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論文

時間:2022-05-04 04:39:45

導語: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論文

1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意義

(1)為正確考核和選拔國有企業負責人提供依據,進一步完善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督機制。一方面,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提供客觀數據和經濟指標,有助于正確評價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和履職能力;另一方面,對企業負責人的經濟決策能力、政策執行情況、自我約束等行為進行審計,提供較為客觀、綜合的評價,提高企業負責人考核和選拔的透明度和準確度。

(2)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負責人的履職能力。經濟責任審計堅持"任期審計、凡提必審、凡離必審","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對每一位企業負責人都有一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價,使政績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違法違紀的干部受到查處,有利于增強每一位企業負責人的責任感、危機感和使命感。

(3)有利于督促企業合法經營,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查錯防弊、制止經濟犯罪活動,防止企業負責人"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維護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與完整。

(4)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找出企業經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審計意見和改進措施,促進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挖掘內部潛力,提高經濟效益。

2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具體操作指南和評價體系,審計評價隨意性較大。目前國有企業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主要依據的是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2010年頒發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和2014年中央紀委機關等幾部委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雖然這些規定明確了審計程序、審計內容,但在實際工作中有關審計標準、審計評價、責任追究制度等內容規定的比較籠統、抽象,使審計工作缺乏具體的指導,審計評價較隨意性。

(2)片面地理解經濟責任審計的含義和作用,偏離審計目標。如將經濟責任審計局限于財務收支審計,重點關注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導致經濟責任審計與常規的年報審計差別不大,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方面;也不乏有片面強調任期經濟責任指標的完成力度,一味追求數字化的"政績"、"業績",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夠重視,甚至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3)審計問題整改走過場、喊口號,審計結果未見實效。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經濟責任審計搞得如火如荼,審計整改卻草草收尾的情形。如以突擊出制度、臨時搞培訓、整改表面問題忽視根本問題等作為整改措施,使得審計問題得不到徹底整改,促進合法經營、改善經營管理的預期目的也大打折扣。

(4)審計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可能存在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綜合性評價工作,涉及企業業務的方方面面,要對企業負責人決策水平、管理能力、經營績效、廉政情況等做出全面評價。需要極高的政治素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較高水平業務素質的審計人員,甚至某些特殊領域的"專才"。但目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存在一定程度的審計風險。

3完善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

(1)進一步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的規范化研究,規范審計行為。明確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細化和充實審計內容、建立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明確領導人員的責任界定、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避免審計工作和審計判斷的隨意性。

(2)把握審計目標,突出核心審計內容。一是轉變審計視角,從關注"合規性"轉向關注"有效性",重點關注內部控制和重大決策的有效性;二是轉變審計重點,從面面俱到轉向重點突出,緊扣當前重點熱點問題開展審計;三是轉變審計形式,在"離任"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上,適時開展"重大經濟事項責任審計"和"專項經濟責任審計",對重點單位重點審、重大問題及時審。

(3)跟蹤審計整改,提升審計效果。一是應將歷年審計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作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之一,從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整改證據是否可靠充分、整改是否完成三個方面進行判斷。二是嚴格整改標準,源頭上建立防范機制,杜絕重復出現類似問題,確保整改取得實效。

(4)強化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水準,加大對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培訓力度;根據企業需要,引進法律、工程等多方面人才,充實審計隊伍知識架構;以審代訓,在實際操作中練兵,形成人才梯隊。努力構建一支廉潔、嚴謹、高效的審計隊伍,來滿足現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需要。

總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是對企業負責人進行監督和制約的有效方法,必須把握和運用現代化建設規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視總結經驗教訓,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形成新局面實現新突破。

作者:王曉嵐單位:福建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