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適應大數據環境發展對策
時間:2022-03-30 11:04:45
導語:內部審計適應大數據環境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電子化手段處理日常事務。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中,應主動迎接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全新變革。內部審計應如何在大數據環境下持續發展,已成為審計工作者亟需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梳理大數據給內部審計帶來的積極作用,分析企業內部審計在大數據環境下遇到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適應大數據環境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內部審計;大數據環境;發展對策
1大數據對內部審計的積極作用
1.1及時獲得信息。在以往的審計工作中,大部分項目僅在結束后進行事后審計,通過查看財務報表等方式進行審計,內部審計工作的及時性不能體現出來,內部審計如不能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及時發現風險,那內部審計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大數據的運用讓企業各部門之間能夠更便捷地分享數據,降低數據使用的隱私級別,使得內部審計與企業其他部門之間形成相應的互動,打破企業其他部門原有的被動式提供數據,讓內部審計能夠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能夠主動獲得信息,變事后監督為實時監督,從事后審計向事中、事前的全過程審計轉變,更及時地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潛藏的風險。1.2提升審計技術。在現代商業模式下,企業規模與復雜性逐漸顯現。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廣泛采集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各項數據資料,不僅包括財務數據,還包括各項非財務數據,如業務數據及管理數據,有時還需要與行業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內部審計工作要從企業現狀出發,應對數據資料進行全面科學分析,評價企業的發展趨勢,并及時提示企業將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狀況,從而確定發展方向及目標。由于傳統審計技術往往會片面依賴財務數據,不能依據市場經濟現狀做出綜合性分析,因此應逐步摒棄了此種方式,轉為應用全新技術進行審計工作,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可有效推動審計工作的發展,提升審計技術。1.3提高審計工作效率。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內部審計工作模式面臨巨大變化,恰當地運用大數據技術能有效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傳統模式下的審計工作不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及監督功能,使得在開展內部審計時容易流于形式,不能發揮出審計工作的真正作用。如在審計過程中采用大數據形式,可將審計工作轉型為服務導向,有效提高審計效率。內部審計可以通過收集企業的經營狀況及財務情況的相關數據資料,運用大數據分析原理對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做深入分析,使某些隱藏較深的因素顯現出來,從而有效指導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1.4增強審計工作的客觀性。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增強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在傳統的審計抽樣過程中,往往選取成本較低或較容易的方式抽取樣本并獲得相關結論,雖極大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但容易造成審計結果出現了較大偏差,所得出的結論不能代表總體,使審計風險大幅增加。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審計工作中,使內部審計抽樣更具全面性,能夠從全局出發,采用智能化的工作方式自動預測樣本特征,并逐步將樣本分析結果擴展至審計整體中。此外,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的相對獨立性,當采用大數據技術對審計資料進行分析時,可以更為準確的獲取到相關信息,進而對企業所面臨的各項風險進行合理預判,并對企業的經營情況做全局評價,尤其在對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掌控上發揮重要作用。
2大數據環境下內部審計面對的問題
雖然大數據技術對內部審計工作有如此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問題。2.1原始資料數據量龐大。現代企業越來越多的部門使用信息化手段來處理日常事務,比如物資采購部門通過批量導入外部單位送貨單,對應自身物料編碼后形成入庫單;出差人員運用商旅App完成出差審批及在線訂購火車票、住宿酒店,出差完成后直接線上完成差旅費報銷等等。這些原始資料通過ERP系統進行集成轉化,直接生成財務憑證,財務人員點擊過賬后自動記賬。內部審計人員面對的不再是以前一摞摞的紙質資料,而是大量的電子化數據,如何從龐大的原始數據中篩選甄別出疑點信息,進而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是當前內部審計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2.2數據資料真實性風險。由于企業各部門人員業務水平不足或責任意識淡薄,容易造成數據資料不完整或數據準確性較低,這直接導致了審計人員無法掌握全面準確的信息,降低了審計質量。如業務人員在原始數據錄入過程中出現疏忽,或原始資料自身存在紕漏,甚至出現內部員工肆意篡改電子資料等現象,都會影響被審計企業的資料質量。另外如企業內部采用了多個軟件系統分塊進行管理,也會因數據量過于龐大或數據轉換不匹配等導致各系統電子化資料在傳遞過程中出現問題。尤其在財務系統與業務系統銜接過程中最為顯著,常常會出現數據轉換時出現缺失等問題,影響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2.3數據分析存在難度。