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市場缺陷論文

時間:2022-04-08 09:15:00

導語:國有資本市場缺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資本市場缺陷論文

關鍵字:資本國有資產產權國有缺乏交易信息市場服務退出

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國有資本要逐步從競爭性領域退出,在這個過程中,配套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已明顯滯后于國有企業改革,本文通過對制約國有資本退出的資金籌集市場、產權交易市場和中介服務市場的具體分析,指出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務之急不僅要加快國有資本退出,還要加緊配套市場的改革和發展,以保證國有資本退出穩定、有序地進行。

一、資金籌集市場缺乏對龐大國有資本的接盤能力

當前,我國國有資產的存量十分龐大,要盤活這些存量,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接盤并進行增量調整,最主要的接盤資本鎖定在外資、民營資本和民間資本上。

2003年7月,QFII在A股市場投下的第一單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人們對外資在國有資本退出中的預期表現普遍看好。但是外資的投向是隨著潛在利潤的變動而變動的,具有明顯的地域和行業特征。地域上,以深圳、上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在吸引外資上明顯比內地更有優勢;行業上,汽車業、運輸業、零售業、港口業等比較受外資青睞。另外,就目前的具體情況來講,雖然,《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已經出臺,大方向明確,但具體的操作程序和如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還有很多未明之處,所以,在《國有資產法》頒布之前,可能更多的外商仍舉棋不定。跨國公司的心態是謹慎地、樂觀地、理性地尋找最合適的投資機會,很難短期內就在國有資本退出的領域大量跟進。民營資本是活躍在國有資本退出領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兼并重組國有企業的資產,在安置職工就業問題上比外資收購要有利得多。但是民營資本的資本積累薄弱,籌資渠道狹窄,很多只能在對國有中小企業的接手和國有股二級市場的部分轉讓中表現活躍,面對較大規模的國有企業常常顯得無能為力,即使勉強接收,接收后的消化整合也是問題——盤活存量往往需要一定的增量投資。另外,民營資本的地區發展不平衡也是制約民營資本接盤國有資本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東部民營資本通常首先被東部的國有資產消耗,其對國有資產存量相對較多的西部地區往往無能為力,形成了較大的資金缺口。

民間資本是接手國有資本的另一資金來源,目前數量達七萬多億元的民間資本被人們寄予厚望,但這些資金的相當一部分是居民為預防性延期消費而儲備的,可以轉化的資金量到底有多少,以及如何通過有效途徑集中零散的民間資金參與國有資本的退出,尚待進一步論證和探索。

因此,非國有資本要大舉接盤國有資本一方面整體上存在資金缺口,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的接盤能力差距較大,東部沿海地區由于民營資本和民間資本比較雄厚,比較容易吸引外資,能較好地解決國有資本退出后的替代問題,而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非國有資本缺口則表現得非常明顯,一旦在資本市場上找不到投資者來接盤,國有資本的退出只能是單方面的意愿和行動。尤其是西部地區,本地民營資本薄弱、吸引外資困難、民間資本缺乏,已經形成了明顯的買方市場。面對非國有資本的有限接盤能力,如果不注意疏通新的融資渠道,彌補缺口,勢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壓價出售。

二、低層次的產權交易市場導致國有資本退出的低效率

在目前的國有資本退出中,爭議最大的莫過于產權交易中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滯后、信息分布失衡、產權交易過程缺乏規則和透明度已經嚴重影響了國有資本退出的效率。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滯后并不意味著缺乏產權交易市場,相反,我國目前的問題不是沒有產權交易市場而是過多,甚至于每個省的很多縣都有自己的國有產權交易市場,形成“遍地開花”之勢,但缺乏全國范圍內統一的大市場。很多產權交易所只就交易事項在事前短期內和局部地區(主要是本地)進行公開的招投標信息披露,無法形成大范圍的招投標競價。甚至個別地方在部分拍賣行和產權交易所的尋租活動下,由政府主管部門指定國有資產拍賣機構,使拍賣流于形式。

