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研究

時間:2022-11-08 11:00:56

導語: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研究

[摘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審計工作也不例外。傳統的以人工為主導的審計方式在信息時代體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性。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是提升審計效率和審計效果的關鍵。但信息化條件下,也給審計質量控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構建質量控制體系將成為工作重點。

[關鍵詞]信息化;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

隨著我國信息化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信息化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規范。審計工作也因為信息化的發展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為審計工作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審計質量不得不在信息化層面上重新審核,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審計工作者的共識,也是實現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過度的關鍵。信息化背景下,審計風險不同于傳統審計,大多是因為電子數據的虛擬性和傳播性而引起的。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審計效率,制約審計風險,控制審計質量,加快建設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是必經之路。

1信息化背景下審計質量控制的“挑戰”與“機遇”

1.1對審計質量控制的影響。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重要評價,也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其廣泛地受審計工作各方面的影響,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審計工作的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給審計質量控制帶來了挑戰。第一,審計對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信息化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使審計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單位的管理都實現了網絡化和自動化,包括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工作。以電商的興起為代表,新時代下許多的經濟活動都通過網絡而實現了無紙化貿易。這使得審計工作所面臨的審計對象更加復雜。第二,審計的線索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所需的線索以紙質憑證為根本,并進行保存,審計線索較為清晰。但在新時代下,這些被電子票據所替代,審計人員無法通過翻閱紙質材料對審計線索進行跟蹤,取而代之的電子審計線索很難尋找和跟蹤,給審計工作取證增加了難度。第三,審計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大范圍普及,相應的審計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被電子化信息所替代,而傳統的審計方式根本無法適應現有的監督機制,也無法滿足替身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的要求。審計方式從人工審計到計算機技術輔助審計的轉變給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第四,信息化背景下的審計風險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以人工為主導的審計模式下,審計風險的范圍較窄,主要為檢查風險和重大錯報風險。信息化背景下,審計的效率雖然大幅地提升了,但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使用也使審計數據暴露在全新的風險項中,計算機系統、網絡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都成為影響審計風險的重要內容,數據采集與信息系統風險尤為突出,無形中給審計質量埋下了隱患。第五,審計人員素質要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傳統模式下的審計人員是以審計知識和素質為基本要求的。然而,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審計工作必須通過計算機的相關系統進行展開,審計模式的轉變也自然而然地附加到審計人員身上。新時代的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審計知識,更需要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才能滿足當下審計工作的需求。目前,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整體上處于缺失的狀態,年齡大、有經驗的審計人員接受能力差,計算機水平低,而年輕、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的審計人員又缺乏經驗,這樣的窘境,給審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2對審計質量控制的意義。信息化的發展對審計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給審計質量控制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審計質量控制的變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信息化推動了審計環境的改變。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與傳統的以人工為主導的審計模式在環境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基于信息化技術與系統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審計效率和審計的便利性。以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為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許多經濟活動不再依賴于紙張、票據,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也使審計工作的實際工作內容以處理電子化信息為主,操作更加便利。在信息的環境下,通過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能有效地節約審計工作的成本,縮短審計支出,擴大了審計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審計工作煥發出新的活力。其次,信息技術的進步方便了對各個環節的審計質量控制,相關的審計系統和審計軟件的出現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審計質量與管理水平。在面對信息時代審計工作的各種問題時,信息技術本身則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傳統審計信息電子化的趨勢,可以使用各種軟件和信息化系統在審計工作的各個環節設立節點,對審計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這樣的舉措會使審計質量監督貫穿到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之中,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大有裨益。最后,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能夠使被審計的單位及時地獲得自身在管理過程中的漏洞,以便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2信息化條件下審計質量控制的現狀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審計工作的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審計質量的控制也愈加復雜。目前,我國審計質量控制的現狀整體上呈現出思路老化、標準不明、操作不規范、人才缺失的現狀。2.1審計思路老化。審計模式的轉變并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變革,更是審計思路上的改變,信息化背景下,傳統的審計思路的影響仍十分明顯。傳統的審計思路很難適應信息化審計的要求。以制度為主的,對外部風險的控制能力十分脆弱。例如,一些公司的財務舞弊案例并不是由于內控機制不健全,而是管理層依然沿襲以風險為導向的綜合審計舊觀念,以主觀經驗為導向,從而釀成慘劇。2.2審計質量的控制標準并不明確。審計質量是與審計風險的大小直接相關的,目前,針對審計的相應管理制度十分匱乏,現有的制度也大多停留在傳統審計方面。缺乏合理的標準進行指導和規范,審計操作流程得不到統一,審計方法也缺乏科學性,審計質量的衡量標準的不同,導致審計效果無法得到客觀的衡量,嚴重影響了審計的發展。2.3審計流程操作不規范。傳統審計模式下的審計流程操作主要是針對紙質化審計內容而言的,而對電子化信息的審計并不適用。信息化條件的審計以獲取信息化數據為前提,如果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得不到保障,那么審計工作的意義將不復存在。審計數據丟失或采集錯誤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審計質量大打折扣。2.4審計人才缺失。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工作對審計從業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達到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具備相應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還需要對金融、經濟、會計方面做到全面了解,以便能夠從多角度審視問題。而目前,兼具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審計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在審計模式轉型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缺失,審計人員素質欠缺的問題較為明顯。

