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企業內部控制論文
時間:2022-03-05 10:50:20
導語:中小板企業內部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假設與樣本數據
(一)研究假設
1.股權結構因素。(1)管理層持股比例。上市公司管理層包括首席執行官、監事、執行董事及其他高層管理人員。對管理層實施股權激勵,可以縮小人與委托人之間的利益沖突,降低成本。公司管理層持股比例越大,越能促使人站在委托人的立場上盡可能詳細地披露公司財務、內部控制等相關信息,從而達到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故提出假設3: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管理層持股比例正相關。(2)第一大股東性質。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對大型國有上市企業有其特殊要求,人們會更加關注國有企業的問題以及道德風險問題,信息披露越充分,存在的問題就會越小,因此國有公司更有動力和壓力向公眾披露其內部控制信息,故提出假設4: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第一大股東性質為國有的正相關。(3)股權集中度。股權集中度是衡量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中股權集中程度的指標。若股權集中度較高,則大股東便有足夠的動機和能力收集相關信息以監督管理層行為來降低成本,公司管理層也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和壓力去披露更多的信息。此外,對于股權集中度高的公司,控股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經常會出現利益不一致,在缺乏外部監督的情況下,控股股東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會采取犧牲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因此當公司股權集中度高時,公司披露的信息會減少。若公司股權集中度較低,股東對管理層的監管就比較薄弱,便會要求管理層充分披露公司內部控制等相關信息,故提出假設5: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股權集中度負相關。2.公司運營因素。(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衡量公司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該比率低的公司具有較好的償債能力,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較小,因此資產負債率低的公司就有較強的意愿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以反映公司良好的經營情況,而那些資產負債率高的公司勢必會較少地披露信息以掩蓋其財務困境,故提出假設6: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負債比例負相關。(2)銷售收現率。銷售收現率是指銷售收現金收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銷售收到的現金越多,說明經營活動越順利,因此企業愿意披露的信息也越多,所以提出假設7: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銷售收到的現金正相關。(3)每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每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是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率,簡稱為每股現金余額。企業置存的流動資金多,給公司帶來的投資機會也越多,其財務作假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企業越傾向于披露更多的公開信息。故提出假設8: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每股現金余額正相關。3.審計機構因素——審計意見類型。上市公司的年報必須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并出具審計意見,審計意見類型包括標準無保留意見和非標準審計意見兩大類。一旦公司年度報告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說明注冊會計師認為這家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出現了問題,低質量的會計信息間接反映出該公司內部控制存在不足。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不會主動披露對公司不利的信息,因此審計報告類型是影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假設9: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審計意見的類型正相關。4.其他影響因素——上市時間。從信息披露的需求來看,新上市的企業由于在公開信息披露方面經驗較少,而上市之初需要面對較高的監管和披露要求,同時作為資本市場的初入者需要積極主動地向市場傳遞信號,因而傾向于披露更多的內部控制信息,因此提出假設10: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上市時間負相關。
(二)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擇中小企業板披露2013年財務報告的653個公司,利用國泰安數據庫以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巨潮咨詢網、深圳交易所等相關網站收集數據,首先運用Excel進行初步匯總計算,然后利用SPSS19.0軟件進行進一步統計分析,在實證中采用了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以及多元線性回歸等方法來檢驗相關假設。
二、研究設計實證分析
(一)變量設計與模型的構建
1.變量設計。綜合以上假設,所選取的中小板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變量如表1所示。2.實證模型構建。本模型中被解釋變量為定類變量,不滿足傳統的多元回歸的條件,在實證模型的構建方面,本文借鑒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定類變量時所采用的Logistic回歸模型。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描述性分析。(1)回歸模型中所涉及的二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數據見表2。從表2可以看到:653家公司中有536家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占總樣本的82.08%,其中404家公司詳細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占總樣本的61.87%,說明具備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條件且愿意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公司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在披露年度財務報告的653家公司中,出具標準審計意見的有646家,比例為98.93%。