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娃哈哈差異化競爭
時間:2022-04-07 06:31:00
導語:論娃哈哈差異化競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飲料行業已經進入諸侯紛爭的戰國時代,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統一等國際企業還有娃哈哈、樂百氏、農夫山泉、健力寶、紅牛等國內企業群雄逐鹿。
在這個眾多食利者爭奪的市場中,不同企業往往以其不同的戰略和策略贏得一份市場,或突顯渠道優勢,或突顯產品獨特性,或突顯地方人脈優勢,眾多的企業都在白熱化的競爭中,在狹窄的夾縫中,也在不斷相互學習和借鑒中謀求自己的生存空間。產品的趨同化、渠道趨同化、促銷手段趨同化、公關策略的趨同化,這一切使得創新成為飲料行業成長與發展的主題。
非??蓸芬宰儜?/p>
面對兩樂與康統在飲料市場的全面進攻,國內飲料業老大娃哈哈大膽創新,開始嘗試推拉結合的市場營銷攻略,即在推動傳統渠道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銷售終端的啟動工作,從農村走入城市,走進城市家庭生活。
娃哈哈總裁宗慶后認為,目前,飲料企業主要有以下三種營銷思路:一是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直營思路,主要做終端;二是健力寶的批發市場模式;三是娃哈哈的聯銷體思路。在宗看來,國際名牌和本土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前者有雄厚的資金、科研等實力,還有品牌方面的優勢,但是后者也有熟悉國情、與消費者文化相通等優勢。在國際化競爭中,國際品牌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紙老虎”,關鍵是看本土企業能不能揚長避短,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抑制對方的長處。娃哈哈在與“兩樂”為主的國際飲料名牌競爭中,就通過銷售重心下移,利用廣大農村消費者品牌意識不強的有利因素,以價格優勢搶占農村市場從而獲得了成功。
非常可樂從上市之初就沒有正面與兩樂展開攻堅戰,而是瞄準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袤的廣大中西部市場及廣大農村市場,通過與兩樂的錯位競爭,通過娃哈哈強大的營銷網絡布局,把自己的可樂輸送到中國的每一個鄉村與角落地帶。1998年,非??蓸吩谥袊袌鲆慌诖蝽?,并且幾年來獲得了持續暢銷,占據中國碳酸飲料市場12%的份額。
對于中西部許多城市和鄉村的廣大群眾來說,娃哈哈的非??蓸废热霝橹?,就是正宗的可樂產品。另外,非??蓸窂恼Q生的那天起,配料、制瓶、制蓋、灌裝,都是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流水線,平均每瓶非常可樂的成本都比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低0.5元,零售價格自然也比兩樂低0.5元,占據了很大的市場優勢。
非??蓸芬揽哭r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一舉成功,但是市場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銷售策略,娃哈哈也不例外。眼下,娃哈哈正逐步實施“推拉相結合”的營銷策略組合,從最初的利用傳統渠道策略推廣產品,走向市場的終端零售,特別是在城市終端市場與兩樂展開直面競爭。2003年,非??蓸芬廊槐3种己玫匿N售勢頭,年產銷量的達到62萬噸,占可口可樂在中國銷量35%,占百事可樂在中國銷量的70%。2004年的娃哈哈加大了城市市場運作的費用預算,計劃在城市終端市場加強人力、物力和財力,準備與兩樂展開肉搏戰。
新品跟進
近年來,全球碳酸飲料市場總體處于下滑狀態,許多健康、營養的新飲料,包括功能性飲料層出不窮。除了繼續加強非常可樂的營銷以外,娃哈哈在茶飲料系列、果汁系列產品的銷售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2003年兩個系列的產品產銷量分別比2002年增長了37%和104%。
在2003年的成功基礎上,娃哈哈確立了2004年的總體營銷思路:通過聯銷體,預測消費者需求,引導市場消費,將競爭優勢建立在有獨到價值的產品上。具體做法是,繼續推出全新理念的飲料產品,進一步做深做細市場;加強市場調查和消費者行為分析,重視正在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形成推拉結合的銷售格局;區分不同市場情況,區別對待,進一步加強渠道建設。
順應健康、美味和營養的發展趨勢,娃哈哈2004年初推出的“激活”飲料,突出“富含活性維生素群”健康概念,展示“激活”增強人體細胞活力,促進人的潛能激發的功能效應,目前市場反映相當好,剛剛開市銷售就超過千萬元。
在新產品開發和市場培育兩方面,宗慶后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與國外大企業相比,我們在新產品開發上與現實市場貼得更緊,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隨時進行調整研發規劃,所以研發周期就比較短。而國外大企業更多地著眼于未來的市場,他們開發一個產品,從市場調研、開發到上市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種不同的根本取決于我國市場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短等特點。相同的方面是,我們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新產品開發和設計規范,完全按照制度化程序操作,并按產品進行了項目分工,這樣有利于把每一個產品研究細、研究透,這也是國外大公司的普遍做法?!?/p>
經過2003年的戰略調整,娃哈哈迎來了創新的2004年。2003年冬天,娃哈哈全面啟動企業流程再造工程,剛剛落成的科研大樓引進了國際一流實驗設備和儀器,并從法國達能研究中心引進60多名科研管理專家、碩士、博士,又陸續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研究所、浙江大學、江南大學及IIF、DANONE等跨國公司的科研中心合作,積極組織新產品研發。娃哈哈的所有努力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實施差異化戰略,盡可能地領先飲料同行。
“銷地產”戰略
飲料行業競爭的加劇直接導致利潤的下降,兩樂等國際企業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規?;膬瀯?,似乎在價格上更具有操縱的能力,國內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何降低成本、保持利潤、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成為考驗國內飲料企業的關鍵所在。
