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資源持續循環使用策略論文

時間:2022-12-13 10:26:00

導語:城市水資源持續循環使用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水資源持續循環使用策略論文

摘要通過對天津水資源的現狀及利用情況的分析,提出緩解水資源短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以為天津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天津

水資源作為極其重要的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以及可持續發展性的環境資源,既是人類文明的源泉,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支撐社會進步、維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隨著現代社會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數量的不斷增長,社會經濟的飛躍式發展,水資源作為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一切污染排放物的承載體,其污染問題和開發利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使水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同時也成為決定人類可持續生存的關鍵。目前,國內眾多學者從水資源利用評價、理性配置及其調控等角度闡釋如何在部分區域或城市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保護[1-2]。由于不同地域的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存在不同的特點,因此,一些相關的研究對策具有相對的局限性。

該文以天津市水資源利用作為研究對象,從其水資源現狀分析入手,以為其水資源保護和利用與配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1天津市水資源現狀

1.1入津水系

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流經市境的1級河道有19條,主要有海河、薊運河、永定河、北運河、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等;2級河道79條。市境內大中型水庫有于橋水庫、北大港水庫、團泊洼水庫等,還有蓄滯洪區12個[3]。眾多的河流、洼淀、水庫、池塘構成面積廣大的內陸水域,為發展灌溉與城市供水提供了有利條件。

1.2地表水資源

天津市的地表水資源量主要取決于降水,不僅與該市的降水量豐、枯有關,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海河、灤河全流域降水量。其地表水資源部分來自當地,另一部分來自境外地區流入該市的入境水量。

1.2.1降水資源。大氣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來源,其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表水的數量和特征。天津年平均降水量600mm左右。但降水受季風環流、地理緯度、距海遠近、地形影響十分顯著。天津市的降水具有地域上分布不平衡、季節分配不均勻、年際變化大等特點,在空間分布具有山區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內陸的特點。

1.2.2入津水量。天津地處海河流域尾閭,入津水量取決于上游各河年徑流量。各水系入津水量包括南系的南運河、大清河[4]。

1.3地下水資源

天津地下水資源包括天然地下水資源和可采地下水資源。

2水資源利用情況

2.1用水量

2.1.1生活用水。由于天津在用水分配上堅持首先保證居民生活需要的原則,因此即使在缺水的情況下,城市生活用水總量和用水標準都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用水條件的改善)而逐年有所提高。

2.1.2工業用水。天津是工業城市,工業用水主要集中于耗水量大的行業,如熱電、冶煉、化工和造紙業等。

2.1.3農業用水。農業是用水大戶,而其中又以灌溉用水最多。由于水源不足,制約了糧食產量的增長,不得不引用未經處理的污水進行灌溉,農村用水基本以供定需。目前農業用水的保證率低于工業和生活用水,所以,干旱年農業與工業爭水現象嚴重。

2.2水資源污染嚴重

人口集中、工業發達的城市其下游水體一般都會遭受嚴重的污染。污染源就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城郊農用化肥和農藥。受污染的大氣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污染更加嚴重。天津地處海河下游,海河干流有汛期排污的任務,且接納塘沽工業區排出的各種污染物,由于其上游來水減少,河水稀釋能力下降,更加劇了天津水資源受污染程度。

3緩解水資源短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措施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全球性發展戰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其主要的支柱體系。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就是要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夠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水量和水質的要求,同時維護水資源的水文、生物和化學等方面的自然功能,在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度內調整人類活動,使經濟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同步發展。

解決天津水資源短缺問題,實現其可持續利用,必須立足于天津的城市地位及各方面的實際條件,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繼續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近期以節流為主的方針,逐步達到從根本上解決天津市的用水問題[5]。

3.1發展節水型農業

3.1.1調整農作物結構,壓縮灌溉面積。小麥是天津的主要農作物,其用水較多。近些年來,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壓縮小麥播種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對緩解農業用水緊缺狀況起到重要作用。

3.1.2推廣澆灌新技術。天津市多數地區為淹灌、漫灌和溝畦灌,灌溉水的利用系數較低。因此要大力發展節水型灌溉,推廣噴灌、微灌和滴灌等技術,對現有灌區工程進行全面配套建設,推廣渠道防滲技術[6]。

3.2利用工程設施貯蓄降水

充分利用現有的工程設施,適當提高蓄水能力,調整蓄水工程的布局,提高徑流的利用率,以滿足農業用水的需要。天津的農業用水主要靠攔蓄地表水。現有的蓄水工程經過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管理,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蓄水能力。同時,還需要調整蓄水工程的布局,改變北部蓄水設施過少的狀況,減少地面徑流的損失。應充分利用北部薊縣、寶坻、武清、寧河4縣內總體積達113322m3的10個大洼,提高蓄水能力。興建農田水利工程應以興利為主,將抗旱與排澇相結合,充分發揮蓄水工程的效益。

3.3污水處理,一水多用

3.3.1污水灌溉。污水灌溉是我國目前一種用水途徑,因灌溉對水質的要求不高,污水稍經處理就可用于灌溉。污水隨意排放會污染水資源和環境,但用于作物灌溉就使其具有肥料價值,同時土壤能去除污水中部分污染物質。所以,使用污水灌溉既能緩解農灌水源不足問題,又能促進農業增產和改善環境。但對灌溉污水必須給予量的限制,灌溉污水量不能超過農作物的需水量和田間持水量。

3.3.2污水回用?;赜梦鬯梢杂糜阡撹F工業、化學工業、采礦工業、造紙工業和水泥工業。蒸汽發電工業、設備產品加工工業和采礦工業對污水回用潛力大,尤以冷卻、加工和水力輸渣程序為著。

3.3.3污水回灌。人工補給地下水已經廣泛用于控制地面沉降、阻止海水入侵及注入地下水庫補充水資源的不足等方面。但是,如果用高質量的水回灌地下,而最后在附近地區將其抽出,則失去資源化利用價值,導致用水的成本增高。如果將污水適當處理后回灌地下,不僅在技術上可行,而且在經濟上也較合理。公務員之家

3.4人工增水

進一步擴大從外引水的能力,增加和完善蓄水設施,提高調節能力,以滿足城市用水日益增長的需要。天津城市用水主要靠外引水。雖然引灤工程基本解決了近期城市用水狀況,但從長遠看,尚需另辟新的水源。中央已興建南水北調工程,引長江水到天津。在引灤水量不足時,可采取從黃河或其他地方引水的措施。

3.5海水淡化

在經濟和技術可行的條件下,積極利用海水冷卻和海水淡化技術。天津瀕臨渤海,海水資源豐富,應大力加強海水利用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實踐證明,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源,投資少,效益高,但要逐步解決海水對設備的腐蝕問題。雖然海水淡化耗能高、成本高,但其作為充足的后備水源,為了應付特殊情況下的急需,仍應積極籌建海水淡化工廠。

3.6合理開采地下水

根據目前勘察的地下水資源,可以積極開發和利用北部地區的地下淡水,改造和利用中部與南部地區的微咸水和咸水。應實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聯合調度,合理運用,并采取相應措施控制地面沉降。

參考文獻

[1]天津師范學院地理系.天津農業地理[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2]谷書堂.天津經濟概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3]邢嘉明,唐以劍,徐志康,等.京津區域生態地理環境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8.

[4]顧新洲,尹雅清,董曉敏.天津市水資源現狀及開發利用對策[J].海河水利,2008(6):5-6.

[5]張梓,王瑞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5):89-90.

[6]趙曉慎,劉劍.天津市水資源多目標優化配置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6(6):6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