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模式

時間:2022-12-27 10:17:07

導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模式

鄉村旅游作為現代旅游模式和旅游產品中的一項重要旅游內容,其主要的競爭優勢在于鄉村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在旅游營銷策略研究中,旅游產品特征與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只有彼此契合才能夠實現旅游產品的推廣。而在鄉村旅游中,休閑農業的打造是現代深化鄉村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人們在管理中應當對經營模式進行積極創新。

一、目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管理經營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理論研究的支持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目前,人們對于休閑農業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缺乏一定的廣度,仍然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所以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鄉村旅游定位偏低,將鄉村旅游定位在一般的小型旅游項目上,這是缺乏深入研究的表現。分析目前的開發理念可知,鄉村旅游項目比較注重眼前的利益,只為短期內的發展進行一定的考慮,而在未來的發展和長期的效益上缺乏必要的思考,著重考慮的是對當地直接的經濟影響,而對當地未來的經濟影響缺乏思考。另外鄉村旅游管理缺乏監管機制,管理行為急需得到規范。很多鄉村旅游地區的行政管理部門沒有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缺乏對這一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管。導致這些地區的鄉村旅游經營活動長期處于脫管的狀態,這會對游客的利益產生很大的影響,使游客的權益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另外,很多旅游項目對當地的生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將對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二)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服務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目前鄉村旅游開發的項目非常缺乏科學的論證和合理的評估,事實上較多的旅游項目不具備符合實際情況的可行性。很多項目處于一哄而上的經營狀態,過分追求類型繁多、品種齊全,這樣做的后果就是項目質量過低。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政府的開發還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沒有將鄉村旅游這一項目納入到經濟建設規劃中,缺乏對于鄉村旅游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經營模式十分普遍,所以鄉村旅游無法形成規模化經營,而實現當地的品牌效應也更加難上加難。另外,鄉村旅游的內部競爭力也難以得到強化,因此資源的有效整合急需加強?;A建設并沒有起到對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的助力作用,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十分不足,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要求,這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從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來看,大多數是當地的村民,他們的個人素質、服務理念和服務技能水平較低,與旅游行業的標準從業人員還有很大的差距。(三)經營模式單一,缺乏專業人才。對目前鄉村旅游的經營項目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經營模式較為單一,以某鄉村的小島旅游地區為例,活動的項目有淺水區戲水、購買紀念品、參拜神像,可見該地區的旅游項目比較單一,以觀光散步為主,經營的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對當地旅游市場的深度開發,為游客提供的旅游產品不盡如人意。事實上,大部分的鄉村旅游項目開發的內容僅僅局限于當地的自然資源或農業資源,而缺少對當地資源的重新組合和深度挖掘,與其他的旅游產品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創新不足。因此,人們在對產品進行開發時,應該有所拓展,要豐富產品的內容。但由于缺乏專業的人才,所以鄉村旅游的經營手段較為落后的。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因此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水平較高的經營人才數量較少,多數地區的旅游經營由當地的農民來完成,他們缺乏系統的經營手段和品牌意識。

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管理經營模式

(一)加強基礎設施的建立,擴大產業的規模。要想讓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獲得較好的發展,就應該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擴大產業規模。各級的政府部門要真正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作為農村的第三產業,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逐漸建立起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要運用市場化的手段,以市場化的運作要求,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參與到旅游項目的開發中;要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的活動,讓優秀的企業投身農村旅游建設,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旅游項目的開發和經營中。政府的積極參與中會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向著多元產業化的方向發展,能夠解決項目開發資金的瓶頸問題,也能夠加強綠旅游項目基礎設施的建立,進而真正實現農村第三產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二)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品牌效應。消費者對于旅游項目有著不同的需求,這是因為消費者本身有著不同的喜好。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想要形成品牌效應,就要盡可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要打造出精致的旅游項目,以滿足市場上消費者的不同的需求。鄉村旅游的開發重點是突出原生態,原生態也是鄉村旅游的優勢之一,所以,人們在對鄉村旅游進行開發的過程中,要保持鄉村的原始氣息,展現其原始氣息美好的一面。另外,為了保證游客旅游的舒適度,所以要加入一定的現代技術。要深入挖掘當地的鄉村文底蘊,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良好局面。品牌效應的打造不能缺少必要的宣傳,政府部門要站在更高的發展角度上,大力宣傳當地的資源優勢。比如當下比較流行的鄉村旅游活動是瓜果采摘,政府在宣傳時就應該把當地的果樹資源優勢展現給消費者,積極發揮多方聯動的作用,有效提升采摘活動的整體形象。打造精品旅游,形成品牌效應是對農村第三產業的重新規劃,目的是以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三)完善監管機制,實現規范管理。地方政府在發展當地的休閑農業旅游項目時,要加強建立相關的監管機制,實現對休閑農業的有效監管,從而保證整個經營活動能夠在有序的環境中運營;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進而對鄉村旅游經營者的各項活動進行規范的管理,徹底改變原有的無序經營狀態,建立的規章制度要重點體現服務職能,要將服務職能放在重點位置,使其起到對服務職能的規范作用,引導鄉村旅游的經營向著法治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要完善鄉村旅游的管理體系,要結合鄉村旅游發展的實際,健全機構,完善職能,進而實現整個環境的良性循環。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加強對旅游工作的組織和領導,監督管理機制的建立要避免出現多頭管理的情況。比如某地區建立了鄉村旅游行業協會,協會制定了有關的章程,實現對鄉村旅游活動的指導和監督,實現了對代表性鄉村旅游資源的保護,其建立的規章制度也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四)強化生態管理理念,保護鄉村自然環境。國家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體系,并將其納入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績效考核中,考核的結果是評價領導干部和領導班子綜合表現的重要指標,是干部選拔的重要依據。另外,還會實行環境保護的一票否決制,如果地方沒有完成環境保護的目標任務,就會實施區域限批的手段,只允許該地區進行除民生、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保護的工程,同時還會追究其有關領導的責任,這是加強鄉村旅游生態管理理念的重要表現。政府部門要積極構建生態考評機制,突出評估指標體系中生態效益指標的重要性。比如,提高鄉村綠化率的權重,加強對旅游后垃圾處理的檢查,加大績效指標體系的監督力度,保證鄉村旅游的生態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倡導社區參與生態管理,增強社區參加鄉村旅游生態管理的意愿,提高管理的效果,從而保障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管理體制的建立要符合當地的人文環境,要與當地的風俗習慣相適應,要讓社區融入到鄉村旅游的生態管理體制中。

三、結語

通過對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創新進行分析可知,未來,鄉村旅游在旅游產品和旅游產業發展當中極具優勢。打造旅游精品、實現生態管理保障旅游價值和旅游文化的傳遞,將是今后鄉村旅游中休閑農業的主要管理方向和創新思路。合理運用創新策略能夠為鄉村旅游在市場中凸顯其核心價值提供保障。

作者:趙地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