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水利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29 06:04:00
導語:省外水利發展戰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境內水系完整,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1.8萬多km,長江流經江西北部邊緣,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流入鄱陽湖,經湖口注入長江,形成鄱陽湖連接一江五河的水系格局。江西是農業比重較大的省,又是水旱災害頻繁的省份。贛北洪澇、贛中干旱、贛南水土流失是江西省的基本水情。面向21世紀,江西水利既面臨挑戰,也充滿發展機遇。必須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提出新的戰略目標,研究新的對策措施。
一、21世紀初江西水利發展的戰略目標
1.建立比較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
按照統籌規劃,綜合治理,分步實施的原則,建成一個上蓄下泄、兩頭分治、干支流相互支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
“十五”目標:已建防洪工程要達到設計防洪能力,提高重點城市和重點地區的防洪標準,加強全省防汛指揮系統建設。遇標準以內的洪水保安全;遇超標準洪水有措施。做到大型水庫不垮壩,6700hm2以上圩垸堤防不決口,蓄滯洪水不死人,努力把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2015年目標:建成比較完善的防洪工程體系,加強非工程措施建設。遇標準以內洪水,保障社會經濟正常運行;遇超標準洪水,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受大的影響。
2.建立配置合理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加強水資源的規劃和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協調生活、生產和環境與生態用水,使江西省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基本相適應。
“十五”目標:強化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和配置,缺水地區加強節約用水和水源建設,使城鄉缺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積6.67萬hm2,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2萬hm2,促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2015年目標:以水資源的統一管理為基礎,基本建立蓄、引、排、灌、供的水資源網絡;建立分級管理,監督到位,關系協調,運行有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以價格為杠桿,基本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3.建立質量優良的水土保持生態系統保障體系
以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污染、控制地下水超采為重點,以適應人們的生存與發展為目標,堅持治理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與保土耕作措施相結合,加強對水量、水質有效的監測、控制和管理,為人們提供清潔、優美的水生態系統。
“十五”目標: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萬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到60%;重點區域水環境狀況得到明顯改善,水土流失、水環境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2015年目標:現有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基本治理,水土保持和生態系統開始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4.建立科學高效的水利管理運行機制
以水利工程設施管理現代化、崗位責任制度化、控制運行規范化、行業管理法制化為目標,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水利工程管理機制;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加快水價改革,培育、發展、完善水商品市場,要以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逐步實現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
“十五”目標:深化現有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理順價格,加強經營管理,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和水費“鄉收縣管”,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步入良性運行軌道。
2015年目標:探索管養分離的新機制,逐步把水利工程的維護推向市場。把工程維修養護職能和人員從管理機構中剝離。通過定責、定崗、定員,建立精干高效的水利工程管理隊伍,實現水利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5.建設高素質的水利人才隊伍
按照水利工作任務和要求,適應新形勢發展,充分發揮水利教育作用和組織繼續教育工程,提高現有人員素質,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選拔和競爭激勵機制,滿足全省水利事業發展要求。
“十五”目標:初步建立一支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省水利發展要求,政治文化素質較高、專業基本配套、技術等級結構比較合理,掌握現代化管理和科學技術知識的水利職工隊伍。到2005年,培養廳直系統后備干部60名,在國內具有先進水平的學科技術帶頭人10名,具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高級經營人才10名。
