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織藝術設計思考
時間:2022-11-17 11:07:19
導語:染織藝術設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藝術與科學的重要結合事件開始分析,提出將藝術與科學的整合設計觀念運用到染織藝術設計的思考。藝術與科學究竟在現代設計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我們又將如何把藝術與科學合理地整合到染織藝術設計之中?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與思考,對于拓展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藝術;科學;整合;染織藝術設計
1關注:藝術與科學
藝術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藝術伴隨著人類發展的各個階段。科學是近代的產物,但其發展的速度與影響力卻如日中天。歷史上將藝術與科學集聚一身的典型代表便是最著名的藝術家兼科學家——達•芬奇。無論是他的繪畫藝術作品還是科學觀察記錄,處處流露出一代天才的偉大創造力。藝術創造形象,可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因此人類創造了繪畫、音樂、文學、雕塑、影視、戲曲、歌舞等包羅萬象的藝術門類;科學研究自然,可以找尋自然發展的規律,因此人類開創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重要的科學領域。藝術與科學看似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卻在同時從事著人類史上最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但科學不得不面對被更好的成果取代的事實,因此科學具有時效性。而藝術并不以進步為唯一追求,藝術可以從經典中獲取無限的精神價值與美的體驗。由此可見,科學提供的是至關重要的方法,方法要隨著事物的發展和需要而不斷變化和更替。藝術則更注重的是結果,藝術若要進步,需要依靠與某種新事物的結合與碰撞,而這一新事物往往與科學又有著必然的聯系。以19世紀后半葉以來的現代藝術為例,印象派藝術的形成與發展,正是整合了東方的裝飾藝術與科學技術,從而孕育出現代藝術流派??茖W技術對其影響主要體現在攝影術與光學兩個方面?;诋敃r這兩項重要的科學發明,促使藝術家不得不采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與表現世界??茖W的進步也在迫使著藝術家去探索一種攝影術所無法仿效的形象塑造。由此也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現代藝術。在莫奈、塞尚、梵•高等繪畫大師的作品中,不拘泥于造型而是側重情感的表達尤為突出。因此,沒有科學的介入,藝術也必將停滯不前。藝術可以歷經時代的洗禮卻不被淘汰。而當年的攝影技術,發展到今時今日,卻在不斷地被彩色攝影、錄像、3D成像等影像技術所更替與取代。站在藝術與科學之間的現代設計,以美學與實用價值聚焦于一身的領域,一方面需要藝術為其不斷地提供情感需求的提升點,另一方面也需要科學站在一旁來監督,防止藝術對其造成的自我封閉與不切實際。
2重視:染織藝術設計中的藝術與科學
染織藝術設計中的藝術是指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以及藝術美學因素,它是一種貯存在一定的審美形式中的東西,有些類似于我們所說的悟性或者品位,主要體現在人們對生活中、自然中美的感知與把握。而這種對美的鑒賞能力,與一個人自身所具備的藝術天分是分不開的。因此,加強染織藝術設計中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的美學修養是提升設計的第一步。這一步可以通過大量的資料篩選、藝術作品賞析、旅游觀光甚至是攝影自拍等多種方式進行長期培養,這種藝術能力應該更具有感性與生活性。當練就了一雙藝術之眼和一顆審美之心后,接下來才會運用到靈巧的雙手和富有創造力的大腦去勾勒并展示對美的表達。在藝術領域中,繪畫能力便體現在藝術家能否將自己看到的和想象出的美,以最完美的效果呈現出來。對此,描繪對象的能力在繪畫史上一度成為像文藝復興三杰等這樣優秀的藝術家們都在競相追求的目標。同樣,染織藝術設計中的手繪與設計表達,成為傳遞設計想法所必備的手頭功夫。即經過對自然植物、花卉、動物、風景以及生活故事、人物等造型元素的藝術組織與表達,將染織藝術設計的美學意味提升到現實操作層面的能力。但再好的創意想法和審美品位在實踐和輸出的過程中,如果不具備傳遞美的預想效果,都將出現力不從心的設計窘態。因此,染織藝術設計離不開對藝術的表達及其技能的訓練,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這項要求又帶來了高效的提升空間。