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論文
時間:2022-01-29 11:29:24
導語:防汛抗旱與農田水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減少和避免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出現由于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嚴重不均,自然災害的出現很頻繁。農田水利設施對于農業生產的意義顯得尤為重大。如北方在夏季會在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和干旱天氣時,抗旱的難度巨大,任務也十分艱巨,此時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如果過于脆弱而無法承擔抗旱的責任,會使農業生產蒙受巨大的損失。在洪澇出現的時節,完備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合科學的管理方式,及時的進行排澇、儲水的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
1.2強化防洪排澇工程管理水平防洪排澇工程在農田水利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與灌溉設施不同的是,防洪排澇工程帶來的更多是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這樣公益性的水利設施,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起到重大的影響,具體體現為促進農業的生產和發展。所以,防洪排澇是農田水利管理中的關鍵環節,加強農田水利的建設和管理,同時就是強化農田防洪排澇工程的管理水平。
2.我國農田水利的管理現狀
2.1缺乏對農田水利管理的重視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推行農田水利設施,各地政府也逐漸開始進行農田水利的建設工作。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農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現狀來看不容樂觀。市級政府往往更為重視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忽視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的工作,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在政府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而地方政府的情況更甚,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理的工作蜻蜓點水,湖光掠影。農田水利的防汛抗旱的作用難以發揮。
2.2農田水利管理中的基礎設施老化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防洪、排澇和抗旱。所以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是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政府逐漸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而實際上我國的大部分灌溉、排澇、儲水設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立的,在經過長時間的運行之后,開始老化、變形,逐漸不適應現代的社會生產。以灌溉為例,從相關的數據可以看到,我國約18.26億畝的耕地中,只有約8億畝具備有灌溉的條件。但是在這8億畝有灌溉條件的耕地中,大多數的灌溉設施十分落后,存在嚴重的老化和年久失修的問題,灌溉水平和效率都十分低下,對農村農田水利的發展十分不利。
2.3農田水利的管理環節薄弱在農田水利的管理環節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首先表現的就是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中的產權關系不明確。一般來說,農村農田水利設施應該歸由基層鄉鎮中的水利管理服務站進行管理,但是在農村鄉鎮體制發生改革之后,水利管理服務站這一職能被嚴重弱化。再者沒有及時成立相應的農民用水協會等機構,使農田的水利設施無人管理,其運行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并且,由于灌溉時需要使用相應的水泵等機具,耗電量大、水費較貴,多數的農民不愿意花費大量的資金使用相應的設施。
3.農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辦法
3.1推廣新型的節水灌溉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的使用對我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發展現代農田的水利事業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使用節水灌溉技術,可以以最小的水資源使用量獲取最大的農作物產量及經濟效益。這表明節水灌溉技術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單位面積的灌溉水量以及農作物的產量和產值。其灌溉措施主要分為為:渠道防滲、低壓噴灌、管灌以及灌溉管理制度。另外,加大農田灌溉的節水力度,減少灌溉過程中水資源的浪費,不僅是增加農業收入的重要方法,也是解決農業污染問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重要舉措。所以,節水灌溉技術必須作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以現代的科學力量為根本,不斷將灌溉技術推向節水、節能、優化調配、監測與管理一體化的道路。尤其是在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推行節水灌溉技術已是當務之急。同時使用配套的設施設備,完善節水灌溉的結構流程,保證農田水利管理的科學與高效。
3.2提高灌排的標準隨著國家對農田水利管理的重視,農業產業的結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現代社會對于農田的灌溉、排澇、儲水一體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大對灌、排等技術的改良力度已成為必然的選擇。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務必要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滿足農業產業的需要,切實的提高農田的供水保障率和排澇能力。
3.3保護農村的水資源農田的水資源減少和污染帶來的問題十分嚴重,濫砍濫伐嚴重影響到生態的平衡,而水環境發生惡化將會影響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因此一定要加大對農田水資源的治理,保護農村的水資源。杜絕濫砍濫伐的現象,嚴格監管農田中藥物和化學肥料的使用,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創造良好的水資源生態環境。
3.4解決政策和資金的問題制定扶持政策,提高服務的水平。加大對農田水利管理的物資投入,財政上可以將農業的周轉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新和維護。對于農民因為電費、水費高而不愿意使用設施的情況,相關部門應當制定相應的農田用水、用電的傾斜政策。
4.結束語
現代社會的進步要求農業的發展是可持續的,而進行農田水利管理正是達成該目標的重要條件。農田水利設施無論是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還是農田的防汛抗旱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新技術的應用以及新政策的扶持,農田水利設施將擺脫老化和資金缺乏的問題,在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金向紅單位:東臺市東臺鎮水務站
- 上一篇: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工作總結
- 下一篇:單獨兩孩政策宣傳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