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8 05:44:00
導語:水資源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福建省地處東海之濱,東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省相望,年平均雨量在1159~2413mm之間,全省水資源總量為1181.7億m3,每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為97.3萬m3,為全國平均數的3.41倍;人均擁有水資源量為3465m3,為全國人均擁有量的1.5倍,畝均擁有水資源6335m3,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45倍??梢姡=ㄊ〉乃Y源量是比較豐富的。盡管如此,由于自然地理條件和氣候特征的影響,以及水資源自身條件的變化、加上現有水利設施和水利管理體制的局限性,隨著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不斷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及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平衡格局的加劇,全省在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節約、保護、配置等諸多方面出現一些不容樂觀的問題。如何對這種狀況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有效的對策措施,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可持續利用支撐全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正成為有關方面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一、福建水資源的主要問題1.年際年內降雨分布不均福建省全省平均降水深為1668mm,年降水總量為2025億m3,但在年際年內分布上不均勻。從年際變化來看,全省年降水量離差系數在0.15~0.30之間;從年內分布來看,汛期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80%。這種情況造成汛期雨多時,洪水泛濫成災,防洪除澇和搶險任務艱巨;枯水期缺水少雨,許多地區,尤其是沿海和島嶼地區供水緊張,糧食和經濟作物大面積歉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典型的如1998年6月閩江流域上游暴發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多億元;2002年全省范圍的春旱使許多河流缺水、水庫少水、水井干涸,給水稻的早播、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廣大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難。2.各地水資源擁有量極不平衡由于全省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遞減,徑流分布隨陸地高程降低而減少,使得沿海地區,尤其是閩東南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水資源擁有量相對較少。據統計,全省人均和畝均水資源的擁有量分別為3465m3和6635m3。9個地級市的擁有量從下表可以看出:福州、泉州、廈門、漳州、莆田等5個城市的人均和畝均水資源擁有量達不到全省的平均數,其中福州、泉州、廈門、莆田的人均、畝均水資源擁有量不到全省的一半,廈門僅26%。因此,雖然福建省水資源比較豐富,但這些地區尤其是其中的平原、島嶼和沿海突出部分的水資源擁有量卻很少,呈現出資源性、長年性的缺水狀況,嚴重制約了當地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3.經濟發達地區嚴重缺水這種狀況主要集中在沿海的閩東南地區。閩東南地區主要指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5個地級市。據2000年統計年鑒,其人口占全省總數的64.3%,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的77.8%,地方財政收入占全省的80.3%,國有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的73.2%,其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內陸山區。閩東南地區的國民經濟地位對福建省來說十分重要。由于水資源擁有量相對較少,因此,較大范圍的缺水現象長期以來一直存在。4.個別地區水污染嚴重,呈現水質型缺水狀況總體來說,福建省各主要江河的水質狀況是比較好的,但許多流域存在局部河段嚴重的水污染現象,出現水質型缺水狀況。5.沿海突出部及島嶼資源型缺水嚴重福建省地理位置特殊,海岸線長達3051km,沿海地市有福州、泉州、廈門、漳州、莆田、寧德等6個,共有24個縣、175個鄉鎮,大小島嶼1202個,其中1km2以上的島嶼73個,縣級以上島嶼3個(廈門島、東山島、平潭島),鄉鎮級以上島嶼13個。沿海突出部陸地面積6406.5km2,占全省面積5.28%,島嶼面積1152.3km2,占全省面積0.95%,雖然面積比例不大,但水資源需求增幅較大。相比之下,由于這些地區平均降雨量僅為900~1600mm,平均年徑流深僅為450~1240mm,現有水利設施又較少,所以水旱災害經常發生。典型的如東山島,2001年9月至2002年4月連續8個月無降雨,其他如惠安崇武、福鼎臺山、寧德霞浦、福州平潭和福清、漳州沿海基本上每年都發生旱情。6.現有水利工程供配水能力有限據1998年數字統計,全省已建各類水庫2963座,總庫容110億m3,灌溉千畝以上的引水工程631處,全省供水總量169.15億m3,用水量達164.40億m3,按福建省水資源中長期計劃預測,到2010年當供水保證率為75%時總用水量將達到270.19億m3,由此可見,福建省現有的水資源配置能力和利用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隨著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勢必面臨著新一輪的水資源壓力。二、有效利用福建水資源的對策措施1.加快水資源規劃工作福建省上一輪的水資源規劃完成于1996年,其基準年為1992年,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的興建、水資源自身條件的變化,這一規劃的主要結論已出現較大偏差,因此迫切需要進行新一輪的規劃修編工作,全面開展水資源的普查和評價分析,要求根據全省社會經濟現狀及發展計劃,對各種用水進行預測,并通過供需平衡,提出全省范圍內的近中遠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治理規劃,擬定節約、保護和新的配置方案,制定工程或非工程措施,使水資源規劃成果對全省的“十五”“十一五”或遠期目標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有更切實的指導意義,真正做到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治理水資源的問題存在于量和質兩個方面,雖然福建省水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污染狀況卻不容樂觀,因此加強水資源保護、進行污染源控制和整治顯得勢在必行。目前主要應強化以下三方面工作,即加強污染源防治,加強水污染監測,加強源頭及主要水源地的保護。3.強化節約用水特別在閩東南沿海一帶及許多島嶼缺水地區應大力提倡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率,這樣不僅可減少工程建設、降低水利工程投資規模,減少投資浪費,同時還可以減少廢污水的排放量,進而減少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規模與投資,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4.加快水資源調配工程建設目前除了必須加快建設福清閩江調水(流量為10m3/s),福州二水源(從鰲江引水,流量為10m3/s)等一批工程外,同時還應研究并加快推進一批新的調配水工程建設,如從福州市永泰縣大樟溪流域向莆田興化平原調水的金鐘水利樞紐工程(庫容2.6億m3,Q=6m3/s);還應研究從閩江向平潭島和長樂市調水,從莆田萩蘆溪向興化平原供水,從晉江流域向南安市沿海調水等工程建設的可行性,并研究在九龍江、晉江上游修建水庫以保證其下游漳州、廈門等用水區域的枯水期水量。5.推進水務一體化管理福建省目前分行業、分部門的分散管理體制,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治理、節約、配置缺乏有效的統一性,難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和切實保護,在水資源保護和合理配置方面也難以形成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推行供用水一體化,嚴格取水許可制度和廢污水排放制度,實行涉水工程的水資源論證制度,進行水務一體化管理,建立行為規范、措施得當、執法有力、嚴謹高效的水資源管理機制是解決福建省水資源問題的重要措施。
- 上一篇:經濟民族主義論文
- 下一篇:民族主義內在矛盾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