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時間:2022-11-24 10:41:17

導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

摘要:相對于本科院校,高職學生畢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高職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形勢更為嚴峻,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開拓他們的創業能力,要從內外合力來提高學生的自我培養意識、就業觀念,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為學生未來創業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創業能力

一新常態下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形勢的基本分析

近幾年來,國內很多高職校都陸續開設藝術類專業,如:平面設計、廣告設計、環藝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招生情況良好,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但這類學生就業情況往往不理想,其中選擇創業人數更少。目前面臨較大問題是就業面窄,部分專業供過于求,學生就業競爭力差,創業能力、條件缺乏,導致學生就業情況不甚理想,這與職業院校的面向市場、立足就業的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相悖。這些都成為當下的新常態?!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偫碓?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創業貴在創新,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創業,高校則必須加強創新教育。藝術設計類學生是典型的創意、創新型人才,非常適合走自我創業的道路,所以對這類專業學生加強創業教育,提升其創業能力,進行學校層面的創業扶持是非常重要的,從微觀層面來講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拓寬其就業道路,實現其個人或團隊走出一條“創新—創意—創業”的道路,促進其自我價值的實現;從中觀層面來看,可以提升學校的聲譽和影響力,體現高職?!耙匀瞬排囵B助力,以科技創新助推,以社會服務助勢”的辦學宗旨,實現“強校夢”;從宏觀層面看,可以間接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轉型,促進畢業生就業,實現“江蘇創造”、“中國創造”的“強國夢”。高職院校辦學宗旨是“就業導向”、“市場導向”,普遍重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工作,在??飘厴I之前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讓學生學會做現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有升學意愿的繼續深造,無升學意愿選擇合適的就業崗位,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要積極為其創業創造條件,做好鋪墊。

二新常態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特點分析

高職藝術類學生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就業現象又是如何呢?我們把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特點概括為下列方面:

1.學生的性格大都感性多于理性,主要表現為組織紀律性差,集體意識不強,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個性十足,從日常打扮就可以看出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這是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的通病。

2.就業觀念落后。大多數學生就業還是表現就是工作要去大城市、大公司、經濟發達的地區;要么就等待學校介紹工作、讓父母安排工作;這就造成多個學生競爭一個崗位和多個崗位招聘不到一個學生的現象。這也是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3.大部分學生有偏科現象,對某些課程不重視不喜歡甚至放棄.最終結果是不利于全面素質的提高,一專多能的人才較少。

4.學生的動手能力差,由于專業設置不科學、課程安排相對不合理及課程考核方式的陳舊等原因,加上實踐操作課程的“名存實亡”,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操作力不足.造成了學生動手能力弱、找工作時不自信、工作上手慢的現象。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學生創業流于口號和形式,真正從校內外創業政策中受益、成功的學生或團隊少之又少。在創業教育方面,不少高職校是“雷聲大、雨點小”,經常強調創業的重要性,但沒有實際行動加以貫徹實行,更缺乏扶持政策,如:創業師資力量薄弱、創業課程設置不夠、創業實訓條件不足、創業活動開展較少,創業經費不到位等等,為此我們要加強創業方面的能力和教育。那么如何提高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生的創業能力呢?

三整合資源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一)內外合力: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能力

首先要轉變藝術設計學生的就業觀念,引導重新定位自己的就業觀念,從企業需要出發集合自身特點扎實學習時間技能,為自己的順利就業打下基礎。其次,鼓勵和引導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進行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其次加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相比大學教育而言,高職教育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重視無疑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要改變以‘學科、課堂和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币虼?,我們也應當樹立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觀念,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為實習和工作做好準備。早期德國提出的“知識與技術并重,理論與實踐同步”的教育體系至今影響著當代設計教育。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中,學生的時間能力培養以理論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在實踐過程中,不僅對于制作工藝、材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在學生設計創意上有所突破。如藝術設計專業中學生在加工蘇扇的激光雕刻機器上又加工了竹盒標志,做了些茶葉包裝,所以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能夠加深對設計作品的理解,從而促進設計創意的萌生。

(二)因材施教: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改革教學模式

用人單位是人才的最終用戶,如果高職院校能根據市場的要求不斷調整、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就可以縮短畢業生進入社會的磨合期。現代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是成長為復合型人才,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上,應遵循專業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相結合的教育,增強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能力。學生美術專業基礎的薄弱是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展的較大困難。如果都是一把尺子來教學生,一種考核標準來衡量學生,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會讓他們失去信心和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學習和教學效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是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顯得更為重要。對專業基礎功底很好的學生,引導他們在美術基礎上多下功夫,如今社會上各種美術專業培訓班很多,不管是少兒還是高考培訓都呈蒸蒸日上的趨勢,可以鼓勵他們為培訓班的創業做好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結合學生興趣的特長訓練,加強設計課程或者其他特色學科訓練。培養一專多能的藝術設計類學生。要求達到普遍環節都清楚、某一工作環節很精通的境界,正如俗話說的“一招鮮,吃天下”。如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有些學生擅長手繪,就加強手繪效果圖訓練,有些學生擅長電腦,就讓一部分學生,做各種效果圖.有的學生對方案設計感興趣,可以大力培養他這方面的能力,有的同學溝通能力強,可以鼓勵他們做市場營銷,有的同學動手能力強,就加強手工制作能力。這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專門訓練,形成各自的特長。因此在課程安排上,以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通過課外輔導、公選課、技能培訓、講座多種形式向學生介紹交叉學科、專業,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三)因地制宜:創建特色學科

