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禽蛋出口的質量安全研究
時間:2022-09-04 11:31:55
導語:我國禽蛋出口的質量安全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我國出口的畜禽產品成批檢查,而且檢測手段和標準也大大提高??傊?,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盛行,對我國出口禽蛋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禽蛋生產存在的質量安全問題
(一)經營方式粗放
目前,我國禽蛋生產仍主要以分散化生產為主,產業化水平不高。很多出口企業的禽蛋大部分是從養殖戶手中收購而來,這些養殖戶大多是分散在農村的農民,主要以庭院飼養為主。這種養殖模式密度高、規模小,而且是分散式的。雖然近年來我國禽蛋產業發展較快,但是禽蛋生產主體仍以小農戶為主,分散飼養和小規模養殖戶占我國全部飼養量的85%以上。像大連韓偉集團、北京德清源公司這樣的大規模、專業性企業的數量非常少。廣大農村中的小養殖戶主要是依靠以往的養殖經驗,利用庭院和剩余農作物進行自由式喂養,他們缺少系統化的養殖培訓,對于養殖過程中容易突發的疫病也沒有應對措施。這種封閉的養殖模式在良種培育、運輸和防疫等環節存在一些缺陷,并且易造成土地、飼料等資源的浪費。
(二)疫病控制能力低
1.蛋禽傳染病種類增多,預防難度加大。蛋禽以及禽蛋貿易的全球化促進了我國蛋禽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加大了我國禽類疾病的爆發頻率,導致了禽類疾病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的非典型化。蛋禽傳染病的混合感染、繼發感染普遍存在。在蛋禽養殖過程中很多病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對同一禽體造成的,引起的并發癥和繼發感染給疫病診斷和防治工作增添了難度。2.家禽因病死亡率高。隨著集約化蛋禽養殖場的增多,蛋禽傳染病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我國每年大約有15%~20%的家禽由于疫病死亡,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元。有些病原體,如雞瘟、禽流感、新城疫等,對整個禽蛋行業的生產常常帶來重大沖擊,甚至威脅到人類健康。
(三)傳統蛋品加工方法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我國擁有很多有特色的傳統禽蛋制品,但大部分都是采取手工作坊式生產,技術方法比較落后,工藝環境也較差,使得禽蛋產品的質量安全存在諸多隱患。由于生產工藝的落后,在蛋品加工過程中,對生產過程的控制主要依靠經驗,經常會添加諸如草灰、黃泥、生石灰和燒堿等非食品添加劑,給禽蛋產品的質量安全帶來較大的隱患,使得蛋品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禽蛋產品的衛生處理方面,大多采取的是簡單粗放的方式,有的甚至是直接臟蛋上市,禽糞、血污以及雜草等污染物經常會附著在蛋殼表面上,不僅食用不便,甚至會引發類似禽流感等人禽共患病。
(四)禽蛋行業缺乏權威標準,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
1.我國禽蛋行業權威標準缺失,高度分散化的經營模式導致蛋品的安全和防護體系無法生效。我國國內蛋品行業準入門檻比較低,禽蛋行業內的蛋品生產企業參差不齊,使得制定統一的、標準的禽蛋行業標準存在一定的困難。2.蛋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不完善使得我國禽蛋產品出口常常到處碰壁。與我國情況相反,很多發達國家禽蛋行業都有本國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從飼料加工、蛋雞飼養到最后蛋品生產、包裝以及出口等都需嚴格按照質量安全標準進行。我國禽蛋標準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標準,都是以產品標準和產品檢驗標準為主,尚沒有相關適用的出口標準??梢?,我國在禽蛋行業標準和質量標準的制定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五)禽蛋生產操作標準不統一,潔蛋生產技術落后
禽蛋行業在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均有完整的標準規范,并由蛋品協會組織制定和實施相關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在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通過對生物、化學和物理危害進行分析和控制來實現操作標準的有機結合。正是由于發達國家擁有健全的食品安全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并且企業也能夠自覺地按照法規和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相比之下,我國關于蛋品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標準和相關規定非常缺乏。雖然近年來,國家也陸續出臺了一些規范禽蛋生產和蛋禽養殖的法律法規,但是有些標準的制訂缺乏科學性、時效性,無法完全與國際接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及相應檢測方法也相對落后。而且現行的標準體系存在指標不健全、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個別標準之間還存在嚴重的重復現象。除此之外,潔蛋生產技術在國外也十分先進,很多發達國家在禽蛋生產過程中要經過嚴格的分選、殺菌、分級、噴碼和包裝后才能進入市場銷售,極大地保障了禽蛋產品的食用安全。而我國潔蛋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后,僅有不足1%的雞蛋生產過程中會采用此技術,其他全部以未經過清潔處理的鮮蛋形式直接銷售,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三、我國禽蛋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控制措施
