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防范

時間:2022-10-24 09:19:06

導語: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防范

摘要:近年來,我國政策上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予以極大扶持。從2008年發展至今,不斷偏向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文件被擬定,在此情形下,偽高新技術企業(即偽高新)的出現越來越多,使得從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工作人員,面臨的工作難度也越來越大,如何應對該項認定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就是目前審計人員所急需考慮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防范

一、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常見風險

1.高新技術企業的收入難以界定

現階段我國審計人員在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審計工作時,在收入確定這一項出現的難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申報材料的符合性和真實性的判定較困難。在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審計工作時,企業所提交的相關高新技術產品的種類歸屬工作,即對其是否屬于國家所扶持的高新技術產品進行判定,這是一個較難進行的工作,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只受到過財務方面的高階培訓,而普遍沒有接受過高新技術的相關培訓,這就使得他們對于技術方面的知識儲備是極其有限的。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近些年來,對于高新技術申報進行輔導的中間機構于我國的各個城市逐漸興起,在這種情形下很多提交上去的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申請材料是經過這些中間機構包裝的,這就使得提交上去的部分資料其實已經失去了可靠性,過度包裝更甚至會使其蘊含很多虛假條目,這對審計工作的開展是極其不利的。其二是源于企業內部賬目設置不規范所造成的資料間匹配困難的情況常常出現,目前很大一部分進行高新技術申報的企業本身的財務設置極不規范,其明細賬薄常常出現名不配題的情況,甚至有的竟然并未設置企業明細賬薄。不僅如此,更多的企業存在對支出和收入所留存票據開具不規范的錯誤操作,其票據的名頭和其輔助臺賬條目往往與該企業進行申報時所提供的各個PS項目收入表內項目無法對應。這就使得對該企業進行審計工作的人員對該項高新技術產品性質的判斷難度加巨。

2.高新技術企業的費用難以界定

眾所周知,企業在對自身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時,其所呈現結果往往是過于主觀性而并不理性的,這種財務操作中的偏向性幾乎是企業在面對自身的稅收和利潤考慮后的必然出現且無法避免的。也就是這種偏差,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相關操作時,對于很多問題其實是難以判斷的,像是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的劃分、資本化標準的攤銷期限、研發費用資本化后的攤銷期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問題的難以判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費用界定問題起到了一定影響。進行高新技術申報的企業大多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審計問題。這些企業往往存在研發活動的內控機制不完善、記錄不完整的情況出現。這些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其所關注點往往只停留于研發投入的費用和預計總費用的比例情況,這種只在意表面數據而對整體情況不予了解分析的會計工作,其往往會對企業的整體運作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相關審計人員在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相關研究投入所產生的費用進行審計工作時,其所審計的往往僅在于該費用的合規性,而對于其真實性、完整性幾乎是全然不顧的。企業的費用審計工作中,對于人員人工所產生的費用進行審計是一項很常見并且極為主要的審計工作,在此項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是高新技術企業中研發人員與其他一般人員的身份是難以界定的,研發人員與所審計項目的相關性及其所參與的研發工作時長也是難以確定的,在此情形下,企業通過這兩點而進行相關的混淆動作,加大研發費用的賬目數額,這在對其進行審計工作時是極難發現的。而在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進行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研發材料直接投入所生成的費用數額,也是總體費用數額下比重很高的一項分類。在對該數額進行審計工作時,會計師所依附的材料主要有三項,即材料明細賬、收貨發貨庫存報表和領料單。而對計入研發費用的領料單只有三個規定,即注明其領料目的是研發領料、對該材料所應用的研發項目的名稱進行注釋、其項目人員的簽字確認。在此情形下,其真實性是極難得到保證的,這也使該審計工作的工作難度顯而易見的有所增加。

3.穿行測試的實施風險

注冊會計師在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審計工作時,往往會采取穿行測試法來進行風險控制。所謂的穿行測試,即是把全部的流程按照“一條線”的方式,從啟始到結束全部審查一遍。而在為穿行測試進行樣本選擇時,注冊會計師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應對的問題。比如樣本自身價值難以確定、執行人員的不配合態度,這都使該注冊會計師對于流程和業務細節的了解缺失了應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保證,在此情形下,該注冊會計師對所進行試驗樣本的判斷便會產生一定偏差。而審計人員一旦存在職業道德缺失等問題,其在進行穿行測試時的樣本選擇過程、穿行測試進行的各個環節,有無數個可以進行不當作為的機會,這些有目的性的不當作為也會使穿行測試的整體結果出現有目的性的人為偏差。

二、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風險應對辦法

1.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保證準備

為保證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對將要實行審計工作的團隊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使其獲得應具有的專業能力,使其足以勝任該項工作,這一工作流程是極其有效且應該推廣的。從事面向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工作的相關人員必須對相關政策有足夠的了解,熟記并可以妥善的使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相關政策,獨立的完成相關認定的判別工作,這些審計人員也應自主完成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審計的專項審計要求的定向學習。在對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應該在先期便對企業的行業特性,企業的投資活動情況、企業所生產產品的技術的創新特性,企業所研發項目的最終預期結果對這些問題進分析了解,這些問題看似與審計的程序化操作沒有關系,但其實它們與企業的財務都是有相互關聯的,是以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是審計工作必不可少的輔助性操作流程,在此前提下對于審計工作的整體計劃進行制定,對各審計崗位的職責進行劃定,對審計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制定風險問責及懲戒機制,只有這些先期工作進行妥善,才能對該次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進行保證。

