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意義分析
時間:2022-11-13 03:26:50
導語:民辦高校教育模式改革意義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及該專業特點
1.民辦高校特點
民辦高校作為新型的社會辦學力量,其基本辦學設施、財務、管理獨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較公辦高校更具靈活性。民辦院校所開設的專業具有應用性、職業性特點,適應社會對各種專業、專門人才和實用型職業人才的需求,以培養立體型、復合型的“社會職業人”為目的。并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從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等方面注重與社會相關職業或職業群的緊密結合,保持動態的銜接,圍繞所需的綜合素質來培養人才。
2.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特點
市場營銷是一門高實踐應用性的學科,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也側重于重視實際運作和創新能力的應用。這就要求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把知識整合應用,綜合素質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強調市場營銷的應用實踐型特點。然而目前民辦高校教學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市場營銷專業的這一特點。
3.民辦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特點
我國目前民辦高校以三本教育為主,高考錄取分數偏低,導致整體學生基礎理論知識薄弱。和公立重點大學的學生比較,大部分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現實性功利性比較突出。他們對自己的就業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會主動傾向那些要求動手能力較強的領域,參與實踐的熱情較高,也顯示了一定的創新意識;而且,同本校其他專業學生比較,該專業學生顯示了比較高的情商水平。營銷工作是直接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樂觀自信、能夠在一定壓力下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情商對營銷專業學生尤為重要。
隨著現代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的發展,創業教育成為熱點,而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就業問題比較突出的形勢下,民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對順應教育發展變化,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促使民辦高校自身發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發展專業+創業教育,深化我國高等教育改革
在如今知識經濟時代,合理的知識結構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高素質人才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要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最優化的知識體系。專業+創業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的基礎上了解金融、財務、人事、市場、法規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拓展了知識結構,轉換了思維方式,開闊了視界范圍。就此而言,創業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必要環節,是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進一步要求,彌補了原有教育中的某些缺失,順應了社會實踐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開展創業教育,是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深化作用。
2.促成新企業誕生,拉動地區經濟增長
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成果。美國的創業競賽項目孵化出的新企業成倍增長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美國每年只有5~6萬家公司成立,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每年都有近百萬家新公司成立。據麻省理工學院的統計顯示,1990年以來,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個新公司,對美國特別是麻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僅1994年,這些公司就創造了110萬個崗位,創造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如今,美國表現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有46%出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劃大賽。
3.推動民辦高校自身良性發展
據國家教育部《201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民辦高校676所(含獨立學院323所),招生146.74萬人,在校生476.68萬人,分別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高校本??普猩倲?、高校在校生總數的28.6%、22%、21.3%,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明確了大力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方針。民辦校高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少到多的發展之路,本身就是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每一個民辦高校都有其創業的傳奇故事,創辦者都有極其豐富的創業經歷,通過開展創業教育,可以提供學生學習、借鑒和模仿的創業榜樣,增加學生愛校榮校的觀念。通過創業教育建設,民辦高校更易于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辦學決策者、管理者和廣大教職員工,推動學校本身在教學、校園文化、素質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大力改革。因此民辦高校應善用創業教育的影響,使之成為民辦高校自我思考、自我監督、自我促進、自我改革的督促機制,推動自身的良性發展。
4.專業+創業教育提升民辦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創業教育除了其狹義上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創業教育是一種創新、創造精神的啟蒙和自立能力的鍛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創業研究中心教授高建認為,“創業精神是創新、進取、執著、學習,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這是所有大學生需要接受的人生教育?!眲摌I教育引導大學生創立基業、開拓業績、創建新職業、新行業和新崗位等,其內涵在于協助大學生體驗開辦、創造成果過程中的困難與艱辛,使其具備開拓性和創造性。而從更大意義出發,是在于培養大學生具有開創性的個性。民辦高校學生雖然存在理論知識不扎實等問題,但是這些學生活動能力強、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職業意識強,價值取向和就業定位更趨于務實等優點,其中更不乏調皮但大膽、勇于接受挑戰的學生。各種形式的創業實踐給民辦學生提供接觸社會、自主創業的機會,能使大學生清楚地感知、憂患并懂得克服職業選擇中“等、靠、要”等消極思想,重視自身素質提高和自身能力提升,最終培養民辦大學生積極進取的創業觀、就業觀。
5.專業+創業教育凸顯民辦高校專業發展特色
民辦高校所開設的專業主要以經濟貿易類、語言類、技術技能類居多,偏重應用。而創業教育以應用和實踐為重要特征,所以在民辦高校開展專業+創業教育模式,能更好地凸顯民辦高校高效的市場適應性和靈活性。專業+創業教育能加快專業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育,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創業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
本文作者:劉銀鳳工作單位:西安外事學院
- 上一篇:探究小學數學教育中采用復盤的效用
- 下一篇:談民辦高校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