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田規劃問題探討論文
時間:2022-06-29 03:26:00
導語:條田規劃問題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條田規劃是農業土地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有農場、團場土地規劃的基礎,它將長期影響田間的灌溉、排水、機耕、防風等效果,同時也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條田的規劃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
1基本情況
60年代以來,地方、兵團農十師相繼在阿勒泰地區建立了一系列農場、團場,由于缺少經驗,規劃時只考慮條田大、整齊、美觀,而忽視了地形及水文地質條件,規劃出的條田寬400~600m,長1000m左右,結果造成灌排渠系布置不合理,灌排不協調,使廣大農墾職工深受其害,灌排渠系沖刷、淤積嚴重,地下水位上升及土壤次生鹽堿化,農業減產、撂荒、棄耕現象嚴重,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從90年代初,各地方農場及兵團墾區開始對條田進行改造,由于種種原因,兵團墾區條田改造工作進展較快,地方農場的改造工作量還比較大。
2影響條田規劃的主要因素
2.1地形條件
地形條件直接影響著田間灌溉網的布置,也影響著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
處于山前沖積扇和泉水溢出帶以上的地區,由于坡度較大,條田規劃首先應滿足灌溉和機耕的要求。當條田長邊平行等高線時,橫向布置的毛渠長度即為條田寬度。當坡度大于5‰時毛渠流量過大會發生地表沖刷,這樣就要求毛渠控制面積要小,毛渠布置要密,毛渠長度也要短,這樣才能保證灌水時間。當毛渠縱向布置時,毛渠長度即為條田長邊,如果條田過長,毛渠易受地形橫向起伏變化的影響,造成末級固定渠道挖填方工程量過大,灌水困難,也不利于土地平整。實踐證明,山前沖積扇和泉水溢出帶以上地區,由于土層薄、坡度大,平整土地工程量不應太大,條田寬度為100~200m,長度為600~800m較為合適。
在泉水溢出帶下部及沖積平原地區,地形坡度較緩,土層較厚,但往往地下水水位較高,排水條件不利,土壤鹽堿化情況較嚴重。一般在地形坡度小于1/500~1/1000時,且地形在橫向變化不復雜時,可采取縱向布置形式;當地形較復雜時可采取橫向布置形式,但無論何種布置形式,條田寬度應控制在100~150m,長度在600~800m為宜。
2.2水利土壤改良條件
2.2.1灌溉
灌溉網的布置形式決定了條田的布置形式及規格。條田過大,不利于適應地形變化,土地平整工程量大,易造成灌水不均勻,灌溉時間長,影響灌后的適宜作業時間。在一般情況下,一塊條田要求兩晝夜灌完,以便機械及時進行作業。
2.2.2排水
排水規劃主要表現在末級固定排渠(農排)的間距,這樣也就確定了條田的寬度,排渠的間距是水利土壤改良的關鍵因素,而影響排渠間距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質地情況,土壤質地條件不同,排水間距的差距很大。確定排渠間距應通過科學實驗及經驗總結。
本地區排水均為明渠排水,設計排水深度時,如果渠道太深,一方面占地多,工程量大;另一方面邊坡坍塌嚴重,造成渠道逐步變淺或嚴重淤積,失去應有的排水作用。近幾年,各團場在條田改造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經驗,在本區農排深度一般在1.5~1.8m較為合適,農排間距宜控制在100~150m左右比較好,再寬則條田中間就容易出現土壤次生鹽漬化現象。各團場條田改造的實踐證明,在明排條件下,采取“淺、密、通”的排水原則是可行的。
2.2.3土壤條件
據調查,本區耕作土壤多為棕鈣土、風沙土、草甸土、栗鈣土等,土壤質地以砂壤土為主,也有少量輕粘土。在作條田規劃時,在同一條田內應盡量保持同一類型的土壤,當遇到有不同類型土壤時,應把條田規格適當縮小,以避免因土壤理化性狀的不同引起的耕作、播種、收獲、灌水的矛盾。
2.2.4防風
林帶的綜合效益在條田規劃與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防風固沙、生物排水、調節小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保證農業高產等作用,在條田設計及布置時應給予高度重視。
從林帶的防風效果出發,應采取“窄林帶、小網格”的林帶結構體系。根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183團經驗,林帶有效防護距離僅為樹高的10~15倍。因此,林網不宜過大,林帶本身寬也不宜過寬,如林帶過寬,則林農爭地,爭水矛盾較大。窄林帶可以使林、渠、路結合,可使樹木受光充足,生長旺盛,林相穩定。防風效果則靠發揮林網的作用。據經驗,本區一般采用林帶寬度6~8m左右,縱橫向均應布置,主林帶間距為200m左右,林網之間面積以150~200畝較為合適。這樣也就相應地確定了條田面積的規模。
2.4機耕作業條件
條田的尺寸和形狀直接影響機械作業效益,其中條田的長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條田規劃在滿足灌溉、排水與改良鹽漬土等條件下應盡量滿足機耕作業的要求,以充分發揮機械效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根據實際測定,當條田長度小于300~400m時,機械生產效率顯著降低,但當條田長度超過800m時,用于轉彎的時間損失所占比重很小,條田長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已不明顯。根據本區國有農場、團場的具體條件,考慮條田長度以800m左右較為適宜,最短不宜小于500m。
3條田改造
條田改造中,一般是把原來較大的條田改小。在沖積扇及泉水溢出帶以上的部位,只是把條四變窄,將寬400~600m、長1000m的大條田,一分為二、三或四即可,是否仍然保持橫向布置形式,當然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對沖積平原地區,總的地形坡度較緩,但局部地形也可能起伏較大,并且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因此這里的主要問題是要解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改良鹽堿土的問題。其條田布置,橫向與縱向均可。在地形坡度稍陡且地形變化較復雜時,可采用橫向布置,條田縮窄,增加排水渠及林帶密度,以達到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單一地形條件下,可采取縱向布置形式,有條件時采用灌排渠道相間布置,以便最大限度發揮排水作用。這樣可能涉及橫改縱的問題,改變條田方向,按合理的寬度劃分條田,一般寬度為100~150m左右。
4結束語
條田規劃涉及的因素很多,規劃時必須因地制宜,必須在農業區劃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情況,根據所處的不同地形、土壤特點、水文地質、灌排條件及農業發展的要求,結合農場具體情況,統籌考慮,才能把農田規劃工作做好。
- 上一篇:中游防斷流對策管理論文
- 下一篇:水電開發規劃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