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耕聯種規模經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1 10:34:43

導語:聯耕聯種規模經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聯耕聯種規模經營模式分析

1聯耕聯種的提出

當前,農業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大力培植新型經營主體,努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著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已成為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普遍加快推進土地流轉的背景下,江蘇省鹽城市悄然探索出的聯耕聯種模式,在不改變土地經營權基礎上推行規模連片作業,為傳統稻麥產區實現土地規模經營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1.1秸稈禁燒、機械化還田是聯耕聯種提出的直接動因

近年來,為了禁止農民焚燒秸稈政府想盡辦法、傷透腦筋,干群費盡周折、怨聲載道,禁燒任務艱巨,干群壓力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鹽城各級黨委、政府積極轉換思路,變堵為疏,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后,按照“好田家家分、孬田戶戶攤”思路分田后,就形成了“一戶多田”、“一田多戶”的土地細碎化、碎片化狀況,這種現象在射陽相當普遍。而推進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需要大馬力農機進田作業,粉碎秸稈、深翻深耕,勢必要破除一家一戶承包地上的田埂,實現土地成匡連片。2013年8月,鹽城市射陽縣農委印發了《關于推進農田聯耕聯種的建議》,第一次正式提出聯耕聯種。

1.2聯耕聯種的提出是貫徹中央改革創新精神的積極實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要求,要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地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切實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鹽城及射陽探索推廣聯耕聯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形式,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探索和創新,符合中央的改革創新精神,正是廣大農業系統和農村基層貫徹落實中央改革創新精神的積極實踐。

1.3聯耕聯種提出和推廣需要具備一定條件

(1)土地可以連片。主要適宜稻麥輪作主產區,要求一匡田塊可連片耕作,溝渠路涵閘橋等基礎設施配套相對較好。(2)村組干部積極性高。要求基層村組干部積極性高、責任心強、有威望,能夠牽好頭、帶好頭。(3)農民群眾自愿。尊重農民意愿是推廣聯耕聯種的重要條件。(4)服務必須到位。農業部門的集成技術指導服務,勞務、植保、供肥、農機等專業化服務要到位。

2聯耕聯種的實踐

聯耕聯種作為農業農村改革的一項實踐創新,自試點到推廣一年多時間以來,先后榮獲2013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民生決策獎、“江蘇農業創新十大舉措”,被寫入2014江蘇省委一號文件,國務院副總理作出重要批示。鹽城市委、市政府把聯耕聯種作為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2014年夏季起在9個縣(市、區)全面試點、秋季全面推開,截止目前鹽城全市已推廣超過13.3萬hm2,占稻麥產區適宜面積的50%左右。

2.1聯耕聯種3個階段

自提出到探索、由試點到推廣,先后經歷了3個階段。(1)自發探索階段。2008年射陽縣新橋鎮清華村大戶幫助周邊農戶耕作,臨海鎮在秋季大蒜種植上的統一耕作、分戶管理,都是聯耕聯種的最初雛形。(2)射陽試點階段。2013年8月26日射陽縣農委第一次提出“關于推行農田聯耕聯種的建議”。2013年秋播,射陽縣結合小麥高產創建項目,開始在6個試點村整村推進聯耕聯種,一季發展5600hm2,可以說是鎮鎮有典型、村村有試點。推廣之初不少鎮村干部和農民之前對這新模式持懷疑態度,認為難度大、風險高、責任重、行不通,但真正搞起來后,得到更多的是贊許和滿意,農民也愿意接受。(3)全市推廣階段。基于射陽的成功試點,基于射陽的成功試點,鹽城市2014年夏季全市試點、秋季全面推廣。

2.2聯耕聯種3種模式

這3種模式呈現出由初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3種模式是可以同時并存的。(1)聯耕聯種。即聯耕、聯種、分管。由合作社或大戶進行統一耕種,其他生產環節則由農戶各自負責。(2)聯耕聯管。即聯耕、聯種、聯管。在聯種分管的基礎上,由合作社提供更大范圍內的產中服務。(3)聯耕聯營。即聯耕、聯種、聯管、聯營。生產過程全部統一耕作、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成本均攤、收益均分。實質上,就是農民以土地入股而形成的土地股份合作,農戶間從簡單的生產合作走向經營合作。

2.3聯耕聯種4點原則

(1)政府引導。政府加強組織發動,做好試點示范,出臺激勵政策。(2)因地制宜。結合地方實際、田塊實際,扎實有序推進,不搞一刀切。(3)尊重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經濟規律、發展規律。(4)群眾自愿。尊重農民意愿,不搞強行攤派,不搞強迫命令。

