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創新思維在藝術設計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9-29 03:17:34
導語:淺析創新思維在藝術設計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應運而生,作為藝術設計教學的核心,近年來創新思維應用越來越為業界人士所關注。創新思維應用不僅是一種教育模式,還是一種創新思維培養方式,并且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收獲了十分可觀的應用成效。某種意義上而言,創新思維應用是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核心與靈魂。由此可見,對創新思維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作為創造的催化劑,想象力是相較聯想還要復雜的一種心理活動,該種心理活動有助于使人類基于感性形象,創造出全新的形象。換而言之,想象力一方面可對客觀事實予以呈現,一方面還可憑借其創意的力量,實現對世界的重新塑造。美國教育家羅恩菲德增提到,對于藝術教育而言,藝術僅僅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方法,而并非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主要是為了使人在創造活動中,變得更具創造力,而該種創造力作何運用并不重要。由此可見,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不能僅關注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而應當關注可促進學生知識遷移與否,可促進學生創造能力培養與否,可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發展與否等,并且課業的安排要更具科學針對性,以為學生提供寬廣的想象空間。同時,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還應當指引學生通過多種不同渠道,打破傳統思維能力壁壘。例如,在課業訓練中,切忌一味地模仿或者臨摹自然的訓練,極易使得學生形成固定僵化的思維狀態,進而對學生創新意識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要強化對學生集中思維、發散思維的培養,一方面,教師要盡可能將可促進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的內容納入教學重點;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善于思考,勇于實踐,尋求不同方面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還應當鼓勵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培養自身探索性的思考力。
三、優化教育模式,為創新思維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教育模式優化可為創新思維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存在極強的實踐性特征,大部分教學課程均以實踐為主。長期以來,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主要推行的教學方法包括有灌輸式教學、填鴨式教學等。對于教育模式的優化革新,應當開展好如下工作:1.推進教學手段創新。強化創新思維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推行民主式、互動式教學,在教學課堂上實現教師與學生相互間的充分協調,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予以明確確立。通過對學生鼓勵、引導,拓展學生想象空間,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發揮。與此同時,要經常組織發散思維訓練,依托命題作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開展思考,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借助自身獨到的設計見解去對藝術內容進行處理、表現。好比,推行逆向思維的教學模式,可收獲顯著的教學成效,推行步驟為:教師提供一個設計主題,要求學生直接開展創作,學生通過對自身能力的運用,找尋到適宜自身的發揮點,進而完成該主題的創作。依托該創作過程,學生可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為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彌補自身不足提供有效便利。2.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化、革新。對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予以轉換,一方面可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方面可有助于挖掘學生設計個性。其中,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學生開展終身學習不可或缺的動力,個性是學生開展藝術創作十分寶貴的特質。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對應培養出的學生不應被一種教育模式所局限,而應當促使每一位學生均可有效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力。
四、轉變評價導向,促進創新思維有效應用
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科學合理的學習評價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推動學生朝創新型人格發展,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轉變評價導向,促進創新思維有效應用,具體而言:1.推進評價觀念革新。除去要構建可促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評價標準外,推進評價觀念革新尤為重要。就好比,對學生創造力的評價,不可將創造力片面視作學生智力的一種表現,其更屬于學生的一種人格特征。創造力不一定與智力水平顯著相關,但一定與人的人格特征、精神狀態等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創造行為得到引導、鼓勵,其創造興趣便會進一步提升,創新精神便會得到有效發揚。又如,在對學生學習效果開展評價過程中,應當基于創新思維教育觀的指導,不僅要對學生創作形式美感、思想表達水平進行評價,還應當對學生創作期間對應凸顯的創造精神、創新精神予以評價。如此一來,方可促進學生得以更為全面的發展。2.推行學生自評、相互間評價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方式上,除去推行教師評價外,還可推行學生自評與學生相互間評價的方式。一方面可使受評者獲益,另一方面可評價者通過評價行為吸取他人的優點,進一步促進對學生評價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3.確保對創作的及時評價反饋。對于學生創作評價反饋務必要做到有效及時,不可錯過創造的有效期。主要原因在于作業的評價不僅是對本次創作的總結,還是下次創作的開始,倘若評價反饋不及時,必然會削弱學生的創作興趣,進而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造成不利影響。