3信息化條件下對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的意見與建議

信息化時代,審計質量控制面對著諸多的機遇與挑戰,我國的審計質量控制總體上呈現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錯綜復雜,為解決好這些問題,更好地促進我國審計行業的發展,全面構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勢在必行。構建全面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3.1轉變審計思路,將審計質量控制引入到考評機制中。信息時代的審計模式的轉變并不是簡單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審計方法與審計技術的升級并不代表審計觀念和審計速錄的轉變。從某些方面講,思路和觀念不能隨技術轉變,那么技術也難以有用武之地。審計觀念的轉變首先要提升對審計信息化必要性與重要性的認識,審計技術的使用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適應過程,不要將信息化等同于計算機,需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另外,審計質量控制應被逐步地融入考評當中,作為一種信息化審計的激勵與監督機制,完善審計項目的評審辦法,并以此激勵審計人員對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可適當地引入一定的獎勵,并鼓勵審計人員參與專業知識培訓和技術培訓。3.2完善審計流程和標準。信息化背景下的審計工作仍然需要遵從相應的審計準則和標準,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依據審計流程,必須符合內部控制的相應要求,那么審計流程和審計標準的規范化就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嚴格規范審計流程,能夠減少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的隨意性,而審計標準的完善能夠使審計工作有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的參考。具體而言,首先,應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數據和系統進行相應的了解與評估,在部門設置、經濟性質、財政信息等內容之外,還應當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形式和運作形式等方面做全面的了解,并依據所獲得的信息確定審計思路和審計重點。其次,還需對數據的采集、驗證、整理、復核等審計作業流程進行規范,規范審計工作中的審計行為。最后,還需要對審計檔案進行規范管理,將審計檔案資料由紙質材料轉化為電子檔案,建立審計項目的檔案庫,將審計檔案質量控制,納入審計質量控制的全過程當中。3.3加強審計復核工作,為審計質量控制把關。信息化背景下,審計工作的工作量仍十分繁重,因為疏忽而產生的審計失誤十分常見,這時候審計復核就顯得十分重要,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復核將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要加強對關口的前置把關,對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清理過程進行復核,確保審計數據的可靠性,并在每一個步驟設置專門的負責人。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關口的后置復核。在審計報告審理之前,需要對電子化的審計內容進行專門的復合,檢查被審計單位的OA自動化辦公系統與計算機現場OA對接的具體情況。3.4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才是支撐某一行業進步的關鍵,同樣的,高質量的審計人才隊伍將為信息化審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復合型的審計人才引進將是重中之重。首先,應加強對審計人才隊伍的組織和領導,將質量第一的觀念深刻在審計人員心中,單位可自上而下地研究制定審計質量的目標、原則和方針,并依此確定審計人才的培養計劃,以便能夠確保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其次,應加強審計機關之間的交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搭建平臺,提供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渠道,取長補短,推廣適應信息化條件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經驗。最后,還需要加強對審計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在復合型審計人才相對短缺的情況下,重視審計人才的培養和補給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需要加強對審計專業化人才的培養,使他們兼具審計知識和計算機素養,使審計人才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能夠適應信息化審計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技術在發展,審計工作的要求也在與時俱進,二者都處于一個動態的變化當中,相應的審計人員素質也應當適應時代需求做出相應的改變?,F階段的審計人才,需要不斷地用新知識充實自己,用新要求審視自己,參加相應的培訓和訓練,做到與時俱進,使自己時刻處于行業前端,引領審計走向新高度。

作者:王博 陳躍文 單位:1.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金華供電公司 2.國網浙江武義縣供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