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市場與期貨市場研究
時間:2022-12-11 10:08:17
導語:外匯市場與期貨市場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外匯市場概述。外匯市場又稱國際匯兌市場,是以經營外匯和進行以外幣計價等有價證券買賣的場所。根據介質不同可將外匯市場分為柜臺市場和同業市場,外幣兌外幣市場和人民幣兌外幣市場。外匯市場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國際金融中的交易活動離不開外匯市場。而且外匯市場能夠通過調劑外匯數量來滿足外匯市場的平衡,交易者還可以通過外匯市場在不同地區之間進行支付結算,同時在跨境貿易中還能夠防范外匯風險等。(二)外匯市場發展階段。自1978年至今,中國外匯市場經歷了多次匯率改革,每次匯改都會引發匯率變動,同時短期內會帶來中國經濟波動。具體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1.1979—1984年為第一階段,由1979年對外貿管理體制改革到1981年國務院開始實行雙重匯率制,即在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外還要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此后,1981年初年至1984年底我國一直實行的是雙重匯率制度。2.1985—1990年為第二階段,在中國投資建廠的外貿企業由于我國的雙重匯率制度導致虧損,并且帶來了嚴重的財政負擔,外貿企業的廠商對我國實行的雙重匯率制度提出了質疑。1985年1月1日,我國政府重新執行單一匯率制度,隨后,1986年我國又開始實行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市場調劑匯價并存的匯率制度。3.1991—1993年為第三階段,1991年4月9日起,根據國際外匯市場運行情況,我國政府對人民幣官方匯率牌價開始實行有管理的、適度靈活的浮動匯率制度。4.1994—2005年為第四階段,1994年1月1日開始,我國將人民幣匯率官方牌價與市場調劑匯價整合并軌,實行單一的匯率制度。隨后,我國政府積極穩定外匯市場,適度調整匯率,盡量實現經常項目下的人民幣可兌換。5.2005年至今,2005年7月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為了推進外匯市場發展,在銀行間展開人民幣外匯掉期業務,積極推動外匯市場多元化發展;2007年中國人民銀行又出臺了相關政策,擴大外匯市場交易主體,增加外匯市場交易詢價方式,同時還開辦了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快速發展外匯市場,加強市場監管,公開透明,積極完善政策體系,健康發展。(三)期貨市場概述。期貨市場是期貨合約的交易場所,即期貨交易所,它是現貨交易所的延伸,是我國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中國期貨市場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1988—1993年的初步探索階段,在該階段期貨市場對部分農產品進行初步試點探索,發展尚不規范,管理存在一定漏洞,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次是1994—1999年的治理整頓階段,由于第一階段存在很多問題,市場監管不到位,管理混亂,市場發展不景氣,為此政府提出很多需要清理和整頓的措施;最后就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發展階段,交易品種增多,管理比較統一,監管到位,期貨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期貨交易所分布在大連、上海和鄭州,其中大連期貨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鄭州期貨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期貨市場的出現能夠推動經濟發展,它對經濟的作用表現為宏觀經濟層面和微觀經濟層面。從宏觀經濟層面來講,它有利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期貨市場能夠調節市場的供給和需求,也能抑制價格波動,同時還可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促進國內經濟向國際化發展。另外從微觀經濟層面來說,期貨市場為市場交易基準價格降低成本、穩定生產關系提供參考??梢姡恳粋€金融市場的發展都是經歷了多個階段,由最初的不規范、不統一、監管不到位,經過政府的多次調整、改革、整頓逐步走向規范統一的市場,促進了金融領域多方面發展,推動了中國經濟更快更好地向前邁進。
二、我國匯率改革對棉花期貨市場的影響
由上文可知,匯率是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之一。匯率變化通過多種渠道影響棉花期貨市場價格,有直接的影響渠道和間接的影響渠道,具體來看:本文主要分析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匯率變動對期貨市場的影響,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后,匯率由2005年7月的8.2769下降至2008年8月的6.8515,下降幅度達17.22%。2010年7月人民幣匯率為6.7775,同比下降了18.11%,較2008年8月有小幅下降,人民幣實現小幅升值。2016年12月人民幣匯率為6.9182,匯率不斷上升,人民幣貶值,這也是2016年10月1日之后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帶來的影響。整體來看,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人民幣匯率呈下降趨勢,人民幣不斷升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人民幣出現貶值狀態(如圖1所示)。2005年7月至2008年初棉花期貨市場價格波動相對穩定,2008年棉花期貨市場價格呈下降狀態,可能是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對期貨市場帶來的影響。2008年9月至2011年,期貨市場價格呈上升趨勢,而后又出現不斷下降趨勢。其中,棉花期貨市場價格的峰值出現在2010—2011年間,與2010年6月19日央行推行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彈性政策有關,此次匯改后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下降,國內對進口原料的需求有所增加,進而影響商品價格和期貨市場(如圖2所示)。隨著央行匯率政策的不斷調整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市場上會出現一些投機者從商品期貨市場轉向外匯市場,將會加大期貨市場的波動。
三、對策建議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第一,不斷完善匯率機制,保持匯率穩定。匯率穩定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同時有利于維護期貨市場穩定。第二,加快金融期貨產品創新,擴大期貨市場交易品種,完善金融期貨市場體制。近年來,我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各類金融產品創新,釋放金融改革空間。第三,加大期貨市場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抓住機遇、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期貨市場法治建設的規律和特點,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期貨市場立法,完善期貨市場法律體系,為期貨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
[參考文獻]
[1]向穎珍.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期貨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06(10).
[2]張渝,曾承曉.匯改后中國匯率市場與國際原油期貨市場聯動關系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0(11):75-79.
[3]王薇.外匯市場、期貨市場及股票市場相關性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1(12):65-69.
[4]施利敏,溫彬,扈文秀.匯率與農產品期貨價格關系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12):37-42.
[5]羅閑東.匯率與大宗商品、黃金和石油價格的關系研究[J].財政研究,2011(1):20-22.
作者:魏冬 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文化市場蘇青游移與徘徊
- 下一篇:農村新興產業對旅游業經營模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