五、增強教師素質,為創新思維應用提供有力后盾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狀態造成極大程度的影響,并且還是創新思維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得以有效應用的強有力后盾。增強教師素質,為創新思維應用提供有力后盾,具體而言:1.教師應扮演好創新者的角色。教師應加強對新方法的探索,創造出極具科學性、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盡可能調動起廣大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與此同時,教師應加強自我學習,對傳統教學思想、觀念予以不斷優化革新,并保持長久不衰的教學活力與教學激情,發揮教學想象力。2.教師應扮演好實踐者的角色。創作實踐,是教師提高自身的一次有利契機。教師應當盡可能依托實踐開展設計,一方面使自身專業素質得到提升,一方面發揮自身指導及榜樣作用。與此同時,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對自身教學成效予以設計與評估預見。3.教師應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教師通過對自身示范作用的有效發揮,可引導學生對相關技術要點形成有效認識。教師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具備一定的設計水準,可有效發揮自身創新精神。依托教師的示范功能,指引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積極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有序開展。
六、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藝術實踐能力
現階段,高校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是設計教育相對薄弱的一環。一些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依舊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必要的實踐基礎。藝術設計對學生實踐能力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在開展藝術設計教學中應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有效重視,逐步對學生開展實踐教育,進而培養學生藝術實踐能力。一些著名的藝術院校在實踐教育方面便尤為重視,并在開展藝術設計教學中,與社會企業、工作室相互開展交流合作,選用雙程教學的管理形式,該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藝術設計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并推動了藝術設計的思維創新。創新思維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舉例而言:1.在藝術設計教學中,首先依托《盲人摸象》的教學訓練,引導學生對舊元素產生新認識。本次實踐并非要求畫得要多好,而是指引學生自主開展感知探索。在畫完后學生往往要想了解畫的具體內容,本次實踐從另一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到即便是一種舊元素同樣可創作出各式各樣的新內容。經由對物體的感官接觸,依托啟發式教學,使學生各方面感受、體會變得進一步新鮮。廣義上而言,《盲人摸象》屬于一個貶義詞,而藝術設計教學中的《盲人摸象》則可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課程以觸摸—誤解—創造過程為核心,最終創造出五類答案。藝術設計中表面上看似孤立的、不合理的,卻能夠生成全新的解決方案,并可形成連鎖反應,主要原因在于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思維是不存在對錯之分的。在科學領域,存在大量的新發現通常是出于研究人員的某種偏差,進一步從中提煉出新的事物,盲人摸象即屬于對創新思維的凸顯。2.在藝術設計教學中,設置原形—移植—創造設計的實踐課程。其中,移植指的是人們對身邊原本功能的結合應用,好比手機與相機的結合,此項創意元素中誰是誰的附屬品,是能拍照的手機,還是能打電話的照相機,設計過程中要有輕重之分??上驅W生布置創作米老鼠的設計作業,要求學生對現實生活、真實的人等展開密切觀察,將現實生活中的人與抽象的米老鼠形態開展結合,依托真實人物與米老鼠形態的反差,引起受眾的廣泛共鳴。本次教學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對表現對象經由觸覺感受,開展思維發散,使學生設計作品一方面具備創新特征,一方面還有學生對自身設計作品的特有理解及情感表達。進而對平面形態、空間形體等形成有效地認識,并為平面視覺設計、產品設計、服裝造型等課程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本次教學課程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視覺傳達表現能力,還有助于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并充分開發學生內在創新設計潛力,推進傳統中式風格與西方文化的有效相融,進一步獲取全新的創意。3.在藝術設計教學中,設置限制形———想象———創造設計的實踐課程。引導學生選取合理的紋樣用以設計限制形,建立起一個整體的設計風格,好比外觀的剪影限制形,對于卡通形態外形而言,其具備整體感與否尤為關鍵。其中,形態設計中的壓迫、反抗即屬于一種創造,創造以限制為前提,創造是在十分嚴苛條件下實現自身價值的,諸如當今社會人們對移動手機提出的“薄”和“快”的要求,均屬于在十分苛刻條件下通過創造設計得以滿足的。也正是憑借一個較為嚴苛的束縛與一個創造可能性的相融,當學生作品經由繪畫實現限制造型的整體轉化后,便可獲取一個創造性的啟發,進一步可找尋到設計的源頭,并從中真正領悟到設計與繪畫之間的差異。
七、結束語
總而言之,藝術設計教學直接影響著我國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水平,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也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藝術設計教學在我國高校中依舊存在發展階段,即便近年來人們在觀念上對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已提高了認識與重視,然而對其開展真正意義上的改善依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探索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創新思維內涵特征,全面分析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實際情況,“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優化教育模式,為創新思維應用奠定良好基礎”“轉變評價導向,促進創新思維有效應用”“增強教師素質,為創新思維應用提供有力后盾”“注重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藝術實踐能力”等,積極促進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有序開展。
作者:張朦朦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莉.淺談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創新思維教育[J].教育探索,2010,(03):32-33.
[2]陳旺,王路剛,沈宏,楊洋.“設計思維方法”在國內高校藝術創新人才培養實踐中的應用初探[J].美與時代•城市,2016,(01):122-123.
[3]陳立萍.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2012,(7):142-143.
[4]王丹.如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大眾文藝,2014,(02):226-226.
[5]周浩.淺談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困惑與疑問[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X):140-142.
[6]閆勝男.淺析藝術設計中的創造性思維及應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5,(03):185-186.
- 上一篇:版畫藝術在平面設計的應用與探索
- 下一篇: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瓶頸及解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