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論證項目建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6:56:00
導語:水資源論證項目建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是改變過去“以需定供”粗放式的用水方式,向“以供定需”節約式的用水方式轉變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設項
目立項前進行水資源論證,不僅保證建設項目在建設和運行期有安全可靠的水量和水質,確保建設項目經濟和社會目標的實現,而且可以促使水資
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通過論證,使建設項目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考慮處理好與公共資源——水的關系,同時處理好與其他競爭性用水戶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使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即使今后出現水事糾紛,由于有各方的承諾和相應的補償方案,也可以迅速解決。對于公共資源管理部門,通過論證評審工作可以使建設項目用水需求控制在流域或區域水資源統一規劃的范圍內,保證公共資源——水、生態和環境不受大的影響,使人與自然保持和諧相處。所以,建設項目的論證工作對于用水單位和國家都十分重要,是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環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提出論證的階段不一致,導致論證內容的深度不一致
水利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只規定了要在上報項目可行性報告前進行水資源論證,沒有明確項目必須達到何種深度才可以進行水資源論證,所以,不少項目業主在項目預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僅有地方發改委同意建設項目的文件時,就開始進行水資源論證。由于項目設計的深度不夠,連項目位置尚未確定或僅初步確定幾個廠址,沒有具體取排水口位置,也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或環評的前期預備工作,就開始進行水資源論證,將水資源論證作為項目立項的“第一道關”。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論證工作,缺乏基本資料,論證的工作量相當大,論證的深度往往不夠,很難達到論證的效果。
2.論證河段范圍沒有統一規定,論證的深度也不一致
由于沒有統一的論證范圍,評價河段或項目影響河段的范圍由幾公里到幾十公里,甚至到幾百公里。這樣對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論證的深度往往不夠。如果沒有一定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分析,僅限于項目是否有可靠的水源,這只解決了建設項目的問題,沒有解決公共水資源是否安全的問題,而后者對于項目及周邊用水產對區域水資源累計影響和水環境累計影響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論證工作。
3.用水定額和用水平衡
各省用水定額不一致或項目用水工藝不一致,論證單位對用水項目用水定額審核深度不夠。認為只要滿足地方用水定額就可以,取水量就高不就低,使申請水量可能偏高。比如,電廠冷卻水冬季和夏季用水差距較大,一些項目取最大用水量進行論證,造成審批水量大于實際用水量。
4.溫排水對水生生物影響論證深度不夠
業主和一些論證單位對于評價河段水生生物特性不熟悉或沒有深入調研,論證報告對水生生物的論述普遍深度不夠。一些項目對溫排水影響范圍沒有進行計算或物理模型實驗,只用簡單的估算和用類比的方法來說明溫排水對水生生物沒有影響或影響很小。這樣,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評價深度不夠。
5.對其他用水產的認識不一致
一般認為自來水廠等工礦企業是用水戶,而沒有將農業、漁業、航運、河道管理、防汛、旅游業和農民用水等作為用水產或利益相關者。相當多的報告書僅以當地發改委、規劃土地局的文件作為論證報告書的主要支撐附件,沒有提供或很少提供附近用水戶對建設項目的意見書。即使提供了意見書,也都是正面意見。建設項目業主尚未認識到這些意見書或承諾書對項目建設、運行和今后水事糾紛的解決有重要作用,害怕不利意見影響項目立項,往往回避敏感問題。
6.對節水和水資源保護措施不具體
南方水資源相對豐富,尤其在長江干流取水,水量和水質一般都可以滿足建設項目的取水要求,大多數報告書對節水措施和節水潛力分析深度不夠,沒有提出具體措施。同樣,認為火電廠大部分退水是溫排水,廢污水也大部分經過處理循環使用,排放的少量廢污水也能達標排放,所以,水資源保護措施往往較籠統,沒有實質內容,沒有結合當地水功能區管理目標進行排污總量控制。而實際上長江中下游地區水環境問題突出,環境容量和水體納污能力很有限,應該盡快啟動按水功能區管理目標進行節水和水資源保護。
7.一些結論過滿,沒有留有余地
