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
時間:2022-01-19 08:47:32
導語: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形勢下,全國各行業都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力度。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必須從責任、績效和控制等多角度為出發點,圍繞財務收支、內控的建立與執行、制定和執行重大決策等三方面的內容,來做好審計工作。
關鍵詞:新常態;審計;責任;績效;控制
0引言
經濟責任審計是與經濟責任相聯系的一種審計形式,主要是指審計組織對審計責任主體應負的經濟責任所進行的審查、鑒定和評價活動。其“經濟責任”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基于特定職務而應履行、承擔的與經濟相關的職責和義務。經濟責任審計是以監督制約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和促進責任落實為核心的審計監督制度,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監督制度。2003年以來,國資委先后頒布了多項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當前,面對日益變化的新形勢、新挑戰,國企業績考核工作面臨著不少難點和問題,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價值創造理念的應用、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考核機制、董事會的業績考核、國有資產安全、職務消費控制等工作都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加強,全員業績考核體系建設、分類考核與任期激勵辦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新常態下的經濟責任審計
隨著2010年中辦發《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及2014年7月七部委《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的出臺,體現了新常態下的新審計,各行各業都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力度,不僅對離任領導干部進行審計,同時開展任期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2013年,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共審計4萬多人,其中:黨政主要領導干部3.9萬多人,國有企業領導人員940人。2014年全國審計機關共完成31063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共查出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問題金額2142億元。其中,負有直接責任的違法違紀問題金額416億元;負有直接責任的損失浪費問題金額10億元。和總理都多次強調:要加大審計監督力度,要對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實行審計監督全覆蓋。經濟責任審計,既要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結果,也要審計履行經濟責任的過程,是結果審計與過程審計的結合;要切實轉變單一查賬、單一地關注財政財務收支的審計方式和思維習慣,善以綜合績效審計的理念和良好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來開展工作;堅持界定責任與推動發展并重、查處問題與促進改革并重,過程跟蹤與事后監督并重。
2審計評價依據和主要流程
在對國有企業領導人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評價依據主要有: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國家和行業的技術標準;預算、計劃和合同;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制度和績效目標;被審計單位的歷史數據和歷史業績;公認的業務慣例或者良好實務;專業機構或者專家的意見;其他標準。企業領導人員所在企業應向審計組提交的材料包括:①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年度工作總結;②年度經營計劃、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內上級管理部門下達的相關考核指標;③企業領導人員任期內歷年財務會計資料、統計資料、經濟活動分析資料;④與重大投資、擔保、資產處置等重要經濟活動相關的合同、協議及辦公會議紀要(記錄)、檔案等資料;⑤有關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及執行情況;⑥有關經濟遺留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大訴訟事項;⑦有關監督管理部門對企業的檢查報告、處理意見和社會審計組織的審計查證資料;⑧審計組人員認為重要的其他資料。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階段,首先得召開審計組進點會議,開展審前調查與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然后進行現場審計取證并編制審計工作底稿,最后才撰寫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征求意見稿)與征求企業領導人員及其所在企業意見。
3經濟責任審計的審查內容
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應重點檢查所在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制定和執行重大經濟決策情況以及遵守有關廉潔從業規定情況等。
3.1企業財務收支審計
重點審查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真實性審計,重點審查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真實、完整,賬實是否相符,會計核算是否準確,合并財務報表范圍是否完整等。合法性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①企業收入、成本費用的確認和核算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有無虛列、多列、不列或少列收入及成本費用等問題;②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和核算是否符合有關規定,是否隨意改變確認標準或計量方法,以及虛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問題。效益性審計,重點審查企業的盈利能力狀況、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經營增長狀況等方面經濟指標完成情況:(1)盈利能力狀況審計。主要通過資本及資產報酬水平、成本費用控制水平和經營現金流量狀況等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審查企業領導人員在任職期間企業的投入產出水平和盈利能力。(2)資產質量狀況審計。主要通過資產周轉速度、資產運行狀態、資產結構以及資產有效性等方面的財務指標,審查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占有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管理水平與資產的安全性。在資產質量狀況審計中,應重點關注不良資產審計。應當按照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職責、任職時間及不良資產產生原因等情況,分清企業不良資產產生的責任。應注意核實企業領導人員任期以前存在的不良資產、任期內消化的任期以前的不良資產、任期內新增不良資產以及任期內因客觀因素而新增的不良資產。(3)債務風險狀況審計。主要通過債務負擔水平、資產負債結構、或有負債情況、現金償債能力等方面的財務指標,審查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的債務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面臨的債務風險。(4)經營增長狀況審計。主要通過市場拓展、資本積累、效益增長以及技術投入等方面的財務指標,審查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的經營增長水平、資本增值狀況以及發展后勁。
3.2內部控制建立及執行情況審計
審查企業領導人員所在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適當性和有效性,并結合企業領導人員的職責要求確定其在內部控制建立及執行中應承擔的責任。內部控制審計應當注意審查以下內容:①內部環境。審查企業治理結構是否合理,機構設置與權責分配是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是否健全,人力資源政策是否有效制定和實施;②風險評估。審查企業是否能夠及時識別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內、外部風險,是否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分析風險并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等;③控制活動。審查企業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否恰當、有效,能否運用控制措施,對各種業務和事項實施有效控制,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④信息與溝通。審查企業是否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是否明確,內部控制相關信息能否在企業內、外部各方面及時溝通和反饋,是否建立反舞弊機制等;⑤內部監督。審查企業是否制定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是否明確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權限,是否制定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是否定期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等。
3.3制定和執行重大決策情況審計
審查在企業領導人員任職期間,企業重大決策、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動作事項(以下簡稱“三重一大”事項)的決策規則和程序是否建立健全,經濟決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的執行及執行的結果是否達到決策目標要求等內容,明確企業領導人員在重大經濟決策中應負的責任。審計的具體內容包括:(1)是否建立了“三重一大”事項機制,程序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存在未經決策機構集體討論、由企業領導個人或少數人決策的問題;(2)重大決策的內容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及規定;(3)重大決策是否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或審批,所簽訂協議或者合同內容是否符合企業實際,是否存在損害本企業利益的條款;(4)重大決策方案是否得到良好地執行,是否明確了具體的實施管理部門,有無進行過程監控;(5)重大決策是否存在重大風險,決策方案中有無預防和控制風險轉化為損失的應對措施,決策執行的結果是否達到決策目標要求,有無給企業造成損失或潛在損失等。關于重大決策問題,主要得關注以下幾方面,即重大對外投資、重大工程建設、重大資本運作、重大資產處置、大宗物資(服務)采購和重大擔保借款等事項。
4結束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應該拓寬審計視野,以責任、績效和控制等多角度,來提高審計工作水平,適應新的戰略發展需要,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對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實行審計監督全覆蓋,保證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位,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池至路 單位: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實業有限公司
- 上一篇:內部控制在酒店業中的作用
- 下一篇:建筑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