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滲墻施工工藝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3:48:00
導語:防滲墻施工工藝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隔離體是地下連續防滲墻施工過程中特有的施工工序,是根據防滲材料的物理特征及地質狀況,由土工布特制而成的,在袋內注入防滲墻填充材料固化后起隔離作用。其特性:一是土工布由睛綸材料加工而成,柔軟性好,可適應地下槽孔的變形,密封性能良好,能夠充分發揮隔離作用。二是土工布的抗拉強度和頂破能力強,以施工常用的FWG88/58—280型土工布為例,經向斷裂強度為4560N/5cm,緯向斷裂強度為2920N/5cm(GB/T15788—1995),頂破強力為6980N(GB/T14800—93)。三是施工比較簡單快捷,安裝簡便,節省時間。四是施工范圍較廣,適用于深度為10~45m,寬度為22~40cm的薄型防滲墻。缺點是只能一次性使用,造成工程成本增加。以深度為20m,槽寬22cm的薄墻為例,每單元長為12m,則每平方米增加費用約為5元。
為解決隔離體與防滲墻填充材料的良好結合及結合處的防滲性能,滿足地下防滲墻的連續施工,1998年7、8月份在河海大學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基本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對土工布袋滲透進行模擬試驗,結果是混凝土中夾一層土工布滲透系數為1.66×10-7,混凝土中夾2層土工布時的滲透系數為5.35×10-6,根據試驗結果采用一層土工布時的施工方法,相當于黏土的透滲性能,并且時間越久,滲透系數越小,越能夠滿足工程施工需要。
一、施工準備工作
隔離體在下設前,首先要做全面的檢查,觀察接縫是否良好,布面是否有損壞現象(若出現殘次,極易形成漏漿,造成澆筑失?。?,并在袋外每2m作一標記。其次是隔離體內沉塊的尺寸及重量,一般為直徑20~24cm,長度以1~1.2m預制塊重約95kg,這種沉塊適用于塑性墻;而在黃河上施工一般用2塊50cm×50cm厚度為10cm的兩個混凝土預制塊,重約110kg。其三是將沉塊用塑料薄膜包嚴,裝入隔離體底部。其四是用表面光滑的鋼管制作一個固定架,長約3m寬約0.5m,用于固定隔離體。
二、隔離體下設
隔離體沿固定架要緩慢、垂直、平衡入槽,對照刻度,檢測下放是否到底,然后固定。待澆筑時看隔離體的松緊度,邊澆筑邊下放,始終保持一定的張緊度。為了增加隔離體的穩定性,外邊可加裝一鋼隔離體,以防傾斜。
三、充水
下設完畢即可充水,所充泥漿水的濃度要大于或等于槽內泥漿比重,一般泥漿泵充水不小于2分鐘。待袋內水位高于槽內水位0.3~0.5m,且水位快速上漲,立即停泵抽管,避免倒吸,確保袋內充盈。若袋內充水不足,導致下放導管困難。
四、導管安裝
袋體中心下設特制導管(外壁光滑),導節外用薄膜圍纏20cm并緩慢下放,防止底部與管壁擦傷隔離體。若出現導管下設困難,須順管充水,直至下放到設計高程,然后依次下設其他導管。
五、混凝土澆筑
澆筑時應先澆隔離體,放入導球,邊澆邊拔導管,保持導管埋深不小于1m,待袋內混凝土面升至6~8m,保證隔離體穩定時,然后依次澆筑其他導管,若槽內混凝土面升至2~3m時,再澆隔離體,始終保持兩混凝土面高差5~6m,直至全部澆筑至設計高程,固定架暫不撤離,待袋內混凝土初凝時拿開。在澆筑下個單元時,應把上一單元的隔離體清洗干凈,使隔離體與后澆筑的混凝土結合良好。
在黃河、長江堤防加固和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的50萬m2的連續防滲墻施工中,都是采用土工布袋隔離體,不管是自檢,還是監理、業主抽檢,墻體全都是墻面光潔,接頭夾縫完好無夾泥現象。經過試驗,其防滲、抗壓、彈性模量均符合要求。
- 上一篇:數字測繪學研究分析論文
- 下一篇:水環境監測技術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