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田水利供給問題綜述

時間:2022-01-23 03:36:00

導語:農村農田水利供給問題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農田水利供給問題綜述

1、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現狀

農村農田水利建設關乎國家整體經濟及環境的發展,我國是一個有著9億多農民的農業大國,在黨的領導下,重點的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農村已有60%的人用上了自來水,我國加大農田的改造力度,開展了大規模的灌溉排水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初步建立了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為農業農村形勢良好勢頭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我國農村農田水利發展仍步履艱難,表現為:農業干旱缺水情況日益嚴重,灌溉設施簡陋。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糧食損失嚴重,存在著設施簡陋、工程嚴重不配套且老化失修等問題,上千萬農村居民因旱發生糧食短缺,我國一半以上的耕地甚至沒有灌溉設施。農村飲水問題依然嚴重,水土流失問題、草場退化、水污染突出,農村經濟發展緩慢導致尋找飲用水源的經費短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給解決農民飲水問題帶來了諸多困難。防御水旱災害能力偏低,很多農村地區達不到飲用水衛生標準,而病險水庫也不能正常發揮防洪、抗旱、灌溉、供水等功能。我國農村水利發展不平衡已經成為十分突出的問題,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如西部地區地大人稀,但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利用效率較低,而山東、河北和江蘇有效灌溉面積則利用非常好。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在各個層面的投入也不同,各個項目上的資金投入也差別很大,但總的來說,全國有效灌溉面積呈持續增長趨勢。在易澇耕地和鹽堿耕地的治理方面,易澇耕地及鹽堿耕地得到初步治理。

2、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短缺原因

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投入不足主要體現為投資不足與投工不足,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投資不足是其供給不足的原因之一,地方財政在大力發展城市經濟的政績觀指導下,支援農村農田水利公共設施建設的資金同樣缺乏。因此,我國應該多方面吸納資金,擴充來源;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不僅存在投資不足,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工情況分為幾個階段:新中國成立—1952年農田水利建設的恢復階段,1953—20世紀70年代末農田水利建設的高潮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末農田水利建設的停滯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農田水利建設的初步改革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農田水利建設的初步改革階段。農村農田水利建設供給方式不均衡,農民對投工也缺乏積極性。建國初期,我國對農田水利建設采取了政府強制性的供給方式,改革開放后,我國的農田水利建設逐漸采取了政府主導供給型和農民自愿參與供給型并存的方式。國家的逐漸退出,使得單一供給方式的能力逐漸弱化,很難達到一種完全均衡的狀態。農村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面臨著資金籌集困難,一事一議的供給方式大多難以通過議事表決,對跨村、跨鄉的流域性工程項目,統一組織和利益協調的難度較大,導致農民從公共品中獲得的收益并不均衡。農村農田水利建設供給產權關系模糊,在對農村農田水利進行供給時,產權關系不明晰,影響農田水利的健康發展和水資源的有效供給。小型農田水利被視為政府或集體主持的福利工程,產權主體之間關系較為復雜,導致村級組織沒有資金和資源來解決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維護。

3、發展我國農村農田水利的相關政策措施

為了提高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供給,應著眼于防微杜漸、未雨綢繆,推進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供給多元化。對于政府層面來說,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如美國采取了大量的、直接的政府財政投入來保障農田水利的供給,并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制度促進農田水利建設;在解決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不足的過程中,可以實現政府與SPC以合伙方式共同營運等方式,緩解財政資金不足的壓力,增加農田水利建設的供給量。遵循法制建設是前提,價格機制是核心,通過吸收先進國家的經驗,做到人才培養是保證,政府部門是主導,項目分區是關鍵。改良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供給方式,使各種供給方式發揮最大效用,廣泛發揮傳統供給方式的優勢,對不同的農田水利采取不同的供給方式,克服自我供給制的缺陷,從而發揮各自的優勢。立足農村、服務農村,嚴格操作程序,名副其實地推行民主議事,強化自主監督管理,嚴格??顚S?,考慮到農村有農村實際,提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改革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供給產權,確保我國農村農田水利工程的供給產權清晰,.穩定集體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轉變集體產權為私人產權和法人產權,整合私人和共有產權。隨著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產權改革的不斷深化,建立一種新的責、權、利產權結構關系,完成的農田水利服務任務。

本文作者:孫富生工作單位:四平市南崴子灌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