我們知道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當代設計大師靳埭強很多獲獎作品就是喜歡用中國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作品。地域本土文化對于藝術設計作品而言旺旺會收獲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元素,尋找與實際設計創意的結合點,運用現代的設計理念和思維方法,將本土文化元素巧妙運用到實際設計中去。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藝術設計課程的開展,就將蘇州特色的蘇扇、核雕等制作工藝和文化融入其中,無論是單純的工藝品設計還是包裝、書籍裝幀、菜單等多種設計作品應運而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畢業設計是學生將在校所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吸收利用的過程。因此對于學生的畢業設計必須要嚴格把關,并邀請業內專家前來點評指導,這對學生來講無疑是設計能力的重要鍛煉,同時也是對學校品牌和招生的一次重要的宣傳。另外出色的畢業設計作品和展示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次自我的完美推銷,特別是與學校招聘和雙選會相結合,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依托工作室:將創業實踐參透于專業教學中,讓學生在開放的教學中提高創業能力

目前,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從表面上看蓬勃發展,每年都有大批學生考入高校進行深造,但畢業后確是另一番景象。每年的就業情況都會出現企業需求人才匱乏,而畢業生就業難的矛盾問題。這種現象的存在愈演愈烈,充分說明了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脫節和差距。在目前的藝術設計教育要立足于市場,著眼與就業,讓學校教育緊密集合企業需求和行業要求。以創業代替就業,不僅可以減輕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業、創新精神的開拓和實現。在國外設計教育領域,德國的包豪斯就是一種注重技能培養的先驅模式,以基礎美術為基礎和根基,強調和宣揚技藝傳授,這也是目前藝術設計專業現代學徒制的精髓。如包豪斯對于現代設計的教育就是通過設立各種工廠,將實習工廠和工作室模式,將時間生產與日常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承接企業實際項目,通過老師的指導,師生合作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企業實際項目工作來進行教學活動。它不是模擬演練,而是“真刀實槍”的實戰。這種能力的訓練能把你加速對具體工作的理解力。我們用人單位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新人并不缺乏從事本工作的知識和技能,但具體遇到工作任務時,卻不知道如何入手。比如,建筑設計行業為了提高速度,鍵盤和界面的操作都要重新設置。從這個小細節上可以看出學校的局限性。因此,結合實際的工作環境要培養高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目前最為可行并使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是“實戰項目”從哪里來呢?主要途徑有二:一是校企合作,通過合作的方式給學校專業教學提供實戰的平臺。二是自辦工作室。本人所供職的高職學校,根據自己的地域特色,建立了非物質遺產蘇扇工作室、核雕工作室、著名的獨立設計師梅園飾品工作室、攝影工作室婚慶創意園等專業工作室,以企業工作項目為平臺,讓學生分組學習和研究,把項目的完成情況作為評價藝術類專業學生專業成績的主要因素。在這種師傅帶徒弟的傳授模式下,讓學生熟悉職場環境,熟悉企業項目的操作流程,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更好地掌握與專業有關的實體運作知識。這是一種三贏的方法,潛移默化的培養著學生的創業素質和能力,對于企業來說節約了產品成本,對教師來說豐富了教學素材。

(五)開設創業營銷課程:激發學生創業熱情

創業營銷課程的培訓要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課有效融合一起,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學生通過創業知識和營銷學知識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創業能力的培養和認知,更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創業的艱辛。尤其是學生在了解和掌握創業營銷課程之后,對于創業的方式、方法、產品推廣、產品定位、資本運營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大大提高了創業成功的幾率,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

(六)師資隊伍和配套制度:是實現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前提條件

對于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僅僅有課程開發和實踐平臺建設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效的保障制度和師資配套建設。如蘇州旅游與財經高職校對于藝術系以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就業為目的作為指導方針,出臺了“職業輔導師制度”,從制度、經費、項目、考核等四個方面為創業型專業師資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該制度規定“職業輔導師”由專業教師擔任,承擔基于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理念的專業課程改革和開發,學生的課內外專業和創業輔導等任務,職責是增強學生專業能力,穩定學生專業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創業觀,指導就業和創業實踐,職業素質教育工作與所輔導的學生共同申報和實施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同時該制度還鼓勵每位輔導教師可聘請兩位校外兼職指導師共同完成輔導工作,校外輔導師納入分院兼職教師隊伍,并視工作情況給予報酬。

(七)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或者創業集市平臺進行低成本的創業

社會實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其社會適應性的突破口。高職院校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如青年志愿者、頂崗實習,假期打工、網絡促銷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不僅能夠深化其對本專業知識或跨行專業的認識,而且能夠加強其自身性格的培養。一方面學校或校企合作組織藝術設計類創意、創業大賽,定期開設創意市集,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走出去,多參加文化創意設計產業博覽會,如今年第四屆中國蘇州文化創博會,作為國內重要的創意設計界專業博覽會,始終堅持“專業提升、產業互聯、融合發展”的辦展目標,以“創業、創新、創優”為主題,大力促進創意設計與文化旅游、工藝美術、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的跨界對接,努力實現從創意資源向經營資產的快速轉化以及創意作品向制造產品、貿易產品的轉變。在這屆創博會上除了企業機構以工作室、手工坊等個人名義參加的創客就有六百人不到,營造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對專業技能的培養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要擴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并且對于相應的創業領域具有獨到的見解、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實踐。另外學校要加強對在校生的創業風險意識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高防范和規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的幾率,為解決學生就業而貢獻力量。

作者:林雅爾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劉穎.創業教育融入高職專業課程的創新實踐[J].繼續教育研究,2013,01:130-132.

[2]王麗媛.論高職學生就業軟實力的培養[J].職教論壇,2013(13)82-84.

[3]劉俊娟.“內外合力”提高高職藝術設計類學生就業能力.河南教育(高校版)[J].2013,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