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滯銷網絡營銷策略研究
時間:2022-07-06 09:57:32
導語:農產品滯銷網絡營銷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首先對我國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和現有對策進行分析,指出在我國現有農業生產方式不變和考慮信息約束的情況下,滯銷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作為農產品生產的主體,農戶應發揮主動性,積極應對。接著,重點介紹了網上預售、網絡團購、博客營銷、微博營銷、移動商務等網絡營銷策略在農產品銷售中的運用,以期減少農產品滯銷發生造成的損失。
關鍵詞:農產品滯銷;網絡營銷;營銷策略
一、農產品滯銷現象分析
2011年以來,從蔬菜滯銷到今年的水果滯銷,我國農產品滯銷現象不斷。農戶賣菜難,過低的銷售價格讓菜農損失慘重,這種“菜賤傷農”現象已成為我國最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農產品滯銷的直接原因是農產品季節性集中上市、市場供過于求,但根源在于我國的小農經濟[1]。一方面,市場信息獲取不及時、不充分,無法準確評估市場的供求信息;另一方面,農業生產的小農分散生產方式,生產分散、盲目性強,前期市場價格過高,后期農戶為了獲取高收入而盲目擴大生產,導致產品大量投放市場,供過于求,價格急速下滑,甚至出現滯銷。目前,解決滯銷問題主要是發揮政府宏觀調控職能,給農戶以財政補貼,引導農戶合理生產;建設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價格監測系統,及時最新農產品價格交易信息,以指導農戶的生產行為;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帶動,引導農戶充分利用市場信息,加強合作與自律,規范生產行為;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但是,從實踐來看,各地滯銷現象還是不斷出現。在我國現有的農業分散生產方式下,考慮信息約束①的存在,農產品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農戶生產行為的非計劃性,必然會導致銷售風險的發生。應對滯銷,農戶應改變“靠天吃飯”的思維和依賴心理,主動去尋找市場,積極收集信息,靈活采用各種渠道方式,創新營銷思路。其實有很多農產品并不是市場不需要,而是農戶有惰性,一旦收購商不上門,就會出現滯銷[2]。目前,電子商務在我國快速發展,在很多領域的應用已取得很好的成效。現實中,也不乏農戶網上開店賣蔬菜、微博買土豆成功的例子,實踐證明,農戶直接利用互聯網開展網上銷售是可行的;相比傳統的營銷方式,網絡營銷在信息傳遞、供求對接、減少成本、市場開拓等方面具有先天的優越性。因此,研究將主要從農戶的角度分析,如何利用新興的網絡營銷方式,降低農產品銷售的風險;滯銷發生后,如何利用網絡營銷工具使產品早日賣出去,減少農戶的損失。
二、滯銷背景下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分析
網絡營銷是以互聯網為主要工具的一種新型營銷方式。通過互聯網,廣大農戶可直接將農產品銷售給最終用戶,沒有中間環節,降低銷售費用;逐漸成熟的物流網絡使得網上賣農產品已成為現實。同時,互聯網上很多應用是低成本甚至免費的,對廣大農戶來說,不一定非要建立網站,只需利用現有免費網絡應用便可進行在線銷售。
(一)網絡預售
當生鮮農產品尚未收獲的時候,就提前在網上售賣接受訂單,之后農民才開始采摘、安排發貨。這種以消費者為主導的預售模式,對傳統農副產品、特別是果蔬類產品有著極大的借鑒價值,不但可以減少流通環節,打破區域限制,實現產銷對接,避免銷售風險的發生;而且消費者也能夠獲得最新鮮、性價比最高的原產地農產品。在實際操作時應注意: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一般較長,所以在預售階段要隨時上傳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包含文字、圖片信息甚至視頻信息,及時向預訂者匯報;為增強用戶粘性,可設置互動專欄,維系商家和消費者、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溝通。如今各類預售模式已在各個農產品電商平臺普及,品種覆蓋從水果,到水產、肉類、鮮花、糧油等農產品。這種消費者占主導的C2B模式,消費者需求引導農產品生產,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訂單農業也成為現實。以天貓預售平臺(喵鮮生)為例,2013年通過完成農產品銷售2.60億;生鮮類目是使用預售方式最多的農產品,銷售1.98億元,占比76%;車厘子/櫻桃為最大預售單品,完成4532萬銷售[3]。