2015年目標:強化人才開發管理,建立一支能適應全省水利發展大局的黨政領導干部隊伍,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干部隊伍和能帶領企業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經營管理干部隊伍,為水利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保證。
二、21世紀初江西水利發展的戰略措施
1.突出五大工程建設
(1)防洪保安工程建設
堤防工程。完成長江干堤加固整治工程、鄱陽湖二期防洪工程、贛撫大堤加固整治工程建設;開工并基本完成鄱陽湖區另15座重點圩堤的建設;加高加固五河中下游干流上的重要圩堤,使之逐步達到抗御20年一遇的洪水標準。
樞紐工程。完成下溪等已開工的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并建設完成廖坊水利樞紐工程;爭取開工建設倫潭、浯溪口、峽江等水利樞紐工程。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就瓿勺显粕?、飛劍潭、上游等大型水庫、京九沿線病險水庫和大部分中小水庫及較大水閘的除險加固。
城市防洪工程。重點抓好南昌、九江等設區市所在地城市防洪工程。使南昌市城市防洪標準達100年一遇,九江市城市防洪工程能防御1954年型洪水,其他城市防洪標準達50年一遇。
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工程。加快鄱陽湖區康山、珠湖、黃湖、方洲斜塘等4座蓄滯洪區,貊皮嶺分洪道、泉港分洪區、清豐山溪滯洪區、箭江口分洪工程等蓄滯洪工程建設和區內安全建設。
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工程。主要以鄱陽湖區高水時蓄洪面積恢復到相應1954年水平,長江及五河干流尾閭行洪暢通為目標。對鄱陽湖區部分圩堤采取平退措施,增加蓄洪面積,對長江及五河干流尾閭礙洪圩堤予以平毀,滿足行洪需要。
清淤疏浚工程。重點實施鄱陽湖五河尾閭疏浚工程。
(2)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工程建設
新灌區建設工程。新建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的吉泰灌區和位于江西省東部、信江上游的大坳灌區。
大型灌區配套與改造工程。抓好贛撫平原、柘林、袁惠渠、錦北、潦河等大型灌區配套與改造工程。
供水水庫及鄉鎮供水工程。加快建設供水水庫工程;興建鄉鎮供水工程165座,日供水規模達76.8萬t。
節水灌溉工程。通過加強渠道防滲、地下、地面管道輸水,采用噴灌、滴灌等技術達到節水灌溉面積15.7萬hm2。
水污染防治和水環境保護工程。逐步建立入河排污許可制度,按照江河湖庫的水功能區劃的納污能力,進行排污總量控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督促有關部門切實搞好污染水源的治理。
水電及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工程。結合全省第四批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計劃新建小型水電站9座,總裝機14.6萬kW,計劃投產7座,裝機10萬kW。
(3)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工程建設
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建設重點治理工程。主要有:贛江流域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國家重點地區生態系統建設工程、長江中下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鄱陽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工程、東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工程、崩崗綜合治理工程以及坡改梯工程。到2005年,全省爭取建成10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生態系統示范縣。
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建設示范城市工程。在全省選擇13個城市開展城市水土保持生態系統示范工作,其中贛州和九江市城區為國家級試點城市,其他11個城市作為省、市級示范城市。
水土保持生態系統示范小流域工程。根據全省水土保持生態系統建設規劃,至2005年,全省在不同水土流失類型區建設45條國家級示范小流域。
(4)農田水利工程建設
農村飲水。解決全省農村299萬人的飲水困難。
中低產田改造工程。按照低標準和高標準治理兩個等級,“十五”期間計劃治理改造中低產田18萬hm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抓緊對清豐山溪等中小河流的治理。
抓好鄱陽湖區及五河中下游圩區治澇工程。貫徹以排澇為主,滯、蓄、截相結合,以近期為主,近遠期結合,結合農田標準化建設全面整修澇區排水系統。對現有老化和帶病運行的機電設備進行更新改造,按先挖潛配套、后興建擴建的順序逐步提高排澇標準。
小型農村水利工程。按照中央農村稅費改革的要求,實行村民民主討論決策,“一事一議”辦水利;通過明晰所有權,放開建設權,搞活經營權,發動和鼓勵群眾增加對水利建設等農業生產性投入,興建小型水利工程,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5)水利非工程措施項目建設
防洪非工程措施。建立包括全省雨情、水情、工情、災情的采集、傳輸和接收處理的信息采集系統。
水資源管理工程。增加投入,建立和完善全省水環境監測網絡,對全省五大江河和主要支流以及主要湖庫的水量、水質進行監測,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監控管理,確??沙掷m利用。
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工程。根據全省水土流失現狀及全省水土保持監測要求,在設立總站的情況下,下設分站和監測點。2005年前全省基本建成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網絡。
2.實施五大戰略保障措施
1轉變觀念,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
要轉變水利單純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傳統觀念,樹立為國民經濟、全社會和全民服務的新觀念;轉變水利只能是單一國家投入、全民所有的傳統觀念,樹立多渠道、多元化、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壯大水利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新觀念;轉變重數量、輕質量,重建設、輕管理,樹立質量第一、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新觀念。