2.4聯耕聯種的“3+2”思路

即每一個聯耕聯種區域需要一位牽頭人、一個合作社、一套集成技術,加上基礎設施配套、農機裝備配套。(1)廣泛宣傳發動,引導快速推進。廣泛開展組織發動、媒體宣傳和系統培訓,做到發動到村組、宣傳到農戶、培訓到農民。切實做通農民工作。想方設法調動廣大鎮村干部、能人大戶的積極性,發動他們主動地牽好頭、帶好頭,鼓勵支持他們牽頭搞試點、帶頭創典型。(2)建立配套載體,強化服務指導。加快培育農機、育秧、植保、施肥等合作社,配套建立推進聯耕聯種的重要載體,確保為每個聯耕聯種區域提供農機作業、集中育秧、植保統防統治、配肥統供、肥水管理、加工銷售等統一作業的專業化服務,做到服務能力與聯耕聯種規模相匹配。市、縣農業部門直接牽頭搞一個聯耕聯種整村推進試點,總結經驗做法,優化服務指導,實現聯耕聯種區域內高產增效集成技術全覆蓋。(3)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礎設施。整合發改、農業、開發、水利、國土、財政等部門的資源,加快提升聯耕聯種區域溝、渠、路、閘、涵等田間基礎工程配套水平,推進農田連片整理和條田化建設,切實滿足大機進田作業、防災減災、規模化生產經營的需要。(4)重點防范風險,維護農民利益。推行契約服務,減少組織風險,防范自然風險,控制生產風險,避免服務風險。(5)統籌協調推進,促進全面發展。探索引導由聯耕聯種向聯管、聯營拓展,統籌推進聯耕聯種與農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現代高效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3聯耕聯種的好處和制約因素

聯耕聯種有7個方面的好處:(1)不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保障農民利益。(2)節本增效,實現土地收益和農民收入提高,平均增加5%的耕地,稻麥兩季每667m2增收300元左右。(3)促進職業農民、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4)倒逼基礎設施投入,提高農業裝備水平。(5)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6)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耕地質量,2014年秋季,秸稈全量還田14.7萬hm2,同比增3.4萬hm2。(7)減少環境污染,減輕干部壓力。2014年,鹽城是江蘇13個始終唯一未發現秸稈焚燒監控著火點的市,這其中推廣聯耕聯種發揮了重要作用。聯耕聯種制約因素主要來自4個方面。(1)干群思想認識有顧慮。主要包括基層干部、農民兩個層面的思想認識不到位、難統一。(2)利益受損主體有阻力。小農機手、低價承包戶、末端農資經營戶等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損。(3)農田基礎設施不配套。田間交通、排灌基礎設施不配套、不完善,農田高低不平整。(4)專業服務主體需加強。統一供種、農機收種、植保統防、配肥統供等專業服務需要進一步加強。

4聯耕聯種的趨勢及對策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出臺的《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指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在聯耕聯種發展趨勢上,聯耕分管只是一個初級階段、過渡階段,聯耕聯管、聯耕聯營更具生命力,聯耕聯營將是最終的發展趨勢。以下3種將會成為聯耕聯種的主要經營主體:能人大戶,由大戶、村組干部等牽頭、帶頭搞,往往采取的是聯耕分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將土地委托給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確定底價,保底收益。土地股份合作組織,農民利用土地入股,發展聯耕聯管、聯耕聯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無論是什么發展模式,關鍵要注重建立群眾自愿、科學合理、符合市場規律的“村組-合作社-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風險共擔、自主經營、自主管理、自負盈虧,推動土地向更高層次的規模化經營發展,真正實現土地效益和農民收入雙提高。

4.1遵循客觀規律,扎實有序推進

加強宣傳引導,積極開展試點,引導過渡發展。當聯耕聯種經營方式日趨成熟,農民完全接受后,應將指揮棒逐漸交給農民自己或農業合作組織繼續聯耕聯種,逐步向聯管、聯營發展。

4.2培育實施主體,提供有力保障

重點鼓勵支持各類合作組織建設,探索完善合作服務機制,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相關農機購置補貼等非普惠政策,優先向服務聯耕聯種的合作組織傾斜。加強農機手的作業培訓,形成規范的操作規程,為聯耕聯種作業提供更好的保障。

4.3集聚資源要素,提升基礎設施

做好提升規劃,加大建設投入,提升田間基礎設施配套,滿足規模作業、大型機械作業需要。組織農業、水利、開發、交通等部門專家,對聯耕聯種地區的基礎設施提升配套進行詳細調研和論證,形成整體合理的實施方案。整合農業水利、交通、資源開發等部門項目資源,進一步加大本級財政投入,切實解決實施聯耕聯種地區的溝、渠、路、橋、閘、涵等基礎設施提升配套。

4.4強化技術支撐,促進高產增效

重點服務合作社、重點推廣集成技術、重點掛鉤示范片,切實改進服務方式和技術推廣方式。組織專家掛鉤到社,加大對專業合作社的技術輔導,重點服務指導好各類合作社。大力推廣農機農藝結合等高產增效集成技術,特別是與大型機械聯合作業配套技術、植保統防統治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選派農技專家掛鉤到村、掛鉤到每一個聯耕聯種示范片,從品種選擇、育秧機插、肥水運籌、病蟲防治、等方面給予聯耕聯種區域高產穩產技術路線全程服務指導。

4.5建立利益聯結,引導合力推進

加大村組干部激勵力度,鼓勵小農機手升級換代,引導利益受損群體發展各種專業服務,獲取更多的利益回報,合力推動聯耕聯種發展。

作者:滕友仁 孫高明 陸葉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農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