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3 02:08:00

導語:外匯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匯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分析論文

一我國外匯儲備的快速發展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于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于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于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于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范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并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并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也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外匯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如下圖所示。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于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等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2、物資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

我國持續增長的外匯儲備反映了我國參與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也表明國外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相互依賴的伙伴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評估對外依賴對國內經濟安全的影響。

對我國而言,進口產品的結構呈現出資源性產品品種數量不斷增大,進口總量不斷加大的趨勢,這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國的經濟安全。此外,我國對高技術及其產品的進口依賴也已經凸現。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態勢和產業發展形態上分析,伴隨外資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戰略物資、關鍵產品和重要技術的進口比重還將不斷上升,進口依存度的不斷加大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在一段時期內難以緩解。我們必須防止當世界經濟發生劇烈波動和重大政治事件發生時,由于過度依賴進口,尤其是對某些重要戰略資源產品的過高依賴會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難以預測的沖擊和影響。這些都說明了建立國家物資儲備能夠保證的國家經濟安全。

除此,發生危機時國家物資儲備能夠起到顯著的社會效用,具體表現在:

1.突發事件發生后對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比如,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地區發生5.7級地震,給江西九江、瑞昌及湖北部分地區造成房屋倒塌和受損、人員傷亡。根據民政部指示,某省備災中心迅速啟動快速反應機制,國家物資儲備局利用某地的救災儲備定點庫第一時間做好了應急出庫的準備,在第一時間滿足了救災需求。

2.在供應短缺情況下,對供求關系和價格的調整作用。比如,2006年在國家糖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國家物資儲備局通過公開拍賣白糖的國家物資儲備緩解了供應壓力。這都有利于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

3、國際經驗

(一)美國

美國建立了涵蓋64類商品的國家儲備體系,其中包括48種稀有金屬。美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直接動因是1973年中東戰爭及阿拉伯產油國對西方國家的石油禁運。1975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了《能源政策與儲備法》,并經福特總統簽字生效。該法決定美國加入國際能源署(IEA),并授權政府建立10億桶的戰略石油儲備,以應付可能發生的嚴重石油供應中斷,并滿足IEA成員國至少90天石油進口量的儲備要求?!赌茉凑吲c儲備法》賦予總統動用或釋放(銷售)戰略石油儲備的權限,并規定只有在發生嚴重能源供應中斷時才能動用戰略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的購買和釋放全部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

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與商業儲備的變動關系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戰略石油儲備水平呈上升趨勢,而同期商業儲備則呈下降趨勢。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戰略石油儲備水平雖然從1983年的3億桶升至目前的6.7億桶,但商業儲備卻從3.6億桶左右降至目前的不到3億桶。從一定意義上講,是戰略石油儲備水平的提高,使商業儲備的下降成為可能,也降低了石油行業的商業儲備的成本和風險,增加了石油行業從事投資的實力和市場投機的空間。所以政府增加石油儲備,對國家來說可預防能源危機,而對石油行業來說在總體上也是有利的。并且戰略石油儲備動用的數量和時機,也成為影響油價和石油行業利益、制約油市商業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日本

由于絕大部分資源都依賴進口,日本國民的危機意識十分強烈,幾乎所有的重要物資都實施儲備制度。例如,日本儲備的物資不僅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糧食、鋼鐵、眾多稀有金屬等,而且還有木材、大豆、動物飼料等。其中石油儲備作為日本戰略儲備的重中之重,是通過立法形式強制實施的。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制度,并制訂了《石油儲備法》等,通過立法來強制國家和企業儲備石油。該法規定,政府必須儲備夠全國使用90天的石油,民間企業必須儲備夠全國使用70天的石油。

由上面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物資儲備的特點如下:

一是物資儲備的范圍較大。不僅包括重要的原料,如石油、天然

氣等,還要包括重要的工業礦物資源,如稀有金屬等,具有涵蓋所有國計民生商品的儲備機制;

二是物資儲備的數量較大。如美日等國具有較高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夠在發生世界能源危機中斷供應時維持較長時間的國內供應;

三是注重物資儲備對經濟的調控機制。西方國家還將大量的物資儲備作為經濟的穩定器,在供應短缺或中斷時能夠平抑市場價格,減少突發事件對經濟的影響,具有較為主動靈活的物資儲備機制;

四是實行國家物資儲備的法制化。美日將重要的物資儲備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立法,保證了物資儲備的強制性。

4、結語

目前,我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能源總量不小,但人均擁有量較低,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增長,我國的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時期,能源消費強度較高。隨著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能源需求還會持續較快地增加,對能源供給形成很大壓力,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這都導致了對世界商品資源的依賴。而另一面,我國外匯儲備今年快速發展,已面臨著保持適度外匯規模的壓力,因此通過利用外匯儲備來支付并建立完備的物資儲備體系,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就顯得尤為必要。

“十一五”規劃提出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在“十一五”期間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實施能源供應多元化戰略,加大對替代性能源的開發力度。比如實現石油進口多元化,除繼續從中東進口石油外,提高從俄羅斯、中亞、非洲、拉美等地區進口石油的份額。這一切都說明我國已經開始重視物資儲備的發展。具體來說,對物資儲備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擴大儲備品種。在我國建立廣泛的國家儲備系統,將更為廣泛的大宗產品列入國家儲備,一方面可以使得我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度減輕,更重要的是強化了我國的經濟安全。

2.為儲備立法。規范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行為,從法律上維護國家利益,如國家物資儲備局于2004年4月著手起草《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條例》等。

3.發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實施能源多元化供應戰略等。

摘要:文章分析我國外匯儲備現狀及其適度規模和物資儲備與國家經濟安全的關系,并分析了美國、日本的物資儲備,最后針對完善我國物資儲備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物資儲備;經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