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方法及途徑

時間:2022-11-08 04:12:15

導語:經濟責任審計方法及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責任審計方法及途徑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其本質就是監督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睂洕熑螌徲嫻ぷ魈岢隽诵碌母叩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要牢牢把握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兩個重點,把守法守規守紀盡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問題的揭示和查處力度,促進黨政部門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推動有關部門完善制度、健全法制、落實問責和責任追究制度。

一、著眼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新時代”是黨中央執政新理念的關鍵詞。經濟發展的新時代必然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正確認識和準確判斷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展的新特征、新任務、新要求,是做好當前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一)黨中央、國務院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要“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笔藢盟闹腥珪M一步要求“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堅持黨政同責、同責同審,做到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機制,強化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權力部門的監察和審計監督;”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秉h的報告提出,“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改革審計管理體制等措施,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币虼耍瑢徲嫏C關不僅是國家機關,也是黨的工作部門,更是政治機關。審計人員應該提高政治站位,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促進黨中央令行禁止、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促進依法治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二)制定出臺一系列經濟責任審計的規章制度。十八大以來,為進一步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行為、程序和拓寬審計領域,中央層面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2014年7月27日,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了經濟責任審計監督的對象、重點、內容、審計評價及審計結果應用的具體要求。各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和聯席會議、相關部門應當逐步健全經濟責任審計情況通報、責任追究、審計整改、審計結果公告等方面的制度。2015年9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方案》,2015年至2017年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探索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思路、組織方式和技術方法。2017年9月19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標志著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由試點轉入全面推開,為這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墊定了基礎,為審計機關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對本地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的領導及配合上級審計機關開展這項審計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創新經濟責任審計方式方法,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

地方審計機關要克服人力不足、業務能力受限的短板。通過“四個結合,兩個提高”,創新經濟責任審計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一)將經濟責任審計與預算執行審計相結合。重點審查部門、單位組織的各項預算收入、基金收入及非稅收入是否合法、完整地按規定執收并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編制部門預算,有無違反規定隱瞞、滯留、截留、轉移、坐支或私設“賬外賬”、小金庫等問題;“收支兩條線”、“票款分離”政策執行是否到位,有無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和變相向所屬單位收取“管理費”等問題。部門預算執行是否合規,各項開支是否合理有效,有無擠占挪用、揮霍浪費、亂發津貼補助等問題;決算報表是否真實、完整,有無編造虛假會計信息等問題,以此來確定和評價領導干部的依法行政責任。(二)將經濟責任審計與政府投資審計相結合。首先摸清投資的性質和種類,將工程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合理性,決策過程的民主性以及對項目建設過程的控制(如是否按規定實行項目招投標、是否執行政府采購制度、采購過程是否透明等)納入領導干部重大經濟活動決策評價;將項目建成后對單位今后財政財務收支形成的影響納入“財政財務收支及資產管理方面”的評價,并結合其形成的債務金額及單位償付能力給予客觀評價。重點審計有無違反民主決策程序,審查其決策的背景、決策的過程、決策的執行和落實情況,決策的效果等情況,以此來確定和評價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責任。(三)將經濟責任審計與“三公經費”審計調查相結合。將部門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接待經費,公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等作為調查的重點,以加強對“三公經費”的監督檢查、提高“三公經費”使用效益,促進各單位加強自我管理、規范開支行為、提高節約意識、杜絕奢侈浪費,推動廉政建設,以此來確定和綜合評價領導干部的廉政責任。(四)將經濟責任審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重點審計部門是否履行了“三定方案”確定的職責,把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考慮,即首先選擇一套能夠科學反映經濟成果的經濟指標體系,通過采集數據,進行量化綜合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作出準確的定性結論。結合本部門、本地區實際,選擇使用那些最能綜合反映領導干部業績的經濟指標。圍繞本部門的主要工作任務,選擇財政財務收支數額較大、運作時間較長、政策性較強的資金,采取多層次、多形式的方法,收集數據資料,在此基礎上匯總、整理、歸納和比較分析,以全面、準確地評價領導干部的業績和事業發展責任。(五)積極推行大數據審計,提高計算機審計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應用水平。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開展審計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及《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的要求,做好協調工作,取得有關單位領導的支持和配合,由其提供完整準確真實的電子數據,進行大數據審計,著力強化大數據審計思維,增強大數據審計的能力。積極打造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計算機審計項目,不斷探索計算機技術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的應用,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和大數據審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減輕工作量,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的力度和效果。(六)加強綜合分析,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及水平。審計人員應堅持原則,依法審計,全面獲取審計信息資料,認真清理、歸納和分析,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反映和處理審計發現的問題,對被審計領導任期內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做出準確的評價,提出有針對性的、高水平的審計建議,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和水平,確保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為被審計單位和黨委、政府提交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審計報告及結果報告。對審計發現的傾向性、苗頭性和普遍性的問題,從宏觀管理的高度加強綜合分析研判,注重從機制、體制和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使其成為黨委、政府決策的依據,在更高層次上發揮責任審計成果的作用。