在大數據環境中,若忽視了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內部審計人員會因無法對數據進行有效分析而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如審計人員不能從全局出發分析各項數據,這主要表現在對外部數據的利用率較低,無法快速準確獲取有效的外部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或面對龐雜的內部數據無法篩選提取所需信息,從而導致某些關鍵問題未能及時發現并處理,使企業無法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诖髷祿r代背景之下,企業內部審計必然會面臨較為繁重的數據統計及分析工作,因此應充分重視信息技術手段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促進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2.4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有限,或對外部環境變化未做出相應的知識更新,無法適應企業信息化帶來的環境變化,導致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足,無法勝任當前工作。如面對被審計企業依賴網頁點擊量來核算廣告費收入,內部審計人員由于缺乏IT相關知識,無法確認點擊量的真實性,從而導致無法發現被審計企業調節收入的情況。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決定了內部審計的質量,如審計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業務能力,不適應當前的大數據環境,會造成內部審計失去其改善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發展的作用,從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3內部審計適應大數據環境的發展對策
3.1轉變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內部審計工作理念。審計理念直接作用于審計結果,基于不斷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內部審計人員,特別是企業領導層,應更新審計理念,轉變原有傳統的審計模式,充分利用大數據環境所帶來的便利性,打造全新的審計理論體系,積極轉變審計模式,通過搭建新型數據模型、構建審計系統數據庫等信息化審計手段,使其能夠滿足大數據時代對審計工作的全新要求。3.2組建信息化審計團隊。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要重視建立現代審計團隊,切實利用好大數據技術所帶來的高效及便利性。企業可以通過自身培養、對外吸收以及從企業各專業部門抽調等多種方式組建信息化審計團隊。自身培養首先應評價目前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分析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然后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通過輸出培訓等方式培養已有的審計人員,提高其自身專業能力以外利用大數據手段進行審計的能力,這種方式有個明顯的缺點就是成效較慢,但是成本相對較低。對外吸收主要是吸引外界大數據審計人才,直接利用其專業能力投入到審計項目中,采用這種方式可以較快達到效果,但是外界人才是否能夠快速融入已有團隊是個問題。3.3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內部審計智能化平臺。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聘請信息技術公司,運用大數據技術,搭建適合自身特點的內部審計智能化平臺,以達到自動收集排查海量數據、自動查找疑點發現問題的目的。首先,依靠信息技術公司構建內部審計智能化平臺,將審計思路、審計方法轉換為計算機能理解的邏輯語言嵌入到智能化平臺中。其次,依靠現有技術獲取信息資源,比如通過OCR技術可以抓取圖片中的文字、數字信息,轉變為計算機語言;制作數據接口可以打破各系統間的壁壘,讓數據在各系統間流動傳遞;云計算系統可以對海量信息進行遴選,并及時進行處理,切實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及效率。最后,通過該平臺實現自動抓取轉換過的疑點信息,自動輸出為可視化、直觀的分析圖表,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獲取的疑點進行核實或進一步分析原因,為企業改善管理作出貢獻。3.4必要時引入外部IT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輔助手段。部分審計項目因其特殊性,可以引入外部IT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輔助手段。比如可以聘請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運用IT技術甄別電子化數據是否存在被篡改的痕跡,提高原始資料的真實性;以管理員身份獲取后臺數據批量查看企業人員是否存在超越自身權限違規操作的情況;此外還可以運用IT技術對原始數據自動重算,提高電子化數據的可靠性。
4結束語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如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采取適宜的信息技術可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內部審計人員應以此作為行業發展契機,積極迎接新時代所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長期采用傳統審計模式,因此在向大數據系統轉變的過程中會遇到各方面的阻力,企業應不畏艱難,認清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發展趨勢,采用適合的方式使自身能夠適應大數據環境的發展,加速內部審計業務大數據建設進程,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青松,張小有.大數據與企業內部審計融合發展探析[J/OL].企業經濟,2019(12).
作者:程璐 單位: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
- 上一篇:內部控制在建筑企業會計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現狀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