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22 08:55:19

導語: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研究

加強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才能確保糧食產量的持續增長,使得農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升。農作物種子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首先需要相關人員明確經營主體,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其次應完善市場經營體系和服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確保農民利益最大化。

1建立健全農作物種子經營備案制度

為了確保農作物種子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制度,以科學嚴謹的制度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進而確保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政府部門可以建立準入制度,對在當地銷售農作物種子的人員進行登記備案,并檢查其相關手續是否齊全,對于沒有經營手續的商戶應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1]。其次,對于具備經營資格的商戶而言,要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和《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相關內容與要求。最后,農作物種子經營商戶或是企業應在辦理好生產經營許可證之后,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種子的備案登記。在完成一系列的登記備案后,企業才可進行農作物種子的生產經營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比如,山西省為了提高農作物種子的經營管理工作,制定了《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條例中的第二十三條指出,農作物種子主要由各級農業種子公司經營。其中,甜菜、煙草、牧草、桑、果和藥材種子,由有關部門管理和經營。同時,經營農作物種子的單位或個人,必須分別經當地種子行政管理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只有達到了上述要求,企業才可以正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2建立健全農作物種子經營質量管理制度

農作物種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為了確保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害,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于農作物種子質量的監督與管理,對農作物種子進行嚴格的把關控制。從事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的相關企業對種子的質量和農作物生產過程的安全負責,以此來提高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質量[2]。政府可以建立起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管理的相關制度,以此來為農民的生產經營過程和農民的經濟利益提供安全保障。另外,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對農作物生產、銷售、運輸等各個過程進行控制管理,避免因為銷售過程的儲存方式不當而影響種子質量。種子管理部門還要按種子質量檢驗規程定期進行抽樣封存,必要時進行質量抽查檢驗,以確定種子質量是否合格,嚴禁生產經營假、劣種子。以山西省為例,政府部門在對農作物經營企業進行抽檢的過程中,就對新品種的玉米種子進行了試驗檢測。政府相關部門在企業隨機抽取部分玉米種子,交由山西省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中心對種子的發芽率進行了檢驗。通過一段時間的檢驗觀察后,專家對種子的發芽率進行了統計,數據顯示,該品牌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在93%~96%,已經達到了種子的發芽率標準,可以正常生產經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因為種子質量不過關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確保農民的經濟收益最大化。

3建立健全農作物種子新品試驗檢驗制度

為了確保農業生產過程能夠安全高效地進行,在引進農作物新品種之前,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規定,對農作物種子進行備案管理,并要對新品種的種子進行試驗檢測。對篩選出有優勢的品種報種子推理部門統一進行試驗、示范,并組織專家對不同區域的試驗、示范品種進行鑒定,對種子的適應能力進行檢測,然后對價格試驗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交由專業的專家進行分析,并判斷其是否適合進行大面積的推廣應用[3]。通過試驗的方式,對農作物種子的性能進行判斷,以此來減少農民的損失。

4建立健全農作物種子經營檔案管理制度

農作物種子是眾多商品中比較特殊的一種,所以,為了提高對于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的效率與質量,企業相關部門就應加強對于種子經營檔案的管理。根據我國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的第三十六條規定,農作物種子經營者應建立專門的種子經營檔案,對種子的來源、加工過程、貯存方法、運輸方法等各個方面都進行詳細記錄[4]。同時還要明確種子經營過程中的主要責任人。除此之外,政府農作物種子管理各部門還要定期對種子的經營檔案進行檢查,以此來提高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工作的質量。5建立農作物種子經營企業信譽考核制度在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過程中,政府應針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農民群眾的反應、種子質量檢測結果等建立企業的信譽檔案,并定期組織企業進行信譽評定。政府通過采用信譽等級劃分的方式,對農作物種子經營企業進行管理,對于違規企業可以協同工商部門吊銷其經營資格[5]。通過這種形式能夠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約束,確保企業可以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生產經營,避免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

6建立種子標簽,加強對于農作物種子的經營管理

種子標簽是指印制、粘貼、固定或者附著在種子、種子包裝物表面的特定圖案及文字說明,如種子的種類、名稱、生產編號、凈含量、質量指標、檢測日期和保質期等,以便于相關部門的檢查。在企業制定種子標簽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應對標簽的數據進行檢查,確保標簽數據的準確性。另外,企業的種子標簽應嚴格按照《新農作物種子標簽和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要求來制定,對于不符合規定的企業,政府部門可以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嚴重者可以直接取消其生產經營的權利。

7結語

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工作是對農作物種子質量進行監督的最直接的方式。強化種子的經營管理,能夠確保農民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促進糧食持續增產。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可以通過建立農作物種子經營質量管理制度、農作物種子經營備案制度、農作物種子新品試驗制度、農作物種子經營檔案管理制度及農作物種子經營企業信譽考核制度等,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體系,進而促進農作物種子經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確保農民利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遲錫權,衣大鵬,程顯峰,等.關于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管理工作的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7(22):5.

[2]肥城市農業局.肥城開展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檔案檢查活動[J].農業知識,2016(16):48.

[3]范宏軍,梁建鋒,紀讓軍.岐山縣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探討[J].中國種業,2017(11):42-43.

[4]張磊,毛從亞.鹽城市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網上備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J].種子世界,2017(5):6-7.

[5]吳培清.關于加強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管理工作的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18(1):3.

作者:姚曉宏 單位:朔州市農業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