三、全面深化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途徑

(一)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審計人員執業素質。人才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審計工作更離不開業務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質。通過深入學習黨的系列理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敏銳性、政治鑒別力和政治定力;遵守政治紀律,始終同上級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思想、認識、行動一致,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意識。二是強化業務培訓。面對審計署對經濟責任審計理念、審計內容、審計報告等方面的轉型要求,通過自主培訓、送出培訓、外聘專家培訓等方式,加大業務培訓力度,進一步更新審計理念,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的操作流程,促進審計人員不斷適應經濟責任審計的新常態、新要求,持續拓展審計人員的視野和知識面。三是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促進審計人才成長。審計機關應該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挖掘審計人員的潛力,為有能力的審計人才搭建好施展才華的平臺,為有業績的審計人才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讓審計人有強烈的歸屬感和獲得感。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審計人員執業素質,塑造一支“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精,敢于碰硬,勇于開拓”的審計隊伍,打造一支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過硬的審計鐵軍。(二)調動各方力量,形成經濟責任審計監督和反腐倡廉的合力。審計機關應當善于挖掘自身潛力,整合人力資源,組成復合型審計組,克服業務知識面窄的缺陷,同時,還要發揮內部審計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的有效補充,形成審計監督和反腐倡廉的合力。一是整合資源、組成復合型審計組。結合審計實際,統一整合審計資源,根據被審計單位經濟業務特點,合理調配各方面的精兵強將、組成復合型審計組,并選好配強審計組長和主審。二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彌補審計力量不足,在審計過程中利用內部審計的成果以節約審計成本。三是購買第三方服務,解決審計力量不足與專業知識、技術局限的問題,形成審計監督合力。四是加強協調,加大與組織、紀檢、司法部門的合作力度,形成反腐倡廉的合作機制。五是積極同其他監督形式合作,如加強同媒體曝光、公眾的檢舉等合作,形成綜合監督和反腐倡廉的合力。(三)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大力推進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向縱深發展,拓寬審計領域。黨的從制度的層面將生態文明建設從意識形態領域向戰略實施邁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已經成為擺在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面前的一項亟待完成的政治任務。一是摒除認識誤區,克服畏難情緒,牢固樹立“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是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內容,是衡量黨政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指標”的思想認識,著力對領導干部任期內土地、礦藏、水域、森林等國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全面審計。二是強化自然資源資產基礎性資料審計,多角度進行審計取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確定審計結果,對自然資源資產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三是要積極取得本地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支持,從各相關部門抽調專業力量,建立健全完善的部門協作協調機制,形成合力,強力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不斷拓寬審計領域。(四)堅持審計監督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從嚴執審,發揮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作用。審計機關和人員在工作實踐中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的規定和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堅持黨政同責、同責同審,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任中審計和離任審計相結合,干部日常監督審計核查和離任經濟事項交接相結合,經濟責任審計與政策跟蹤審計、預算執行審計、投資審計、資源環境審計、專項審計等相結合,實現項目統籌安排、協同實施,著力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寬領域、多維度、立體式的審計監督全覆蓋機制體制。建立更完善的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根據領導干部崗位性質、履行經濟責任重要程度、管理資金資產資源規模等因素,對審計對象實行分類管理,確定重點審計對象和審計周期,通過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遠程交流合作,確保每屆黨委、人大、政府、政協任期內,所有審計對象輪審1次,對重點審計對象加大審計頻次,實現審計領域、審計對象和審計時間過程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從嚴執審,促使領導干部依法行使權力。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綜合分析,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揭示當前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對帶有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向黨委政府匯報并提出解決方案,讓黨委政府更好的運用審計結果,全面發揮經濟責任審計在國家治理和對權力運行制約及監督方面的重要作用。(五)加強審計過程管理,從嚴控制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高度重視審計質量建設,樹立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生命線的理念,切實夯實審計工作基礎,嚴格實行精細化管理。