信息分布失衡是影響國有資產轉讓效率的一個關鍵因素,這種失衡體現在三個方面:①潛在購買者之間的信息分布失衡,原因在于產權轉讓信息沒有在一個足夠大的范圍內進行充分披露,導致的問題是部分潛在購買者喪失購買機會,不能形成購買方的充分競爭;②不同競價者之間的信息分布失衡,原因在于相關信息披露不充分,個別競價者擁有內部信息,導致的問題是購買競爭低效率;③購買方與內部人的信息分布失衡,即國有企業的內部經營者明顯地比外部購買者擁有更多的有用信息,這種不均衡是客觀的、不可避免的,常常會導致兩種后果:一是內部經營者可能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均衡促成有利于自己的轉讓方式和轉讓價格;二是有利于內部經營者與外部購買者合謀瓜分國有資產。剛剛實行的MBO宣布告停,就在于內部人收購國有股權當中的非等價支付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產權交易過程缺乏規則主要表現在:①雖然國家一直在強調國有資本退出的速度和幅度,但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可以具體指導國有資本轉讓的相關法律,如在國有股定價問題上除規定定價不低于每股凈資產等粗線條的意見外,缺乏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或標準化、量化的計算模式。②我國目前的很多國有資本退出采用協議轉讓國有資產的方式,沒有實現透明化運作和公開的招投標競價。這樣就不可避免也產生一對一的討價還價和小范圍的合謀行為,難以進行必要的過程監管和效果考評。

由于缺乏一個高層次的產權交易市場和寬范圍的信息披露平臺,信息分布無法均衡,產權交易過程難以規范,使國有資產轉讓有了更多的人為操作空間,國有資本的退出領域成了部分接近權力階層的非國有資本的尋租場所,引致了各種各樣的尋租性腐敗和國有資產流失。

三、中介服務市場無法形成對國有資本退出的有利支撐

1.投資銀行缺位。國有資本的退出由于涉及的數額巨大和手續復雜,為了提高成功率,往往需要專門的中介機構,運用其高度專業化的知識、技術及經驗為交易雙方提供策劃、咨詢等服務。在國外,專門承擔這一中介服務的一般是投資銀行,然而真正的投資銀行在我國尚未形成。目前,扮演投資銀行角色的一些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只不過在執行著投資銀行的某些原始職能,與真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中介服務還有很大差距,無法滿足國有資本退出的需要。

2.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弱勢執業。在國有資本退出中,對國有資產進行價值評估是重要的一環,評估價值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國有資產轉讓價格的形成。由于國有資產缺乏人格化的產權主體,相關資產評估機構在執業時出于穩定客源考慮或屈從外來壓力往往會低估國有資產的價值,使利益向非國有方傾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缺乏獨立的強勢執業者和中介機構不僅影響了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的正常轉換,也嚴重影響了中介市場的良性發展。

3.低水平的人才服務市場難以擔當人才分流的重任。隨著國有資本的退出,原國有企業的富余人員都要從企業中分流出去,勢必造成大量失業。這部分失業人員的正常流向應該是進入人才服務市場尋找機會重新就業,但就我國目前的人才服務市場整體情況來看,我國的人才服務市場中介服務還只是粗放式服務,人才開發服務與人員就業服務混在一起,在一般層次上運轉,整體水平不高。同時,由于人才尤其是中高級人才的流動與配置還受身份、戶籍、部門與區域的限制,單位自主用人還難以真正到位。市場機制對人員流動和分配的調節作用還十分有限,短時間內很難承擔起分流大批失業人員的重任。

總之,國有企業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子系統的配合和協調。當務之急不僅要加快國有資本退出,還要加緊國有資產立法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如集中和完善產權交易市場、搭建全國性的信息披露平臺、疏通民間資本的進入和退出通道、拓寬下崗職工安置渠道等,使國有資本的退出能夠在一個完善、有序的宏觀環境下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