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內部審計的質量監管
時間:2022-03-04 11:10:20
導語:略論內部審計的質量監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鐘萍工作單位:武漢公交集團第六營運公司
審計質量管理,就是對審計項目計劃、實施進度、投入產出效果的工作質量,所進行的綜合管理。實現審計質量保證的系統工作方法是一個PDCA管理循環系統。即每一審計事項,從制定項目審計計劃(P)、審計實施作業(D)、審計質量與效果的檢查(C)、到審計回訪、處理遺留問題、進行認真總結(A)都必須實行嚴密的組織、協調、控制。每項審計項目的開展都做實做細審前調查,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通過統籌計劃和安排,明確具體目標和細化審計內容,強化實施過程的控制,審計意見的落實。以確保審計質量越來越好。抓好審計作業過程、審計后續工作的控制,提高審計質量,更好地利用審計成果,提升審計價值,才是提高審計質量管理的關鍵。(一)做好審計方案。審計方案的編制是審計工作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聯系審計計劃和審計實施的橋梁,像一張清晰明確的道路圖,標明了審計工作方向和步驟,確保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達到審計目標,完成審計任務。方案編制重點要堅持事前參與、事中跟蹤、事后審計,在工作中將審計工作的切入點根據不同情況適當提前。與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業務溝通,全面、準確的掌握政策、法規及內部規定,提前制定詳細的審計方案,確保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二)抓好審計過程。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審計方案中的審計重點開展審計工作。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運用審計方法,職能部門的專業知識,查找制度、政策、法規、管理上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抓好審計過程監督。(三)寫好審計報告。衡量內部審計價值報告顯示,92%的被訪者認為內部審計工作為組織提供了增值服務。加強對審計報告表述方式的研究,報告既用絕對數說明事實,還注意用相對數表明問題的性質,既原汁原味地反映審計情況,還有理性分析和可行對策建議。每項審計項目完成后,針對問題及時提出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對策和建議,向被審計單位下發“審計意見書”,由部門負責人簽署意見,確定后形成正式審計結果報告。審計報告的編制做到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從促進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發,提升審計成果的價值,擴大審計成果的運用,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四)進行后續審計。要重視審計整改建議和措施的落實,對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從制度上、措施上加以完善和改進的辦法,下發“審計整改通知單”,督促被審單位和部門舉一反三進行整改,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及意見落實期限,日后,再協同職能部門對意見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形成后續審計報告。
內部審計資料管理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一)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一是應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嗅覺力。審計人員對聽到、看到的任何常態和非常態事物都應該有極強的好奇和質疑態度。通過觀察事實的發展、聽取別人的意見提高嗅覺能力。對于證據反映的現象能夠想像出多種經濟本質,對于存在的關鍵問題,通過充分的想像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法;二是善于聽取各方意見。審計人員在取證、溝通、協商、報告等環節要認真聽取不同意見,對別人要親切、禮貌和尊重,要創造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讓對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要留心、尊重發言人的思路、觀點和看法;三是具備團隊協作精神。內部審計工作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工作,必須參與集體活動。對于審計任務,大家要通力合作、取長補短。(二)內部審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中國內部審計協會(CIIA)2003年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九條指出:“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技能,能恰當有效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內部審計工作不是一個部門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企業的一項工作,涉及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各個部門都要參與。溝通是一種方式,溝通是一種手段,溝通是一個過程,而溝通的技巧是一門學問。進點前溝通,不打“無準備之仗”。進點后溝通,避免“走彎路”。出點后溝通,不留“后遺癥”。善于運用審計法律法規和審計手段“說話”,不斷增強自己的“善變”能力,才能不“理虧”、不“吃虧”。提高和掌握高超的溝通技巧,把握好語言溝通的藝術,輕裝上陣,對審計工作大有幫助,既可得到所需的信息,又能與被審計單位建立和諧的審計關系,使審計工作順利開展。(三)內部審計人員審計時運用的技術方法在內部審計管理中,審計人員需要借助一些方法來改善審計管理效果。1、審計清單。使用審計清單可以反映執行審計所要求的大量的各種管理細節。它包括每日工作、每周工作、審計步驟等詳細計劃安排。2、審計底稿。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證據的載體和匯集,其全部內容可作為審計過程和結果的書面證明,也是審計人員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審計證據的收集過程同時又是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和整理過程。它是反映審計過程、體現審計質量、明確審計責任、控制審計風險的重要審計文件。因此,認真詳實填寫審計底稿是完成審計報告的關鍵。3、問卷調查。根據級別的不同,分層面發放調查問卷表,通過回收的調查問卷表了解各層面人員對內部控制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及對強化內部控制的關注度等的分析,初步了解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以及內部控制環境的薄弱環節。4、內部控制評價。重點從內部控制的充分性、合理性、遵循性、有效性等四個方面對被審計對象進行內部控制審計評價,下發審計結論和處理決定,并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責任認定。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的意義
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管理,是企業內部審計管理的中心環節。因為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而是關系到內部審計人員和業務在本企業的生存、地位和發展,關系到本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涉及到企業全局的一個問題。因此,全面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管理,防范審計風險,確保每個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六、提高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途徑如何提高審計質量管理,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必須重視的一個重要問題。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包括對審計活動構成要素的質量管理、對審計活動過程的質量管理、對審計活動結果的質量管理等三項基本內容。因此,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提供優質服務質量。美國《內部審計原理與技術》指出: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審工作的規范程度和審計作用的發揮水平,是審計工作水平的綜合反映和集中體現。實際上,企業內部審計質量就是為各部門提供服務的質量,審計服務的結果距離企業目標越近、審計所花費的時間和資源越少,審計質量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二)以內部審計組織制定的內部審計技術規范、國家機關頒布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以及本企業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制定的具體審計規范,作為審計人的審計行為依據和考核審計質量。(三)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內部審計的質量管理是保證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是保證審計客觀、可靠、及時和專業性地為高層管理者提供各種信息服務的需要。在質量保證規劃中,最重要的一步,或許也是第一步要做的,是恰當地監督審計項目。監督工作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應從計劃開始直至最終得出審計結論。(四)加強審計質量保障。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內部審計監督的效果,在質量控制方面,嚴格遵循工作程序和審計步驟,不主觀臆斷去隨意操作和評價。嚴格遵循審計規范,開展審計前,制定審計工作實施方案,認真進行審計工作準備,規范審計程序操作,通過有效的審計質量保障,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公交審計
- 上一篇:校園審計質量管理辦法初探
- 下一篇:略論審計質量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