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設計論文:仿生裝潢新形象設計的作用

時間:2022-02-09 03:20:39

導語:形象設計論文:仿生裝潢新形象設計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形象設計論文:仿生裝潢新形象設計的作用

作者:詹偉鋒單位:莆田學院藝術系

仿生設計在包裝容器設計中的作用

人們一般通過形狀和功能來了解產品。在審視產品的過程中,人們對特定的仿生態信息元素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感覺。這便是直觀感覺,是了解產品的第一階段。產品信息一般都是由兩種類型信息構成:一是理性信息,如材料、工藝、結構及外觀等;另一種是情感信息,如產品形狀、顏色、使用功能等。前者是產品存在的基礎,后者是產品內容重要的附加形式。產品是否受歡迎,首先取決于產品的理性信息,但情感信息是對理性信息的修飾、補充和說明,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根據產品設計的新理念,創造富含情感信息的包裝容器產品,加入人們的情感需求元素,展現情感信息,能消除人與產品之間的隔閡。包裝容器產品的仿生態設計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物理需求,也能滿足心理(親和)需求,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融合。

第一,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給消費者以親切感和安全感。由于對生態形態的模仿,仿生態包裝設計可以使人擺脫理性信息的束縛,改變由于過多強調理性信息而產生的疏遠和冷漠感,使人對產品具有親切感。仿生態設計基于人類熟悉的自然生態,選取符合人類普遍接受心理狀態的生態事物和元素,通常具有率性、自然、親切的特點,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消費者在一種溫馨中體驗仿生態設計,往往容易找到心靈的契合點,不再感到孤獨,從而達到心靈的慰藉。在友好的氛圍中,設計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安全感??梢哉f,仿生態包裝容器的設計開發,是當代包裝容器產品設計的新寵。如圖2,女人體香水瓶身是包裝最耀眼的地方。楚楚動人的女人形體,其親切感,仿佛要帶領每位女性去追夢,去探索未來,整體造型就是一件藝術品。

第二,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彰顯個性體驗,激發消費者對產品形象虛擬的創造熱情。仿生態容器造型設計不僅喚起人們的自我意識,還激發人們對大自然的喜愛,使人類與自然更加親近,并在體悟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時,融入個性情感特征及自我人生體驗。這種內省的過程,激發了消費者的創造熱情。他們在體悟中分析、判斷,作出新的解釋,使設計者產生新的創作靈感。消費者和設計者似乎在進行無聲的心靈溝通,消費者在新產品形象中,感受到無限的人生樂趣。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融入了設計者的個性情感,而消費者在體驗不同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激發了創造熱情,參與了產品形象的虛擬再創造。比如梳妝臺選用什么樣的仿生結構造型設計,不同仿生形象化妝品擺設位置、方向、方式等,這些都融入了消費者的個性體驗和理解,體現了消費者的虛擬創造過程。

第三,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的新穎性和奇異性極大地豐富了造型設計的形態。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形式,自然生態豐富的結構形式及其發展變化、色彩圖案、存在方式、形體面貌、語音特點等,為仿生態包裝容器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設計造型形態。向自然生態學習,不斷累積經驗,對造型進行甄別、選擇、加工、組合,是一個長期的再創造過程。

包裝容器造型仿生態設計理念標新立異,產品視覺效果獨特新穎。通過對大自然的仿生模擬,人類創造出豐富的新的信息源。信息時代對產品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僅要求提升產品內在功能,也要求產品的豐富多樣化。包裝容器產品的仿生態設計豐富了包裝容器的造型設計,體現了多樣性和個性化的時代需求。

仿生態包裝容器造型設計的方法

(一)形態仿生設計

仿生態設計強調對生物外部形態美感特征與人類審美需求的表現??陀^上,生物形態反映的是自然生存的狀態與過程,是生物內在自然屬性的外在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生物形態脫離了自然環境、時間、功能、結構等因素就沒有意義。但對于仿生態設計來說,生物形態本身也具有豐富的意義和啟示,其形和態的諸多變化給人帶來豐富的視覺享受,蘊涵著形式美法則,如對稱、平衡、對比和協調等。因此,充分了解生物豐富的存在形式,并將其合理地運用到產品設計中來,最終體現就是設計的產品符合形式美的規律,在充分發揮產品實用功能的前提下,實現實用與審美的統一。一般來說,形態仿生產品可分為具象形態仿生和抽象形態仿生。

具象形態仿生通過仿生自然形態,把外部世界的原生態形狀表現在設計產品上,達到高度逼真的效果。具象形態由于有自然性、可愛性、有機性與親和力,是一般消費者都愿意接受的。

抽象形態仿生是用抽象的造型、線條或紋理對自然形態進行個性化處理,具有自然形態變形變異的特點,是一種幻想的、“虛假”的自然形態。這種形式變化多端,色彩斑斕多樣,能使人產生豐富的想象。圖3是對蛋形進行再設計的抽象蛋形床。蛋是孕育生命的載體,蛋形的視覺表達符號,外形簡潔,線條流暢,給人以親切感,蛋形床的形態讓人感到舒適、安全、溫馨。人們躺下之后,會有種被保護的安全感,這對提高睡眠質量、緩解壓力、改善生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功能仿生態設計