宗慶后表示,作為飲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娃哈哈公司與國際、國內同行企業相比,利潤空間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上。2003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02.28億元,比去年增幅15.85%,銷售收入84.32億元,增幅12.43%,凈銷售收入72.44億元,增幅7.82%,利稅19.47億元,增幅11.25%,利潤13.67億元,增幅13.13%,飲料產量完成370萬噸,增幅16.14%,在世界飲料企業產量排名中位居第五,在全國飲料行業中,娃哈哈在產銷量、利稅、利潤、銷售收入等項指標上繼續領跑,實現了“六連冠”。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娃哈哈實施了“銷地產”戰略,全部產品本地化生產,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引進設備保證了大規模生產的水平,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各項成本,即使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統一等境外四大品牌相比,娃哈哈也不落后,從而保證了企業生存和發展必需的利潤空間。
宗慶后談社會責任感
經濟觀察報:您如何看待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關系?
宗慶后: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并不能用簡單的對立或者是簡單的相輔相成來詮釋。
一方面,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一種企業品牌的投資、企業信譽的投資以及企業社會形象的投資。企業合理地承擔其社會責任,往往可以把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與社會利益最大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企業不自量力地承擔非經濟性社會責任,也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例如企業家為了一己虛名,揮霍企業資源或資產來做各種社會慈善活動;企業為了解決一批員工就業問題,還在借貸苦撐著一個資不抵債的企業。前者是對社會投資者股東不負責任,后者事實上是對大批勞動力和資源的無謂消耗,真正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這樣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承擔都沒能有效作為。
經濟觀察報:請問娃哈哈在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事情?取得了什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宗慶后:娃哈哈這發展的16年,是社會誠信累積的16年,是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的16年。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企業收益越來越好,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發展潛力巨大的飲料企業。十多年來,娃哈哈始終注意兒童教育事業,關心國家軍隊現代化建設、投身西部大開發,為中國飲料業的發展、為中國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業、為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娃哈哈人的一份貢獻。
首先,16年來,娃哈哈對教育事業和各種公益事業無償捐贈就達1.5億元。2003年非典期間,娃哈哈一次性捐贈商品價值達900萬元人民幣;還與韓國韓信貿易株式會社聯合開展資助5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赴韓免費治療活動。
十多年來,娃哈哈通過在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和革命老區建12家分、子公司,投資7.48億元,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2.97億元,上交稅收2.07億元,增加了當地的財政收入,也帶動當地水電、包裝、運輸和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1994年在重慶涪陵建的第一家外地分公司,到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獲得銷售收入20.2億元,實現利稅4.07億元,躋身重慶市十五強企業行列。位于三峽壩區的宜昌公司建廠5年多來,已累計獲得銷售收入16.35億元,實現利稅3.69億元,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柱企業。
娃哈哈的西部開發行為也吸納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娃哈哈現有員工18000多人,來自農村的員工占80%以上。其中,涪陵公司就解決了1000多三峽移民的就業問題,宜昌公司也解決了700多移民的就業問題。據統計,我們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35個生產基地和近60家分公司每年直接和間接解決了33萬農業人口的出路問題。
相關鏈接:
娃哈哈于1987年開始創業,截至2003年,16年累計獲得銷售收入456億元,實現利稅97億元,其中利潤68億元,上交稅收29億元;產銷量、利潤、利稅、銷售收入等指標在全國飲料行業中“六連冠”;
2003年生產飲料370.25萬噸,比2002年同期增長14.56%,占全國飲料總量的15.6%,已成為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僅次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科特4家跨國公司;
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60余家合資控股、參股公司,在全國除臺灣外的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建立了銷售分支機構。擁有總資產66.6億元,凈資產42.8億元;擁有占地面積3500余畝、建筑面積80多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價值4億美元的70條世界一流自動化生產線;
現有員工18000多名,其中杭州總部2641人,大專以上學歷的知識員工占總部職工的1/3以上,博士生12人、碩士生63人;
生產含乳飲料、瓶裝水、碳酸飲料、茶飲料、果汁飲料、罐頭食品、醫藥保健品等七大類50多個品種的產品;
2002年進軍童裝行業,至今共生產童裝669.5萬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
- 上一篇: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分析論文
- 下一篇:創業風險來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