第一大股東屬于國家股的公司數量是53家,占整個樣本的8.12%,而91.88%為非國有上市公司,表明在中小板市場國有企業并不多。此外,653家公司中有285家公司設置了審計委員會,占總樣本的43.65%,超過半數的企業未設置審計委員會,表明中小板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還不夠。(2)回歸模型中所涉及的連續性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數據見表3。表3數據表明:管理層持股比例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72.94%,平均值是6.25%,可見在中小板管理層持股的比例不是很高;股權集中度最小值是1,最大值是93.58,平均值是5.79,表明在中小板股權集中的比例不是很大;監事會規模最小值是2,最大值是12,平均值約是3.5,監事會的規模在3人左右;上市時間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7.52,平均值是2.79,表明中小板企業上市時間都不是很長;資產負債率最小值是0.01,最大值是0.93,平均值是0.32,說明中小板企業中資產負債率差異較大;銷售收到的現金最小值是40.08,最大值是170.98,平均值是97.18,說明中小板企業銷售收到的現金差異較大;每股現金余額最小值是0.02,最大值是16.17,平均值是2.45,說明中小板企業每股現金余額也不是很多。2.變量間相關性分析。通過變量間的person相關系數分析可知:內部控制披露信息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下與資產負債率、上市時間負相關,與每股現金余額正相關,與假設相同。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公司一般財務狀況不是很好,因而不愿多披露與內部控制有關的信息;上市時間較短的公司因為有較高的監管和披露要求,因而披露信息的質量要高一些;每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越多,說明經營狀況越好,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越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與管理層持股比例、監事會規模呈負相關,與假設相反,可能是管理層持股的比例越大,其在公司的股權結構中的作用就越大,就越不愿意披露較多的關于公司內部的信息;而在我國的公司中,雖然設置了監事會,但是由于企業的治理往往由董事長說了算,監事會并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3.回歸分析。依據統計學原理,只要各自變量間的相關系數不超過0.8,則這些自變量就不會對多元回歸方程產生多重共線性的影響。從表中的相關矩陣可以看出,各自變量間相關系數的絕對值為0.00~0.399,其絕對值都沒有超過0.8,表明各自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關系,不影響多元回歸分析結果,因此上述自變量均可同時納入回歸模型。本文利用的是logistic回歸中的線性回歸來進行檢驗,得到的數據如表5。在該多元回歸方程中,在SPSS19.0中利用前向逐步回歸法對該多元方程進行分析,最終進入模型的有4個變量,它們分別是監事會規模、銷售收現率、每股現金余額以及上市時間。監事會規模、銷售收現率、每股現金余額、上市時間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系數分別為-0.221,-0.022、0.223、-0.253,資產負債率、股權集中度、審計意見類型、董事會規模、是否設置審計委員會、管理層持股比例沒有進入模型,與預期不同。
三、研究結論
1.中小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其監事會規模、銷售收現率、每股現金余額和上市時間顯著相關。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監事會規模正相關,即監事會規模越大,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多;與每股現金余額正相關,即每股現金余額越大,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多;與上市時間負相關,即上市時間越短,其披露更多的內部控制信息;這三個影響因素符合預期,但與銷售收現率負相關,即銷售收到的現金越多,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越少,與預期相反;資產負債率、管理層持股比例、第一大股東性質、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比例、是否設置審計委員會、審計意見類型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不顯著。對于第一大股東的性質,本文做出的假設沒有得到實證的檢驗,表明第一大股東的性質對于相關信息的披露沒有很大的影響。這對中小板的發展是有利的,越來越規范的操作會減少一些次要因素的影響,能夠使相關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相關情況,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2.上市公司的股權越集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越低,但未能得到實證的檢驗。原因是股權分置改革后,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規范,證券監管機構對中小板資本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相關制度得到有力執行,大大減少了大股東利用信息優勢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這對于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而言,應該是個可喜的現象,有利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樹立誠信的社會形象,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對吸引更多的資金融入中小板以及對中小板的長遠健康發展十分有利。3.至于是否設置審計委員會沒有通過實證的檢驗,可能是因為在我國公司治理架構下,公司的治理情況往往由董事長說了算;雖然設置了監事會,但在公司的治理過程中,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4.在披露的2013年的年度報告中,審計意見為標準的比例達到了98.93%,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表明審計意見披露情況中的差異越來越小,其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也就不是很明顯,因而標準的審計意見并沒有增加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
作者:張建儒侯雪晨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上一篇: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論文
- 下一篇:交通工作會議紀要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