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部審計風險識別方法

時間:2022-11-08 11:13:38

導語:高校內部審計風險識別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內部審計風險識別方法

摘要:高校必須適應將面臨的“新常態”,然后走向轉型的發展。在走向轉型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發現許多的新問題,內部審計在此時發揮著“醫生”的作用,可以在預算、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等方面對高校產生關鍵性的作用。審計風險在高校內部審計實踐工作開展過程中時刻存在,經濟新常態下研究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防控問題,對提升審計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高校內部審計;風險識別方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強調的全面深化改革,現在已經逐漸落實到現實生活的各方面。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常態”,標志著已經進入到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審計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要想在復雜變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更快地適應經濟新常態,徹底的發揮它相應的作用,唯有緊緊把握住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及時的調整與改進這一辦法。

一、高校內部審議風險的含義

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包括三方面:固有風險、控制風險,以及檢查風險。固有風險針對系統本身,控制風險針對內控,檢查風險針對審計人員。固有風險是系統本身的固有屬性,本身并不會隨著是否有內控而改變,只能評測它的高低??刂骑L險是指在內控存在的情況下,系統存在發生重大錯誤而產生漏報或者誤報但內控沒有起到相應的防預措施,發現及糾正作用的可能性。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都受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因素與客觀環境所影響。而檢查風險是指審計人員通過預定的審計程序,并沒有發現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上存在某些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是可以控制的,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審計風險。比如進行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采取相應的手法,努力提高審計結論的公允性,使檢查風險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二、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

(一)廉政風險。高校內部審計廉政風險指的是內部審計的審計人員在辦理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做出某些腐敗的行為。高校沒有完善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各個層級的監督并不能及時發現并舉報,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人利用職務的便利犯罪的可能性增大,致使高校中采購、招生等職位屢屢發生收回扣收紅包等經濟腐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內部審計機構務必要發揮監管的作用,要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二)制度風險。在我國的政策方針下,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國家的招生分配任務,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僅建立了一套相對簡單的規章制度,而沒有設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監管體系,這會造成內部管理出現各種漏洞,如徇私舞弊等問題,從而造成審計風險。當一個單位內缺少一套完整而獨立的內部管理系統,將會產生某些審計人員為了完成審計任務而采用偷懶,跳過必要審計程序直接出結果的問題。這會使審計工作大打折扣,影響審計結果。(三)行為風險。行為風險是指在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按照既定的工作計劃,設定的工作目標開展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不能保持謹慎的工作態度和高度責任心,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相應的內部審計準則等一系列行為規范拋擲腦后,擅自縮小審計范圍、簡化審計程序設置一定的目標,從而造成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失誤。(四)技術風險。高校內部審計與政府審計等不同,高校審計系統易在審計過程中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審計技術方法在遇到某些對外經濟活動時便會出現狀況,現有技術方法有時會降低調查取證時的準確性及相關性。同時,許多審計人員,不注重自身的業務技術水平,使用傳統老舊的審計技術方法,不能適應新常態發展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無法按時深入的審查全部經濟事項,未能達到所需要求。

三、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的防范措施

(一)深入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制度。為了開展獨立的內部審計工作,最主要的是需要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管理制度,當內部審計工作能在一個相對無外力干擾及誘惑的環境下進行,它才會將它的職能發揮到相應的高度。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時依據的是國家的審計法律法規和內部審計協會的標準和條例。在制定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條文體系時,不能是生搬硬套法規法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針對每個特定的點制定不同的完善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這樣才會提高高校內部審計系統的成效。(二)嚴格落實內部審計的條文條例。在實際工作中最難的就是把內部審計結果快速高效的處理并依據管理規定落實到具體領域。在目前這種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下,內部審計的結果是否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嚴格落實內部審計的條文條例,是否有法可依,是否有法必依,都嚴重影響到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效。唯有嚴格將所查出的問題與結果反饋給審計組織部門,才能夠采取下一步解決措施,以發現潛在風險及避免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中栽跟頭。因此,嚴格遵循內部審計的規范制度、落實相關責任追究,是能夠使高校內部審計適應經濟新常態并高效充分發揮作用的一把金鑰匙。內部審計人員要嚴格監督對被審計部門和機構的整改情況,定期的審查,提出相應的有效建議,力保內部審計發揮作用。(三)要擁有對各領域風險的控制能力。1.擴大風險識別領域。在優化新經濟體成長發展產業結構的同時會帶來一些未知領域的風險。高校在新常態快速發展的同時,愈多以穩定而被忽略的領域會出現某些未知的問題,如何及時有效的對抗原本未曾出現的問題成為在高校越來越多的參與經濟活動的同時所不可避免的。在內部審計發展擴大規模由原先單一的財務收支擴大成為以風險為導向的綜合管理審計的情況下,高校內部審計中更要重視協助高校管理者分析和應對不同的風險。為確保內部審計工作更加準確合理地了解風險識別的新領域,首要任務就是要充分了解所審計單位原本的領域問題,以此為基礎,并且需要我們研究相關業務的整體大環境的活動風險,如業務活動所適用的宏觀經濟政策、未來將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其次,有關人員應對該業務活動所涉及的具體領域、具體經濟行為等情況下會產生的新的未知領域的風險進行預測及評估,有效的擴大延伸常規項目的風險識別領域,從而使審計工作的效率提高。2.要對整個過程的動態風險進行跟蹤控制。在經濟新常態下高校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的形式下,我們所面臨的風險狀況也越來越超出我們所熟知的范圍。各個領域的經濟業務活動的風險在日益變化,它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環境及不同的應用對象而產生不同的效果。如各領域內由于相關業務活動增多,所涉及的財務變化也相應的增多,各種不同的經費相比以往的來源更加廣泛,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與之相關的人員數量及范圍,相應的舞弊風險和管理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需要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的工作方式隨之更新,優化管理。要從原先事后解決模式轉變為事前早發現、事中能降低風險和事后深化審計并存的模式。定期評估分析各部分顯露出的風險以及還未發現的潛在的風險,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解決,要對整個過程的動態風險進行跟蹤控制。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內部控制系統更加完善,也可以使高校治理行為更清晰化、法制化,同時能夠使得高校內部審計更加長久的發揮其直接職能及間接職能,使得管理水平更加創新提高,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了高校在經濟新常態下可持續性的發展。

四、結語

在經濟新常態到來的大環境下,高校的發展擁有了更多的機遇,但與此同時高校內部的管理治理工作也迎來了較以往更大的挑戰。為確保高校內部審計系統能多元化長遠的發揮其相應的作用,為新常態大環境下高校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需要各個審計機構的工作人員能夠準確定位自身工作職能責任,不斷提升自我審計工作的質量和風險應對能力,完善個人的心理素質能力,及時發現和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錯誤,為高校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奠定基礎,更好在經濟新常態下贏得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郁曉丹.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路徑探索[J].中國商論,2017(01).

[2]程青英.論經濟新常態下大學內部審計的定位[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05).

[3]蔣驥達,李瀟瀟.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J].財政監督,2017(23).

[4]薛冰.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新思路[J].時代教育,2017(01).

[5]孫秀麗.新常態下高校工程審計范圍及審計依據風險和解決措施[J].山西建筑,2018(05).

[6]李夢彤,曹榮.新常態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機制創新探析[J].財會學習,2017(16).

[7]劉寧博.普通高校通過內部審計提升組織價值的途徑探究[J].新西部,2017(04).

作者:梅芳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