(二)網絡團購
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是團購網站的鼻祖,2008年11月上線,上線7個月便開始盈利。它的特點是“每日一團”、超低折扣的商品、收取供貨商30-50%的交易傭金、如果不到最低團購人數就取消交易、通過SNS、email等邀請朋友參與購買。網絡團購的優點非常明顯:對于消費者來說,通過互聯網聚集購買力,增強與商家的談判力,獲得更大的優惠,“物美價廉”對消費者吸引很大;對于商家來說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大的銷量、更多的顧客及用戶關注、好的口碑等;對于農產品團購,沒有中間環節,直接從農戶發貨,優惠的價格又使百姓餐桌受益。當農產品出現滯銷時,通過互聯網可以迅速聚集大量的購買力,將商品銷售出去。如淘寶店主聶女士與淘寶網“聚劃算”平臺合作,持續四天通過淘寶團購的方式向武漢市民銷售秭歸臍橙,幫秭歸果農打開銷路。農戶可自行在各大社區論壇團購信息,或與團購平臺合作。農產品團購要選擇有實力和信譽度高的平臺,如淘寶聚劃算、美團、拉手團、糯米團、大眾點評團等;在選擇社區論壇時除了考慮人氣火爆外,還要注意論壇的人群是否和商品目標消費人群一致,不僅覆蓋面廣還要受眾集中。一般可選擇的人氣論壇有百度貼吧、新浪論壇、搜狐社區、網易社區、新華網論壇、騰訊qq社區、天涯等。
(三)網絡社區營銷
網絡社區營銷,借助具有社交功能的軟件(如QQ、阿里旺旺)、服務(如微博)或網站(如人人網、開心網)所進行的一種線上營銷方式,目前主要表現為論壇營銷、博客營銷、微博營銷及微信營銷等,以博客營銷、微博營銷為例進行說明。
1、博客營銷。博客營銷是利用博客作者個人的知識、興趣和生活體驗等傳播商品信息的營銷活動。對于農產品銷售來說,博客營銷的優越性有:首先,主流博客服務商提供的博客服務是免費的,農戶免費便可開通博客,農產品及銷售信息,塑造農產品品牌、及時和顧客雙向互動,了解市場信息。此外,網絡媒體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可呈現多種信息表現形式,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使信息交流更生動;而且信息的傳遞是及時、雙向的,農業企業可與用戶展開多種形式互動,增強用戶粘性。對于缺乏互聯網技術和資金的農戶來說,Blog便可充當產品銷售和宣傳的網站。可選擇的博客服務商有新浪、騰訊、網易、搜狐、阿里巴巴、和訊網等。由于阿里巴巴是一個大的商圈,目前在阿里巴巴建立農產品博客較普遍;此外,和訊網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財經類博客。農產品博客營銷需要注意幾點:①信息要呈現多種形式,以文本為主,附有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②信息要不斷更新,要保證信息是最新的、真實的;③有“互動”,包括blog建立者和顧客之間及顧客之間的互動,網友的互動很重要,可匯聚人氣、增強粘性,設置“顧客留言、用戶評論、討論專區”等;④留下企業或農產品生產者的聯系方式,盡量留下多種聯系方式,包括線上和線下的聯系信息,如固話、手機、email、QQ、博客網址、通訊地址等信息;⑤重視博客推廣,博客建好之后,需進行一些推廣活動,比如“有獎轉載、有獎關注、回帖有禮”等,要在產品外包裝袋上留下博客地址。
2、微博營銷。借助移動通訊終端,微博的使用更加便利,微博成為目前最熱門的互聯網應用之一。微博與博客的區別在于信息的便利性和字數限制,每條微博信息輸入最多140字數。目前,我國主要的微博應用平臺是新浪(占到88.7%的市場份額)、騰訊(10.9%的份額)。目前,在微博和博客的商業應用上,企業主要利用微博的溝通即時性來策劃營銷事件與網友互動,或直接在微博上銷售產品;開通官方博客進行企業形象塑造、品牌宣傳及信息。當農產品滯銷時,農民完全可以實施微博營銷來打開銷路:首先選擇知名度高的微博平臺,建立一個微博賬號,將農產品銷售信息出去,最好也附上疏菜滯銷的相關圖片,呼吁廣大網友轉發并出謀劃策;其次,設置簡單和方便互動方式,提高大眾參與性,例如“有獎競猜”、“抽獎”、“個人展示”、“表達情感”等有趣、有利、有個性、有人情味的活動方式都可用于微博互動營銷;注重與用戶交流和分享并以此激發口碑推廣[4]。2012年10月臺風刮倒了鄧福斌種的木瓜樹,眼看著成熟的木瓜漸漸爛掉,他發了一條微博,“博友可以免費到園子采摘木瓜”,這無意之舉,竟引來眾多博友圍觀,網友紛至沓來,木瓜哥一舉成名。從此,木瓜哥通過微博把木瓜銷往全國各地,訂單絡繹不絕。