目前一些項目論證工作深度不夠,論據不充分,而一些報告書論證結論過滿,如“沒有影響”“基本沒有影響”“影響很小”等詞語用得較多,沒有留有余地。同時,相當多的論證報告書給項目或項目業主提的建議較少,實質性建議較少。這樣的論證對于項目的科學實施、水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作用不大,僅僅為了項目能夠立項是不夠的。
8.項目業主和論證單位對論證工作的認識有待深化
目前相當多的業主對水資源論證的認識還比較膚淺,認為論證僅僅是立項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想盡快完成,給論證單位論證和編寫報告書的時間一般比較短,使論證工作難以達到應有的深度。
另一方面,對于論證單位和論證專業技術人員得到論證合同后,不僅應為業主負責,更應該站在國家公共利益的立場上,為公共資源——水的高效利用、科學管理和有效保護負責,為公共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服務。論證工作要認真、仔細、客觀和公正,堅持原則,不能完全站在企業的立場上,避重就輕,使公共資源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在論證報告書中應明確提出建設項目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三、幾點建議
1.明確論證的階段或前提條件,保證論證內容都能夠達到必要的深度
最好在項目初步設計以后或環境影響評價以后進行水資源論證,這樣基本資料比較齊全,論證內容與環境評價各有側重,論證內容深度能夠一致。如果做不到,則至少要按照報告書的全部內容進行論證,特別強調以下幾條論證的前提條件:①確定的項目用水量和用水工藝流程,②確定的廠址及取排水口位置,③客觀全面的河勢分析,④廢污水退水影響要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包括溫排水計算或試驗),⑤水生生物現狀及影響分析,⑥附近用水戶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等。否則,不予論證。
2.確定三層次評價區間或范圍
應該根據論證內容的要求制定統一的評價范圍,建議設定三個層次評價區間或范圍,即水文評價區間、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態評價區間和建設項目
與其他用戶相互影響區間,分別作為水文評價、取水評價和排水評價范圍。三個層次評價區間為:
水文評價區間。在評價河段的上游,從具有較長系列水文資料(建議最少25年以上)的水文站到建設項目所在河段的區間。
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態評價區間。分析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及區域用水累積影響。如果項目所在流域或區域已經有水量統一分配或調度方案,則應該按統一分水方案進行取水評價。如果尚沒有建立流域或區域水量統一分配方案,建議以建設項目為中心,上下游各取一個水資源三級分區或上下游各100km左右范圍作為用水參考評價區間。
建設項目與其他用戶相互影響區。建議以建設項目水功能二級區為中心,上下游各取一個二級區或上下游取10km范圍作為水環境和退水影響評價區間。
3.對項目及報告書應逐步建立起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評判建設項目用水排水合理性和論證報告書是否合格,應該逐步建立起可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或像環境評價那樣,根據各環節的論證要點,建立表格化的打分檢查表,優良率達到一定要求,論證報告書才能通過。這樣可以將目前“咨詢性”的評審會,逐步變成項目立項能否成立或過關的評審會。這就要求評審專家有統一的評審標準。另一方面,為了督促和提高論證報告書編寫質量和水平,對論證報告書也可以建立一套考核標準,對不合格的論證報告書,應該重新修改再審。建議對于主要建設項目逐步建立檢查表,使整個論證評審工作逐步走向標準化。
4.應鼓勵多單位聯合進行論證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是多專業交叉的工作,涉及到水文、水資源、水利工程、水環境、生態和建設項目相關專業,論證的方法涉及到規劃、設計、科研、管理、經濟和法律等方面內容。一家論證單位很難有上述各方面都齊全的論證專業技術人員,所以,目前論證報告書的論證內容深度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己熟悉的專業或有比較齊全資料的論證內容,論證的都較深入,而對于自己不熟悉或資料不夠的內容,論證深度較淺。所以應該鼓勵不同專業類型單位聯合進行論證。
總之,建設項目種類繁多,建設地點情況各異,馬上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難度較大,尚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例如:溫排水計算或試驗方法是否要采用統一規定,水源為地下水應如何評價,水資源論證與環境影響評價、防洪影響評價等交叉領域如何區別等等。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要使水資源論證具有權威性和一票否決性,必須逐漸實現標準化。因此,確定技術標準是必要的。
- 上一篇:抽水蓄能電站下水庫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施工技術發展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