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相互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4 08:29:00
導語:我國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相互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首先分別闡述了我國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各自高企的原因,再比較了兩者高企原因的相似性,然后運用多種經濟學理論分析和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論證了兩者的相關性,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我國高額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居民儲蓄;外匯儲備;原因;相關性
1背景
近年來,我國居民儲蓄一直不斷增長,從1994年的21518.8億元到2006年的166617億元,年增長率為17%;而我國外匯儲備也一直不斷增加,從1994年的516.2億美元到2006年的10663.4426億美元,年增長率高達26%(如表1所示);從圖1可以更直觀地看出,我國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有著相似的高增長趨勢。
2我國高額居民儲蓄和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
2.1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
(1)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期間,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微薄的收入會增大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致使人們不敢增加消費。
(2)在我國,高昂的教育費用和住房費用超出了眾多民眾的支付能力,為了能在將來支付高昂的教育和住房費用,人們普遍推遲現期的消費。
(3)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文化傳統,人們有將收入的大部分儲蓄起來的習慣。
(4)自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得以大幅提高,居民儲蓄隨之增加。
(5)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投資渠道較少,股票市場不完善,缺乏理性。盡管利率偏低,人們大多還是愿意將錢儲存起來。
(6)我國貧富分化現象較為嚴重,但受儲蓄總量限制,總消費不多,造成國內需求不足,居民儲蓄高。2.2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
(1)1994年,我國進行外匯體制改革,實施匯率并軌,取消了外匯留成和銀行結售匯等制度,將企業手中的外匯轉移到國家外匯儲備當中。
(2)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外出口逐年增加,經常項目順差,
(3)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國在管理外匯政策時,有將外匯儲備作為政策目標的傾向,長期以來比較看重外匯儲備的數量以及交換功能。
(4)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泰國、韓國等東亞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為了防范難以預測的金融危機,吸取泰國、韓國等國家的經驗和教訓,我國對外匯有著較強的預防需求動機。
(5)我國施行非彈性匯率制度,以前是釘住美元,現在是參考一籃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上下浮動幅度不超過0.5%。
(6)由于我國實施一系列對外資優惠的政策,外商直接投資(FDI)大量投入到中國。另外,隨著人民幣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大量“熱錢”(hotmoney)涌入中國。因此,我國資本項目順差,外匯儲備增加。
(7)囿于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國內高端金融投資人才短缺,我國只得實施偏重于流動性和安全性保守的外匯儲備管理策略,只購買高流動性和低收益的美國國債,其他投資渠道較少,外匯儲備因而高企。
(8)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和居民收入水平一般不高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內部需求不足,進口少,外匯儲備增加的速度超過減少的速度。
2.3我國高額居民儲蓄和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的相似性
(1)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1與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4,都是出于預防性動機。
(2)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3與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3,都是受我國勤儉節約的傳統文化影響。
(3)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4與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2,都是由于改革開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
(4)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5與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7,都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投資經驗欠缺和技術落后造成的。
(5)我國高額居民儲蓄的原因6與高額外匯儲備的原因8,都是由于我國內部需求不足引起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居民高額儲蓄和高額外匯儲備的原有許多相似之處。
3我國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的相關性分析
3.1我國居民儲蓄和外匯的相互影響
(1)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存在二缺口模型I-S=M-X①由于我國存在貿易順差,即M-X<0②,將②代入①得:I-S<0,即S-I>0,說明由于貿易順差造成外匯增加的同時,也會使我國銀行體系存在存差,居民儲蓄增加。
(2)從國民經濟各組成部分角度看,存在四個鏈式關系式:
①居民儲蓄↓→消費↑投資↑→內需↑→我國對外出口依賴度↓→貿易順差↓→外匯儲備↓
②居民儲蓄↑→消費↓投資↓→內需↓→我國對外出口依賴度↑→貿易順差↑→外匯儲備↑
③外匯儲備↑→國民收入↑→居民儲蓄↑
④外匯儲備↓→國民收入↓→居民儲蓄↓
上述4個鏈式說明我國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相互推動的路徑。
(3)我國高額居民儲蓄和高額外匯儲備共同受我國勤儉節約的傳統文化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傳統文化不斷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居民開始涉足于股票、基金、個人理財等服務行業,國家也計劃創立外匯投資公司,而且居民對儲蓄的處理方式和國家對外匯儲備的處理方式會相互起一個示范的作用。哪一方率先變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就會對另一方起帶動作用。
3.2我國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的相關性檢驗
利用表1的數據,運用最小二乘法(OLS),得到我國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的回歸模型:
FR=1925.302+0.548113RR
回歸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回歸結果經濟含義:居民儲蓄每增加一個單位,外匯儲備變動0.548113個單位。在居民儲蓄為0的時候,外匯儲備為1925.302。由t統計量的值可以看出變量回歸的顯著性好,解釋變量居民儲蓄對被解釋變量外匯儲備的線性影響顯著。由R-squared的值知道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有94.8%可以由自變量居民儲蓄規模變動來解釋。由此證明兩者存在高度線性相關的關系。
4我國高額居民儲蓄與外匯儲備的解決策略
首先,來分析兩個鏈式:
(1)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內需不足→居民儲蓄↑→消費↓、投資↓→對外出口依賴度↑→外匯儲備↑
(2)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投資渠道少→居民儲蓄↑→(示范效應)外匯儲備↑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我國高額居民儲蓄和高額外匯儲備是由內需不足和金融市場不發達造成的后遺癥,是被迫的,只有兩者兼顧,制定適當的組合配套措施才是有效的。現提出以下建議:
①加快推進外匯自由化政策,促進企業和個人海外投資。
②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定位是功能中心(融資型中心)而非名義中心(記賬型中心)。
③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嚴重不完善是我國居民普遍會把多余的貨幣存入銀行的主要原因。
④擴大企業支配外匯的自主權貿易收支。我國的強制結匯制度使企業外匯利潤全部轉換成國家的外匯儲備,加速外匯儲備增長。
⑤因為順差等于儲蓄減去投資,所以減少貿易順差,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謝羅奇,龔偉強.芻議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問題[J].新疆財經,2006,(3).
[2]孫建潮.基于宏觀角度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過剩分析[J].財經科學,2006,(7).
[3]嚴啟發.東南亞國家外匯儲備管理模式及其借鑒[J].ForwardPositioninEconomics,2006,(1).
[4]巴曙松,劉先豐.外匯儲備多層次管理建議[J].證券時報,2006,(12).
[5]肖倬,肖勁.中國外匯儲備的成因和成本分析[J].外匯管理,2006,(2).
[6]翁雪琴,中日巨額外匯儲備的成因及運作比較[J].新金融,2006,(9).
- 上一篇:郵政局爭創職業道德單位事跡材料
- 下一篇:高校教師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