(四)移動電子商務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的進步、移動設備的快速普及和無線應用的多樣化,移動互聯網市場已全面爆發。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商務方式,具有“即時即地、身份可識別、位置可定位”的特點。另外,智能手機在農村的廣泛普及也為農業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截止2014年底,農村網民人數達到1.78億,其中81.9%的人使用手機上網[5]。據阿里數據顯示,2014年,農產品在無線渠道的交易占比顯著提升,以淘寶、天貓零售平臺為例,從2013年的14.23%提升到38.60%[6]。借助移動手機來銷售農產品,可實現供需雙方及時、有效地溝通,調節產銷之間的矛盾;分散的農戶也可以有效地組織起來,成立農業合作社或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農戶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農產品銷售,可選擇一些大型的農產品交易平臺,進行產品銷售信息,并通過手機接收顧客訂單,并及時安排物流發貨;也可以在手機上安裝為促進農產品銷售而開發的移動應用,如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出的涉農應用軟件——掌上農商,設有“買賣信息”、“涉農新聞”、“價格行情”、“你問我答”、“幫助中心”及“消息通知”六大欄目,用戶通過手機安裝客戶端即可完成在全國平臺的注冊、信息及咨詢問題等功能,實現與全國平臺數據交互和同步更新。此外,目前手機上微信應用非常熱,農戶通過申請農產品微信公眾賬號甚至開通微店,吸引用戶添加關注,及時推送農產品相關銷售信息,直接與用戶進行一對一營銷。微信營銷同樣需要注意多和用戶互動,比如舉行“有獎關注”、“分享有禮”、“團購”等線上活動,區域性農產品也可以舉辦線下農產品展銷或與線下實體商家合作開展促銷,不斷活躍人氣。小結:農產品滯銷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在我國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和信息不完全下,銷售風險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盡可能使信息充分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出現滯銷后如何快速的銷售出去,盡可能地減少損失。網絡營銷策略可實現農產品滯銷信息的快速、廣范圍傳播,并借助網絡平臺,直接接受客戶訂單,將產品早日銷售出去,從而保障農戶的利益,維護正常的農業生產進行。但同時應注意:生產一線的農戶應努力提高自己的網絡商務能力,增強信息意識,學習最新的網絡應用服務,并善于將它運用到農產品銷售中,創新產品銷售方式;不同農產品的特性不同、消費者的接受度、農戶的文化素質、現代物流水平等都會影響網絡營銷實施的效果。所以,要不斷加強對農產品網絡營銷策略的研究,并在實踐中發展完善。注釋:①信息約束:信息約束主要有成本約束、時滯約束、經驗約束和有限理性構成,信息約束會產生信息不完全。參見張銘洪主編《網絡經濟學教程》,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p190.
作者:崔艷紅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夏海龍.加強市場信息建設,破解農產品滯銷難題[N].農民日報,2012-12-22(3).
[2]趙雪.農產品滯銷靠誰疏解(下)農戶應當主動出擊應對滯銷[N].江蘇農業科技報,2012-12-08(2).
[3]阿里研究院.從預售到周期購,看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手段的創新[EB/OL].
[4]龍瓊.企業利用微博開展互動營銷探析[J].商業時代,2013(24):32-33.
[5]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6]阿里研究院.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4)[EB/OL].
- 上一篇:供電企業營銷策略探討
- 下一篇:旅游業市場營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