2.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調查環節的審查

在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進行開展時,審計人員最先進行的工作就應該是根據《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表格,來對該企業所申報的研發項目進行判定,在進行此項工作時需要審計人員從該企業處獲得該項目的情況表和該企業的活動開展的證明性文件材料。證明性文件可以是研發項目的立項資料、該項目的知識產權有關資料、生產批文、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相關材料、新產品證明材料、新技術證明材料、科技計劃立項證明(需省級及省級以上)、產品質檢報告等等。其中立項資料所指項目如果已經被予以驗收或者已經結題,需要出具相應的驗收報告或是結題報告。而知識產權有關材料指的是知識產權證書和該項目所涉及技術的相關技術水平的證明文件。審計人員應將所獲得的以上文件進行歸類,定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證明文件,在進行相應的鑒定后進行留存備用。在對這些文件的獲取過程中,審計人員應與該企業的管理層以及企業內部對此次申報工作進行管理運作的部門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在收集材料的同時對于企業整體的生產流程和管理環境進行了解,方便后續工作的有效展開。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文件獲取時,審計人員應對企業所提供材料需具有的真實、完整及一致性對企業人員予以強調,并向其重申錯報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3.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實施環節的管控

審計人員在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審查工作時,應時刻保持著職業性懷疑態度,并將此態度用于對該企業上報的資料的審查過程中。在此過程中的審計工作主要包括對該企業財務賬目、相關憑證和原始單據,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該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穿行測試時所抽取的樣本應該比常規審計抽取的樣本數量多30%。

4.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的收入、費用合理性進行確認

在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進行審計工作時,審計人員應該對企業所提出申請的項目所生產的產品是否屬于《國家重點支撐的高新技術領域》進行相關確認,在確定其符合國家所制定的認證標準后,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對該企業所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與該提出申請的產品所使用的核心技術的相關性進行認定。在保證此上兩項工作有效完成的前提下,審計人員還需按照相關審計工作指引和審計準則,對該企業進行審計操作,在此過程中審計人員對生產流程和財務核算等都需進行相關分析和定量評斷。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項目的研發費用產生額進行確認時,所應做的首項任務便是對執行研發人員的人數進行計算,得出這家企業進行研發工作的年平均員工人數。此項人數計算需要使用到企業簽訂的勞動合同,在進行計算時需要注意的是,對該企業的兼職人員和臨時聘用人員數目進行判定時,判定標準是該人員在企業內全年工作天數是否滿183天。在對研發項目、研發產生費用與產品間的關聯性進行審查時,其所申報內容的真實性也是需要進行審查的。企業提出認定申請的產品與企業已經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之間所存在的關聯,是審計所需要判定的主要內容。

在進行相關審核時,涉及到科技問題的部分審計人員可以申請與此相關的權威機構來進行從旁協助。審計部門也可與相關機構進行持續合作,由該機構對該產品的性能進行判定,對其具體成品的研發流程,進行研發時所使用設備及設備折舊所造成費用,進行研發項目時由人工、材料等生成費用的配比的合理性進行更專業的研究報告。在此前提下,審計人員對于研發產品時產生的費用與開發階段產生的費用都應進行嚴格把控,其中研究階段的需計入當期損益類賬戶,而開發階段的則應計入研發支出賬戶。審計人員在進行以上操作的同時,也應將該高新技術企業所申報產品的生產規模與具體的項目進行規模做進一步對比,將企業上報的費用內容與根據項目內容所判定的研發費用進行對比,并將已經予以確定地費用依據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項管理辦法和特項審計指引,依照財稅[2017]34號進行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計算,得到最趨近于真實情況的收入和費用認定結果。

三、結語

從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高新技術企業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和進行整體提升的最重要的發力點。正因如此,國家對于高新技術企業房產、土地等方面稅款的大力補貼,使得很多人對于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的申請報以極大的興趣,其中自是有不少心術不正的人士。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審計工作仍存在著很多難題,只有從正面面對這些難以控制的點,并一一找到可以合理解決的方式,才能使高新技術企業的審計工作進行的更加完善,從而使地方政府的資金補貼到達最正確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同過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開展積極性,來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謝小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風險及應對策略探討[J].現代國企研究,2017(16):69-70.

[2]孔祥俊.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風險及防范問題研究[D].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17.

[3]孫文秀.探析高新技術企業審計的現狀及風險控制措施[J].時代金融,2015(29):254+256.

[4]楊世芳.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審計風險及管控[J].現代國企研究,2015(16):68-69.

[5]戴立波.高新技術企業審計的現狀分析及風險應對[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08):173-174.

作者:蔡鴻 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