要進一步深化水利改革。水利管理單位要積極探索管、養分離,改革縣以下水管單位的管理體制,精簡機構,分流人員,定崗定員,落實管理經費;水利企業要向按現代企業制度管理過渡;科研、設計等單位要按國家政策實行企業化轉制,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供水、發電等工程,要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型灌區要通過組建用水戶協會的形式,進行管理體制改革,由用水戶參與或直接管理;堤防工程要逐步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堤防管理運行機制;農村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要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采取拍賣、租賃、承包、股份合作以及推行“四荒”拍賣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
水利建設管理改革,要積極推行水利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逐步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水利工程建設有形市場和科學、規范的水利工程造價管理機制,對水利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水利經濟管理改革,要立足水利,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資源換資產,盤活存量,吸引增量,力爭從體制、機制上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水利經濟、水利多種經營得到較大發展。
推進水價改革。根據國家和省里的部署,研究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配套辦法,建立基本水價與計量水價相結合的供水價格體系,按照《江西省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抓好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配置。
深化水利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資體系,調動全社會辦水的積極性。
(2)全面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加強規劃和前期基礎工作。一是做好防洪規劃、“十五”計劃和2015年發展規劃、水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節水灌溉規劃、水利科技發展規劃以及水利發展重大課題研究。二是抓好堤防工程、重大水利樞紐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改造等水利基建項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加大對水利前期工作的投資力度,組建廳水利技術委員會,發揮各類專家在前期工作中的作用。
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實行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發放取水許可證、統一征收水資源費、統一管理水量水質。要加快水資源管理立法,注重節約用水,強化水資源配置管理,實現水資源的有效監控管理。積極探索和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新模式。要根據江河湖庫的水功能區劃的納污能力,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切實加強水資源的保護。
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全面推進節約用水。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主管部門職責,加強領導,制定節水規劃。城市和農村要采取切合實際的節水措施,尤其要推廣先進實用的節水技術,大力發展節水灌溉。
水利與人口、環境、經濟發展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嚴禁無節制地開發利用水資源,侵占河道灘地,盲目圍墾,降低江河行洪能力和調蓄能力,加劇水旱災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保證人民生活、生產用水,又要充分考慮生態用水,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增加投入,加快推進“治水興贛”戰略
根據全省水利建設總體安排,21世紀初期主要項目估算總投資為380億元,水利投資缺口仍較大。必須進一步深化水利投資體制改革,明確各類工程項目的投資責任主體,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資體系。要進一步劃分事權,分級負責??偟脑瓌t是,五大河流和鄱陽湖治理骨干工程建設以及蓄滯洪區安全建設以國家、省為主;中小河流和湖泊的治理以各地為主;城市防洪由當地政府負責,小流域治理主要由當地群眾承擔。同時要根據國家和省級財力,按照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分期實施,努力實現“治水興贛”戰略。
(4)積極推進依法治水戰略
一是進一步完善水法規體系。以修訂江西省《水法》實施辦法為重點,加緊制訂完善相關配套法規和實施細則。二是加大依法治水的力度。三是強化水利政策法規研究。要通過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水利投資、防洪、水資源保護、水利設施補償、水價、節水、稅費、產權制度改革等政策。
(5)大力實施“科教興水”戰略
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進高新水利科技研究、推廣和運用,努力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同時要進一步提高水利職工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務質量。還要不斷完善社會化水利服務網絡。
- 上一篇: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論文
- 下一篇:流域性水工程建設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