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管理中倫理道德問題探析
時間:2022-11-16 04:11:46
導語:企業經營管理中倫理道德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人格化的企業需要道德的支撐。企業作為現代經濟活動的細胞,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盈利性組織,其中人又是生產力中的活的要素。一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精神面貌,實際上就是其員工的素質、精神面貌的體現。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已經是人格化的企業,構成企業主體的人是有倫理道德的,因此,企業的經營管理也要注重倫理道德。
2.道德淪喪的企業是不會長久的。中國有句古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強調了個人利益的獲得要符合道義,也就是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同樣地,一個講究道德的企業因為受到了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也就為其生存和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謀取不義之財的企業或組織,人們會給以道義上的譴責,社會本身也會采取措施,對不利于社會整體發展的企業加以約束、限制、懲罰。這些將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倫理道德作為一種社會約束機制有存在的必要性。對社會行為的約束有兩種:硬約束和軟約束,國家政策、法律制度等屬于硬約束,道德、文化、習俗等屬于軟約束。一個企業或組織的行為,首先要受到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制約,但是不能涵蓋全部生活內容,約束其所有行為,有時這些硬性約束還有一定的滯后性。倫理道德作為非強制性的社會約束機制,是一種“軟約束”。通過加強道德約束機制,會使企業自覺地按照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更符合其長期生存發展的要求。
4.企業倫理道德和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方向相一致。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理論也在不斷更新。20世紀初期,美國的泰羅最早提出了科學管理法,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這一理論是以斯密的“經濟人”假說為依據?!敖洕恕庇^點的核心在于以經濟利益為中心,忽視了人的情感需要,很快被行為科學學派的理論所代替,這一學派的理論認為人是“社會人”,重視被管理者的心理、道德等因素對人的激勵作用。后來,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進一步發掘了人的內在因素,強調倫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到20世紀80年代,威廉•大內所提出的“Z理論”進一步肯定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這一理論強調在企業內營造一種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更充分體現出“人性價值是管理的最高體現”的思想。總之,無論從企業的內部還是從外部環境來看,都迫切需要企業進行倫理道德建設,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和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
二、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
1.企業內新舊道德觀的沖突問題。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也有一個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會有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一些沿襲下來的傳統道德觀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但其影響還會在或長或短的時期內存在,對人們的行為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如果此時與時代相適應的新道德觀還未形成或其影響力還不夠,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會處于一種矛盾與迷茫狀態。這種情況如果在企業內部發生,也會使管理者陷人困境。如果繼續沿用舊的道德觀,因其與時代的發展要求不相符,對企業的發展不利;采納新的道德觀,又會引起那些依舊遵循舊道德觀的員工的抵制甚至反對,對作好工作同樣是一個阻力。如果不進行新舊道德觀的整合,人們的思想會處于混亂狀態,這對企業的管理非常不利。
2.企業管理層存在的倫理道德問題。企業管理者作為企業中的決策制定者和行為帶頭人,其自身倫理道德問題不容忽視。在企業人員的招聘和內部人員的提拔問題上,有些管理者往往以個人情感為出發點,用人唯親,優先照顧自己的親人、朋友等,完全不顧其能力是否與其所要從事的工作相當,結果造成企業中一些人員素質低下,身在其位而不能謀其政。這樣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企業的形象以及管理者自身的形象。
3.員工自身的道德問題。企業員工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他們的道德狀況對企業發展同樣至關重要?,F在許多員工對企業無感情,責任意識淡薄,更多關心的是自己的物質利益,對企業的發展卻不感興趣。他們僅僅滿足于干好自己的手頭工作,而不愿行使民主權利,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另外還有的員工為個人私利的獲得故意泄露企業的商業秘密,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影響到正當利益的獲得。
三、如何加強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
1.運用社會力量規范和約束企業行為。
1.1加快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為了彌補法律上的漏洞,政府應將緊迫的企業倫理道德行為上升為法律法規,通過剛性手段強制性地使企業遵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對不遵守企業倫理道德規范而造成不良后果和社會危害的企業,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對不良行為的懲罰力度。1.2強化社會監督,約束企業行為。社會監督就是通過新聞媒體、消費者等多種監督主體對其行為進行監督。通過構建全方位的社會監督機制,約束企業的行為,恪守企業倫理道德底線,從而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的外部市場環境。2.進行企業道德觀的整合。針對前面所述企業新舊道德觀的沖突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管理者要堅定自己的立場,率先成為新的道德觀念的倡導者和履行者。只有自己的立場堅定了,才有可能進一步去影響別人。
2.2采取剛柔并濟的方法引導員工的思想與行為。對那些堅持舊觀念的員工,一方面要因勢利導,比如請一些員工比較信任的、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公開發表支持新道德觀的講話,或是讓員工通過適當途徑了解施行新的道德觀給企業及個人帶來的好處,讓員工在認識上有一個轉變;另一方面要采取必要的獎懲手段強制推行新道德觀,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獎懲的后果必須與獎懲對象的直接利益密切相關,否則采用這些手段收效甚微。在使用獎懲手段時,宜多用獎勵手段,因為若使用懲罰手段的措施不當容易引起抵觸和反對。此外,獎懲手段的使用,在員工已經能夠自覺遵循新道德準則時,可以逐步淡化,直至取消使用。
3.提高企業管理層的道德素質。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和帶頭人,他們的素質狀況對企業的興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高管理者的素質:
3.1培養勇于開拓,甘于奉獻的精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管理者只有具備審時適變、開拓創新、敢冒風險的勇氣和毅力,才能把握住機會,帶領企業勇闖難關,也才能能贏得廣大員工的信任,產生強大的號召力。
3.2誠實正直、公正無私。具備誠實正實品質的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表現為忠誠老實、實事求是、言行一致、襟懷坦白、光明磊落。與誠實正直相關的是公正無私。同時,管理者必須有理智,有經驗,有善良的性格,做到大公無私,對全體人員的勞動成果給予公正的評價,這樣才能使公平感深人人心,激起協作所必需的團結精神。
3.3平等待人、知人善任。管理者與普通員工是構成企業人力資源部分密不可分的兩部分,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與員工禍福與共、平等相處的重要性。管理者應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增進彼此間的了解,真正做到尊重員工的人格與感情。
3.4清正廉潔、克己愛人。清正廉潔是中華民族自古流傳的美德。如果管理者自身腐化墮落,不僅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還會直接影響企業優良風氣的形成。在克已的基礎上,管理者還要時刻關心下屬的工作、生活,在彼此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親密氛圍。
4.加強企業員工的道德教育。企業道德教育是企業道德得以轉化為員工的內在品質,對企業管理實踐發生作用的必備環節。在日本企業界,員工的道德教育始終是和企業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許多企業以“明朗、愛和、喜勞“為中心內容,運用“朝禮”、“研修”、“特訓”等具體、生動的方法,普遍開展倫理道德教育,啟迪和培養員工的心靈。日本企業道德教育的實踐給我們這樣的啟發:企業的發展取決于員工的業務素質,更取決于其道德潛力。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任重而道遠,它不僅需要從理論上進一步研究和探討,還要努力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付諸實踐。企業倫理道德建設,不但要受到企業的重視,更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關心。
作者:王文松 單位:洛陽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董玉芳等.企業倫理缺位分析[J].經濟工作導刊,2013(20).
[2]杜瑩等.企業誠信的路徑、效益及理論思考[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
[3]劉中文等.企業倫理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2).
[4]陳炳富等.企業倫理學概論[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 上一篇: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訓體系建設思考
- 下一篇:連鎖酒店發展及經營管理方法探析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