數百萬年來的自然演化,自然界各種生物不僅在外型上很好地適應了自然,其功能系統也體現出與自然界的高度和諧。人類在創造物質文明的過程中,往往使用一些生物體的特點創造發明,如直升機、蛙眼雷達等。然而,大自然的動物和植物,其精湛的技藝和秘密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但可以相信,隨著仿生技術的發展,各種功能的仿生發明將不斷應用到人類生活中。

(三)結構仿生態設計

生物要生存,必須有一定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結構的支持。蜘蛛網、蛋殼、蜂窩等看起來很脆弱,卻能承受巨大的力量,能抵御強大的風暴。有的構造甚至符合用最少的材料構成一個優秀的設計模型的數學規則。如整齊的六角柱形蜂窩,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三個相同的六棱柱組成,其結構與現代數學家的計算幾乎一樣精確,是最經濟的結構,容量大且非常堅固。這種科學、合理的結構,在物體身上發揮出作用。在人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結構的科學合理性原則逐漸被人們認識,藝術家通過學習和借鑒生物體的組織和運作模式,來設計創造新產品。事實上,仿生態設計在形態仿生、結構仿生、功能仿生、肌理仿生等方面,不是形而上學地、機械地照搬,也不是表象的簡單重現,而是要把握一個“度”。把握、探究仿生對象的生物系統原理是實施的基礎,設計師通過“擬物化”,有意識、有指向地進行選擇、組合、設計而形成“新象”。單純地復制生物組織會導致平庸的設計。設計師必須理解、體會仿生對象,不能停留在一味模仿而造成僵化,作品要比自然生態更為完善和富有意味。

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中仿生態應用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仿生態設計應體現多元性與趣味性。不同的設計師有不同的認知和情趣,設計作品便應具有多元性和趣味性,各具特色,以適應現代人多元的、差異性的消費需求,符合多樣性的消費趨勢。設計師應該充分擴展自己的視野,根據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充分展現設計產品的多元化特色,賦予包裝容器以個性化與趣味性,以適應現代人的廣泛需求,符合現代人善變趨勢的消費。自然萬物是取之不盡和用之不竭的靈感源泉,除了其形狀、功能和材料,其變化更包含了某種哲學上的意蘊。如種子破土發芽象征新生活的開始,向日葵的向光性表現時間的推移,獵豹飛奔速度更是力量和爆發的展現,等等。仿生造型形態給人們帶來感官刺激,從而使人們對產品產生興趣,滿足其對產品多元性和趣味性的需求。運用有趣的自然物或其造型元素的仿生態設計創意,能給消費者消除煩惱,減少工作壓力,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圖4是一款酒瓶包裝設計,它與一般呆板、乏味的酒瓶造型不同,胖子福神形態造型巧妙,突破現實造型,憨態逗趣的卡通造型形象加上鮮艷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頗具情趣和個性特點,給下班之余的人們憑添了許多樂趣和愉悅。

其次,仿生態設計應體現人性化原則。弗洛伊德心理學認為,人們有對大自然的向往、追求自然的本能。以人為本的包裝容器設計應該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性化設計。優化產品材料特性的人性化設計,要充分體現人性化訴求,關注人的自然情感的流露,符合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體現人文關懷。設計師要在產品的名稱、形體結構、原料功能等幾方面來考慮人性化訴求。

設計的人性化已成為評判設計優劣的準則。在包裝容器設計中,設計的對象雖然是產品,但設計的目的卻是服務人。設計的全過程都有人的因素存在,設計的主體是人,使用者也是人。也就是說,包裝容器設計的終極目標是讓產品好用好看,耐用耐看,因此,仿生設計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還要創造出人性化的生動形象,讓消費者從心理上接受它,使產品形態與消費者親密無間。

圖5是可愛而個性化的香水包裝,小熊頭瓶蓋造型使得產品形象而有趣。這種造型讓消費者感到親切,可以緩解生活節奏過快給現代人帶來的緊張和壓抑。這便是人性化的設計。消費者需要包含先進科學技術的日用品,但有時單純的科技元素還不能讓人感受到直接的親切與溫暖,而人性化元素正可以彌補這種不足。

最后,仿生態設計應倡導綠色設計理念。綠色設計概念源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西方,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自然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與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思想殊途同歸。而西方現念更為具體,表現為3RE理念,即“Reduce”“Reuse”“Reeyeling”,分別是“減少”“回收”“再生”的意思。這一理念對包裝容器仿生態設計有深遠影響,它要求設計師拋棄單純追求感官刺激而不顧生態的設計原則,轉向生態環?;O計,設計出的包裝容器力求簡潔,易于使用,可長時間使用和可回收再利用。仿生態設計應把包裝設計與綠色環保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出既美觀適用又綠色環保的產品。仿生態設計源于自然,又回報自然,達到綠色設計的目的。

包裝容器仿生態設計方興未艾,在設計理念上不斷開拓創新,在設計方法上越來越多地融入科學與藝術的元素。這使得包裝容器仿生態設計之路由樸素簡單逐漸向多元立體方向發展,并找到了與現代社會理念更多的契合點,在人性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出自己的生命活力,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