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勘查對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時間:2022-11-16 09:41:12

導語:水文地質勘查對地質災害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文地質勘查對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摘要:當某一地區發生地質災害時,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造成財產損失。地質災害發生時區域內人員安全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必須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由于水文地質條件會影響地質環境,也是造成災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水文地質勘查;地質災害;防治

當地質災害發生時,人們更注重分析自然因素,而往往忽略人為因素。事實上,后者才是重點,需要高度重視。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不僅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還會造成大量財產損失。自然環境的平衡被破壞,地質現象也會發生變化。當地環境條件和地質結構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地質災害發生后,地形地貌會發生變化。此外,水文地質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如果發生地質災害,往往是突發的。據相關統計,2017年我國地質災害總數超過7000起,死亡300余人,受傷100余人,失蹤20多人。其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35億元??梢?當地質災害發生時,后果是非常嚴重的。由于地質災害的突發性,需要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規避風險,維護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使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水文地質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因此,做好水文地質勘查工作十分重要。根據勘查結果,采取相應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1地質災害的基本介紹

1.1地質災害的類型

地質災害主要由自然因素引起,包括地震災害、滑坡災害、地面塌陷所引起的災害、地面沉降災害、泥石流災害、崩塌災害,特別是地震災害,其巨大的破壞力,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地質災害有相似之處,只是由于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因此,災害的表現形式和破壞程度是不同的。

1.2引發地質災害的因素

地質災害種類繁多,造成的因素不同,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地震作為破壞性最強的地質災害之一,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如果地殼結構發生變化,就會發生地震,而且難以預測?;轮饕l生在山區,不僅要注意自然因素的影響,還要注意人為因素的影響。發生滑坡時,不僅要觀察地形地貌,還要調查水文地質環境和當地人類活動情況,如是否有工程建設、是否有露天采礦等。當發生山體坍塌時,需要考慮巖石的結構面。如果對山體進行開挖,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風化侵蝕,所以才會發生這種地質災害。當泥石流發生時,需要調查當地地形,分析當地降雨和人類活動,是否存在毀林問題,是否存在采石后廢渣隨意堆放問題等。如果發生地面沉降,或有地面沉降現象,必須對當地的水文地質環境進行調查,還必須對當地的人類活動進行分析。如果這里過度開采,或者有排地下水工程,或者開采時沒有采取防護措施,造成地下空洞等,都會出現這種現象。

2防治地質災害需要遵循的原則

由于地質災害難以預知,而且大多是突然發生的,似乎毫無征兆,破壞力非常大。要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率,就要積極掌握災害規律,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地質災害造成嚴重后果。在預防地質災害的過程中,要采取避險措施,加強治理。畢竟,在許多地質災害中,人為因素起著主要作用。因此,加強治理非常重要。統籌地質災害防治,突出重點,科學防治。在具體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原則是地方人民政府對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治理要承擔主體責任。如果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需要由造成它的人承擔責任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地質災害要統一治理,全民積極配合,做好預防工作。

3研究巖層的水理性質

巖層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巖層長期受到地下水的侵蝕,會產生水理性。巖層的水力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受力作用下會引起巖層或其他結構的一些變化,如變形。巖層的強度也會減弱,造成不穩定。施工中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很容易導致倒塌,危及工人的安全。不同類型的巖層具有不同的儲水方式。不同的土壤在水中的反應不同,有些土壤在水中會發生變化,增強土壤的透水性和收縮能力,在某些條件下,土壤還會發漲。這些變化會導致土壤的活動范圍變小,其作用也有限。巖層中有很多物質,物質在不同的環境中會發生不同的反應。巖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其內部結構會發生變化。巖體會吸水,使巖體膨脹。研究巖層特征,重視水文地質調查分析。

4地質災害防治中水文地質勘查的重要性

水文地質環境勘查工作主要是勘查地下水的活動。主要目的是勘查某一地區的水文地質環境對當地地質環境的影響,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作為影響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水有其獨特的性質。地下水的運動和變化也有一定的規律。所有這些都需要探索??辈槿藛T應觀察地下水的變化,采用技術手段尋找規律。了解是否會造成地質災害,并為此提出相應的地下水處理措施,確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到位。即使發生地質災害,也可以采取應急措施,合理解決。(1)做好水文地質測繪工作。在水文地質勘查中,測繪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主要是觀察地下水,了解當地的地質現象,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具體工作中,可以利用遙感技術推測地下水的形成、對分布情況進行勘查、尋找埋藏地點。通常在測量過程中,觀測點設置在泉點和巖層露點,也可以設置在水井處。(2)水文地質鉆探方法是用最直接的鉆探方法觀察地下水,獲得最直觀的水文地質調查數據,以驗證測繪結果和物探工作取得的成果,為后續試驗創造良好的效果。使用這種方法可以明確含水層的具體位置,了解地下水環境。(3)進行水文地質試驗也是一種較好的方法。進行水文地質試驗時,可采用抽水試驗方法或注水試驗方法,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水文地質參數,并用公式計算確定滲透系數和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范圍。

5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的評價

在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評估的問題,主要從3個方面來考慮。(1)在工程地質調查中,考慮到需要注意基礎設施建設,詳細了解水文地質問題的類型,并提供相關的水文地質資料。(2)以巖土工程為重點,重點研究地下水和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發生的災害并提出預防方法。(3)從工程的角度來看,為了發揮地下水工程的作用,在不同的地質條件下,評估集中于不同的問題:①如果埋在水位建筑物的地基中,水可能會被內部鋼筋混凝土鋼筋所腐蝕;②如果施工現場承重巖土層的地基是軟巖、膨脹土等,則需要考慮施工所起的作用可能是地下水。當基礎層出現受壓、松動、細砂等情況時,應在預期的可能范圍內出現流砂和腐蝕管道;③如果下基地位于承壓含水層,在開挖地基時,應評估自流井水沖刷坑底的可能性。

6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部分地區地質災害發生頻率高,對這些地區的水文地質調查十分必要,尤其是處于不斷運動的狀態,水文環境是地質災害發生的重要條件。通過對水文的勘查,我們可以了解其變化規律及對周邊場地環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制定防治地質災害的防治預案。這樣做不僅可以維護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可以避免對環境內的各項工程造成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楊蘭,李彪.淺談地下水資源勘察技術在預防地質災害中的應用[J].中國金屬通報,2019,1006(07):163+165.

[2]李讓,張君愷.礦山生產對井下資源的影響及水文地質災害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屬,2020,543(03):298+300.

[3]王聰,蔡蕾鵬.礦山建設中水文地質災害防治探討[J].地下水,2020,207(06):163-164.􀤇􀤇􀤇􀤇􀤇

作者:令狐勇 單位:中化地質礦山總局貴州地質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