(一)加強飼料安全監管
禽蛋產品的生產從種禽的選擇、培育和養殖到最終進入市場銷售,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對蛋品的質量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蛋禽養殖環節是關鍵。而飼料不僅是蛋禽飼養的關鍵原料,也是整個禽蛋行業生產鏈的源頭,一旦飼料安全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蛋禽的健康,進而危害到消費者的健康。為了確保蛋品安全,必須首先從飼料安全上進行監控。一方面,可以對養殖戶進行飼料安全宣傳,并指定一些質量較好的飼料供農戶選擇,并對使用指定飼料喂養的養殖戶給予一定的生產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飼料生產企業的監管,督促其嚴格按照標準化的生產程序進行生產,對違禁藥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實行重點監控,并嚴厲懲治違法違紀行為。
(二)建立禽蛋出口生產基地
建立禽蛋出口生產基地,可以集中較多的資金、人才和技術興辦出口基地,形成出口競爭優勢,使禽蛋出口企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比較先進的現代、系列化生產和多層次加工體系,從而增強我國禽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舉是促進我國禽蛋出口貿易發展的重要手段。禽蛋出口生產基地的建立不僅可以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還可以將分散的養殖戶集中起來,建立集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基地工業園,從而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這種通過建立禽蛋生產基地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蛋禽養殖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禽蛋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促進我國禽蛋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改進傳統的蛋品加工方法
傳統的蛋品加工方法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嚴重制約了我國禽蛋產品質量的提升。我國禽蛋行業整體加工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深加工水平低,產品附加值較低,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禽蛋產品仍然處于質量較低,安全性不高的狀況。提高禽蛋及其制成品的綜合生產和加工水平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改善禽蛋生產的社會大環境,提高育種技術,加強生物安全監管,發展規?;B殖,提升飼養管理水平,加快品牌化建設,擴大深加工項目,加大蛋品深加工研究開發力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改善流通方式等。只有整個產業鏈都實現良性運轉,才能提高禽蛋業整體水平,增強我國禽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四)提高潔蛋生產技術
我國潔蛋生產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潔蛋生產技術是保證禽蛋產品質量安全的一種基礎性手段,也是疾病控制的最直接方法。這就要求禽蛋企業在蛋品生產過程中,除了要保證水質、空氣、糞便處理等環境衛生指標的基本要求外,還需要選用優良品種,并嚴格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政府要加大對蛋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入環保、綠色理念,保證禽蛋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養殖農戶和生產基地推廣潔蛋生產技術,促進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解決蛋品中有害物質殘留問題。
(五)建立健全禽蛋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不完善、技術內容落后、實用性不強等問題是我國現行的食品質量標準體系普遍存在的缺陷。我國在禽蛋產品創新性研究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與發達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相比,我國在禽蛋的質量標準制定方面相對落后,禽蛋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還不健全,許多禽蛋標準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國際貿易的需要。許多在國內檢驗可以順利通過的產品,一旦出口到國外,還是會遭遇“綠色貿易壁壘”。因此加快禽蛋標準體系建設及禽蛋行業標準制定,使其盡快與國際生產標準接軌,是我國禽蛋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政府和禽蛋出口企業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曹珍工作單位:湖北大學
- 上一篇:論食品安全的電子監管
- 下一篇:電力企業安全監督工作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