一是規范審計程序,對過程嚴密控制。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應嚴格依據《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及其他相關審計法規,將質量意識貫穿于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收集審計證據、編寫審計取證單、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等全過程,嚴控審計質量,確保程序合規、定性準確、評價適當、報告規范及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二是強化責任意識。明確要求審計人員將責任意識貫徹始終,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從送達審計通知書到出具審計報告,都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投入審計工作,細致入微的查找問題、發現問題,并要做好后續的審計整改工作,避免審計“走過場”。三是強化紀律約束。嚴守責任失職倒查機制,讓參審人員牢固樹立“發現不了問題是失職,發現重大問題不反映、該移送不移送是瀆職”的審計理念。(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升審計監督水平和反腐作用。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歷史重任。審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屬于一種倒逼機制,審計作用的發揮主要是通過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完善機制、抵御風險,以達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免疫、防御功能。這就要求審計必須牢固樹立為改革發展大局服務的理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站在國家治理的高度謀劃審計、實施審計。一是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建設、“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和“放管服”改革、“營改增”改革等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充分發揮審計對推動政策落實的保障作用。二是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審計重點監督范圍,深入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及時揭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軟環境問題,推動提升行政效能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三是重點關注財政支出績效、積極財政政策貫徹落實、存量資金盤活、行政運行成本等情況,保障財政資金安全高效使用。四是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投資審計工作,著力反映投資領域結構不合理、重復建設、損失浪費等問題,推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五是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具體化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內容,客觀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促進領導干部廉潔用權、干凈干事。六是加強審計整改重點環節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審計與紀檢監察、公安、檢察以及其他有關主管單位的工作協調機制,嚴肅揭示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發揮審計監督在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的“利劍”作用,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七)加大對審計結果公告和審計宣傳的力度。《審計法》三十六條對審計結果公告做了原則性規定,明確了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但是公告的內容要遵守國家保密規定和被審計單位行業秘密。《審計機關公布審計結果準則》和《審計署公告審計結果辦法》等審計署部門規章制度又對審計結果公告的具體操作及內容做了進一步說明,增強了審計結果公告的可操作性。審計機關要加大對審計結果公告和審計宣傳的力度,提高審計工作的透明度。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公告審計結果。二是在公告的內容上,不僅公告負面的,還應公告正面的,實事求是,做到既“反腐”,又“倡廉”。三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經濟責任審計良好氛圍。通過報告、會議、報刊、視屏、電臺等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經濟責任審計,讓其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媒體追蹤的熱點,彰顯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促進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了解和支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的威懾力,教育、警示領導干部,使群眾清晰的定位經濟責任審計、意識到審計的局限性、對審計結果有合理的期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取得群眾的關心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李丹丹.論新常態下經濟責任審計的定位及方向〔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4).

[2]謝來位.構建科學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N〕.人民日報,2017-09-14.

[3]王宇飛.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和優化策略探究〔J〕.財會學習,2017(04).

[4]鄒冬梅.當前經濟責任審計關注的工作要點及審計方法探討〔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3(02).

[5]劉波.試論經濟責任審計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作用〔J〕.現代商業,2017(03).

[6]蘇海棠.以新理念新姿態抓好五個“聚焦”努力實現新時代審計工作新作為〔N〕.廣西日報,2018-3-22.

作者:李紅易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經濟責任審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