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技術在能源工作中的意義
時間:2022-01-13 10:05:15
導語:計量技術在能源工作中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立足協作
把計量器具管理的重心轉移到計量數據管理上,無疑會與數據的使用和監管部門產生職權交叉。以廣西為例,目前節能減排的主管部門是工信委和發改委。在政府對節能工作大力推進下,一些職能機構和相關部門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或技術機構,在節能減排方面形成了多頭管理的局面,存在多條扶持政策和資金渠道。目前從廣西來看,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委、發改委都在組建自己的能源監控網絡系統,而交通、住建、電網公司等單位都建立了自己的能源監控系統,這些部門既有足夠的建設資金,又有便利的工作來源,而且有足夠的資金持續投入和扶持各種節能減排項目,也就是說,他們是投入的單位,企業是受益的對象。而質監系統一直是通過監管來服務企業,站在企業的立場上看,監管部門發展得越好收入越多,企業的負擔越重。所以企業的接受意愿可想而知。對于節能減排工作來說,由于計量技術機構在管理職權上并非行政主管部門,介入能源計量數據的使用,強行推進能源計量工作難度相當大,而且會引起其他已經實際介入的部門的排斥和抵觸。長期以來,計量技術機構的生存對行政母體的依賴性很強,在這種局面下,要能夠持續推進能源計量工作就必須有自我造血功能。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必須兩條腿走路,改變原來的發展觀念,不能僅依賴于行政主管部門的扶持,還必須通過加強自身的實力,牢牢抓住能源計量器具這個重點,以能源計量數據的準確可靠為抓手,從為用能單位提供能源計量相關服務出發,贏得企業的支持。強制性國標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已經實施,所以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是國家城市能源中心工作最好的抓手和切入點。本文提出的思路是立足本職,發揮計量檢測的技術優勢。我們的優勢在于能源計量器具的溯源,保證能源計量數據的準確可靠,配合能源主管部門的能源管理政策,為政府把關。
二、立足服務
如何獲得基層第一線及時、準確、可靠和一致的能源計量數據信息;如何避免能源計量器具的漏檢;如何合理地調度能源計量檢定資源和建立能源計量器具檔案;如何充分發揮全系統整合的優勢,提高耗能企業的受檢率,省級和各個地市的眾多計量行政管理部門和計量技術機構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企業的快速發展中建立靈活、敏捷的應變和監管能力,并能迅速、主動響應企事業單位的需求,以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和適應市場發展的潮流,在這種局面下,建設能源計量器具電子監管信息平臺無疑是城市能源計量中心能夠立足的重要保障。架設和構建能源計量器具電子監管信息平臺,首先可以給政府相關的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計量器具管理信息,可以提供耗能計量器具的合法性證據,而無需介入能源數據的使用和用能狀況的評估,當然數據的采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其次,對整頓數據采集平臺建設市場和規范能源計量數據采集行為提供有力保障。這個能源計量器具信息平臺可以為所有數據采集監控系統提供技術支撐服務,完全符合計量技術機構的定位,規范了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的行為,樹立了質監部門的威信,這也是解決目前計量技術機構面對政策困境的一個有效途徑。
目前,國家出臺有關節能減排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發改委對節能服務公司節能量的獎勵政策;工信委對節能技術改造設備投入的資金扶持;財政廳對中小企業節能項目的支持;稅務機關對節能服務公司的免稅政策和對節能業主營業稅的減免政策;科技廳對節能項目的科技開發項目的優先支持。這些政策的實施評估和項目驗收都需要技術性很強的計量檢測。能源計量器具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可以直接為有關行政職能部門提供在線查詢服務,一方面方便滿足質監部門的監管工作,另一方面也會促使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的使用更加真實可靠。這是保障能源計量基礎數據來源合法的有效手段,同時也為能源審計活動、能源管理體系活動、認證認可活動提供了有效的查詢服務,實現企業與節能減排主管部門信息的相互傳遞,拓展了計量技術機構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的模式。這不僅為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的其他職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為進一步提供增值服務做好了準備。在減輕企業單獨建立計量管理系統的負擔的同時,也為企業能源計量數據管理、能效測評,用能產品能效評價,以及開展能源審計、能源平衡測試建立了有效途徑。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逐步開展一些項目的現場能耗檢測,以及包括水平衡在內的能源計量工作、用能產品檢測(根據上級抽檢要求)、節能標準制定等對企業有益的服務性工作。能源計量器具的管理大有可為,在技術上不僅涉及耗能計量器具的在線檢測,還涉及排放的在線檢測,這些都是與計量密切相關的問題,是計量技術機構不可推卸的職責所在。總之,能源計量對計量技術機構,對于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來說任重道遠。只有把中心建設定位在節能減排技術性支撐服務機構的基礎上,納入政府的管理工作,才能長效、可持續地服務于節能減排工作。
作者:馮可榮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計量檢測研究院
- 上一篇:計量技術在采油廠的應用途徑
- 下一篇:全縣食品安全生產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