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融入

時間:2022-01-13 03:15:24

導語: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融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融入

當今社會是一個令人迷惘的社會,人類社會在享受工業文明所帶來的便捷舒適、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飽嘗了工業社會帶給人們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諸多痛苦,這引發了我們人類對自身生活方式、生存空間、價值觀念的強烈反思。在探尋解決生態危機、環境污染問題時,環境藝術設計自然成為思考和選擇的重點。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是時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1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必要性

環境藝術設計即環境、藝術、設計三者的組合。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不僅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有利于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更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改善社會生態環境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1.1環境藝術設計目標追求要求運用生態理念

生態學是專門研究生物與外界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其重要思想是強調人與自然、人類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環境藝術設計所追求的目標,是要在保證人們良好生活質量和各項基本功能正常運轉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合理的空間環境設計,以此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最終達到減少物質、能量消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人類、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生態理念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的理念,這與環境藝術設計所追求的目標不謀而合。將生態理念滲透到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之中,要求環境藝術的設計師在塑造物質、能量時,將人與自然看成統一的整體,注重藝術設計的持續性、循環性、多樣性、高效性、舒適性。

1.2環境藝術設計價值取向要求運用生態理念

從生態學角度來講,環境藝術設計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追求生態倫理觀、生態美學觀和生態價值觀。在生態倫理觀上,現代社會所倡導的是人類平等、人與自然平等,是以尊重、保護生態環境為宗旨、以追求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的價值觀;在生態美學觀上,生態美學觀在追求形式上“生態美”的同時,追求本質的“生態平衡”,進而創造出生機盎然的生態環境,創造出“美感”;在生態價值觀上,過去以人類利益為中心、以經濟增長為單純目標的“人類中心主義”,已經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了諸多負面影響。如果不對人類自身行為加以適當控制,人類還可能面臨更大的生態危機,面臨更嚴重的環境污染。生態價值觀強調人類利用自然環境的同時,主動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梢姡F代環境藝術設計價值取向,要求將生態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之中。

1.3環境藝術設計基本原則要求運用生態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應該遵循“尊重自然、最小干預和最大促進、科學指導、藝術參與”的原則。尊重自然,首先要尊重自然本身的演變和更新規律。人類活動肯定會形成對自然環境的干預,但要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藝術設計,以盡可能減少人類的干預,并盡可能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促進生物多樣性發展。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制造出高品質產品,以減輕人類消費對自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通過設計師的手筆,創造出既既包含藝術美感,又滿足社會需要的新環境??梢姡h境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決定我們必須將生態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過程的始終。

2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途徑

將生態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

2.1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

一方面,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設計與保護,也就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來指導環境藝術設計,以此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維持物種的多樣性,保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與此同時,設計師還要利用生態設計手段,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人為干擾和破壞,自覺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保障環境生態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恢復與促進,也就是利用生態系統自身的恢復能力實現生態恢復與改善。設計師要探索用生態的方式,深入思考如何運用環境藝術設計的方法和手段,對被不斷增加的廢棄物占領、被生產生活破壞的場所進行生態修復。

2.2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補償與保留創新

一方面,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補償:針對工業化所帶來的資源破壞和環境污染,以及非可再生資源的大量消耗,設計師要注重運用科學手段進行補償性的藝術設計,積極探索更加完善的設計手段和景觀元素來減少工業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對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補償性恢復,如鼓勵減少對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轉而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另一方面,要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保留與創新,包括對設計對象原有元素的保留、對原有材料的再利用,或者賦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以減少對設計對象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

2.3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注重生態開發與能源利用

能源循環、物質再利用應該貫穿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始終,設計師要盡可能開發、利用各種再生性資源,實現對設計對象資源、材料的循環利用、功能拓展。首先,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材廢棄物的再利用和自然循環系統的構建。如:在德萊塞特爾設計的柏林波茨坦廣場中,地塊內的建筑都設置了專門的雨水收集系統,廣場的水景用水、衛生潔具的沖洗、植物的澆灌等用水都來自于收集的雨水,成為資源開發、廢物利用的典范;其次,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重視發展可持續的處理技術,尊重自然發展過程,強化場地的自我維持。如:設計師在上海的夢清園構建了一套生態凈水系統,并設置了采集太陽能、風能的裝置,為水泵提供動力源,其中就蘊含了豐富的生態內涵;再次,要重視能源的高效利用,包括控制化石燃料類能源的使用量,提高住宅的隔熱性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蓄熱,利用垃圾焚燒余熱的能源系統,等等,都是高效利用能源的探索和嘗試。

3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原則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要求設計師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系統多元的原則:

3.1堅持“以人為本”的環境藝術設計

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已進入信息化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環境意識也隨之不斷變化。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意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與聯系,注意與環境歷史和未來趨勢的聯結,注意生活與工作的聯貫,注意時空的連續性、現實的整體性。其次,環境藝術設計過程,同時也是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雙重過程,設計師的設計過程具有雙重責任: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要給人們提供優越的物質享受,還要有效改善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面貌。此外,在公共建筑、社會性環境設計中,設計師還應該了解消防安全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同時要了解建筑施工、投資標準、技術指標、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知識,才能保證所設計出來的作品、所提的設計方案既切實可行,又能滿足人們的潛在需要。

3.2堅持“可持續”的環境藝術設計

將“生態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之中,最終的目的是要追求“可持續發展”。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必須堅持“可持續”思想,也就是要根據生物學、生態學原理,充分利用陽光、風向、水體、土壤、植物、動物等自然條件,積極探索、構建舒適、自然協調、和諧共處的物質環境,在此基礎上實現人類生存、發展環境的可持續性??傊?,“可持續”思想作為最貼近人、最能體現“以人為本”原則的理念,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要求設計師在環境布局的整體設計中,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自然法則,以巧妙方式協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努力構建良性互動、持續循環的生態系統,最終實現人類生存、發展的可持續性。

3.3堅持“系統多元”的環境藝術設計

一方面,環境藝術本身是由包括物質形態要素、技術形態要素、藝術形態要素、意識形態要素等在內的多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也是具有特定結構、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設計師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需要從系統性、科學性、動態性角度加以綜合考慮、整體權衡;另一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在承接傳統元素的同時,也要重視注入新要素,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互融合,注重技術與藝術的巧妙結合,注重人與自然、社會、時代的協調統一,使設計作品朝著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方向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多樣化、差異化需求。

作者:趙科軍 單位:常德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董俊超.生態理念與環境藝術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6(12).

[2]姜彬.從生態文明角度淺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經營管理者,2015(34).

[3]李衛華.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化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版),2016(5).

[4]何華.基于生態視野的環境藝術設計展望[J].美術教育研究,2015(11).

[5]朱治鵬.對目前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