科學在對美的追求過程中,不斷孕育出有關材料、工藝、軟件、網絡等眾多的研究成果,而這些成果和資源正在與染織藝術設計發生著緊密聯系。掌握和合理運用這些科學成果可以有效地提升染織藝術設計的創作價值。以電腦技術為例,它為設計帶來了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往要花一個星期完成的手繪圖案,可以通過Photoshop、AI、Coreldraw、Painter等眾多的計算機繪圖軟件在幾個小時內迅速完成,并且在繪圖、填色、換色、接版、模擬等設計要素方面擁有手繪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以工藝設計著稱的提花、繡花、針織等紡織產品設計中,依靠專業紡織品設計軟件CAD、CAM的操作,更是極大地提升了紡織品意匠工藝的設計效率和準確性,并與后續的機械化批量生產環節建立起有效對接。因此,探索藝術與科學的整合并將其合理地運用在染織藝術設計之中,成為進一步值得關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3思考:藝術與科學在染織藝術設計中的整合
設計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產物,它不僅具有科學技術和藝術兩方面的特征,并且整合二者、超越二者,成為新的一級。[1]染織藝術設計作為藝術與科學技術進一步整合后的產物,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二者始終處在不斷地相互作用和變化拓展的狀態之中。我國作為紡織品的誕生和發源國之一,早在商周時代就已經可以織造出精美的提花織物了,提花織物本身就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統合后的產物。值得關注的是,提花織物的設計是先于裝飾圖案而構建出的。在我國古代,算數二進制結構生成以后,將這個科學性的結構和預設的秩序與編織藝術進行結合,由此才產生出像綺、羅、錦等千姿百態的織物類型,這不得不稱得上是染織藝術設計發展史上將科學與藝術進行合理整合的設計典范。藝術與科學在染織藝術設計中的整合發展到今時今日,已遠遠超越了古代側重技術合作層面的融合關系?,F如今染織藝術設計者的任務是相當復雜的,每件成功的紡織品設計不是單純依靠個人獨立完成的,它需要各種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團隊合作完成。整合關系可以將設計團隊中各自擅長的設計著眼點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譬如審美分析、流行趨勢分類、消費者心理特征研究等都將為整個產品設計帶來積極的引導作用。題材構想、構圖安排、色彩搭配、肌理等諸多設計細節都離不開計算機科學技術的輔助和修改工作的幫助。我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在龐雜的設計系統中,僅僅是將紗線、圖案、色彩、形態、結構、款式和風格主題等若干設計因素組織在一起,是遠遠不能滿足最終產品設計需求的。目前,市場和設計之間的相互作用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包括為特殊顧客群體提供的染織藝術設計品類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紡織產品等,都應當建立在將藝術與科學進行合理整合的現代染織藝術設計之中。
4結語
藝術與科學的整合,對于藝術與科學自身而言不僅帶來的是人類藝術與科學的新發展,還將進一步促成整體設計觀的建立與發展。富有創造力的紡織品設計,會將美學傳統運用在波動的市場條件以及科學技術的改革前沿。在關注藝術和科學及其整合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打開染織藝術設計的多種層面,處理好設計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全面關注從產品的材料到美學形式和價值體現的各個方面,發揮整合團隊的合作力量,以最包容和開放的設計思路去迎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此,紡織品設計師可以在藝術家、技術專家和社會學家之間不斷轉換角色,逐漸培養染織藝術設計中所謂的新型藝術和科學的整合能力,這樣才能適應與滿足新技術、新品種等不斷增長的設計需求。
作者:閻秀杰 單位:廣州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硯祖.大趨勢:藝術與科學的整合[J].文藝研究,2001(1).
[2]喬治•薩頓.科學的生命[M].商務印書館,1987:20.
[3]賈京生.信息社會急需改革的染織藝術設計與教學[J].裝飾,2002(10).
[4]J•Moxey.紡織品設計縱橫談[J].陶建勤,譯,陳錫勇,校.國外紡織技術,2000(8).
- 上一篇:道文化內涵在藝術設計的運用
- 下一篇:鋼琴奏鳴曲與古典主義作品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