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河水系綜合治理路徑
時間:2022-05-10 11:56:27
導語:談河水系綜合治理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在水生態文明建設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指導下,結合“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美化水景觀、發展水經濟、智慧水管理”的治理思路,以濱水空間為紐帶,帶動城市建設、促進文化宣傳和激活文旅資源,提倡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開展清漳西源水系綜合治理,利用系列綠色空間鏈接縣域文旅資源,提升濱水空間及周邊區域的經濟價值。
[關鍵詞]清漳西源;水系綜合治理;水生態文明;水利經濟
1工程區概況
國務院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全國各地掀起了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高潮,通過不斷實踐,總結出以“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美化水景觀、發展水經濟、智慧水管理”的綜合治理思路。涌現出京杭大運河杭州段[1]、南寧那考河[2]、大理洱海[3]等一系列具有示范意義的治理成果。左權縣位于漳河上游,清漳西源從左權縣城穿城而過,縣城主要位于清漳西源左岸,呈帶狀東西向發展。建于清漳西源上的石匣水庫,距縣城約5km,庫容為1723萬m3,是縣城及周邊區域的重要水源地。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時代背景下,石匣水庫與清漳西源為左權縣“依水發展、擁水興城”提供了良好的水資源基礎。目前清漳西源左權縣城區段已經完成了2.35km的堤防與兩岸濱河景觀帶建設,為城區居民提供了休閑、活動空間,具備了一定的城市形象展示功能。但與國內相對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應結合“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經濟、水管理”六個維度[4],對清漳西源水系進行綜合治理。
2水環境綜合治理理念的發展
河湖水系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空間,過去人們與水爭地、破壞水生態、污染水環境,引發了洪水災害,導致了水質型缺水,教訓是深刻的。治理河湖水系、合理利用水資源理念的發展總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水安全為主導的階段,為解決洪澇災害,在河湖沿岸填筑堤壩,汛期將水體約束在河槽內,保障生命和生產安全。第二個階段是濱水環境改善階段,在堤防保障了水安全的基礎上,人們逐漸意識到濱水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空間。通過開展濱水區域景觀提升,建設濱水風景區。第三個階段是水質改善階段,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排水體系建設的短板和欠賬帶來的后果不斷凸顯,水質惡化問題不僅影響著水體觀感,而且引發了部分地區水質型缺水問題。為保障水質達標,通過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管網完善接駁、雨污分流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初步扼制了水質惡化的勢頭。第四個階段濱水空間建設,在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越來越重視充分利用濱水空間資源,將河湖水系治理納入城市規劃發展進行通盤考慮,通過發掘濱水空間經濟價值,利用云端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智慧化、智能化管理運行維護,使得水系綜合治理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左權縣清漳西源水系,已分別開展了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以及水資源管理等工作,治理模式正在由第三階段逐步向第四階段過渡。
3左權縣清漳西源水系綜合治理分析
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背景下,水資源供給量是制約城市人口、經濟發展、產業構成等的主要因素。要在保障防洪、排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漳西源水系的水資源,促進左權縣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應當充分銜接《左權縣縣城總體規劃》,明確清漳水系在縣城發展布局中的功能定位,細化不同區段的功能屬性和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確戰略方向。
3.1蓄泄兼顧、統籌防洪體系與城市排水體系
水利和市政部門標準不一致,排水與防洪體系銜接不暢,一直是影響城市水安全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降雨事件發生頻次顯著增加[5],對水庫防洪能力、河道行洪能力、城市排水能力帶來了嚴峻考驗。為解決清漳西源左權縣城段上游的石匣水庫泄水、城市管網排澇以及周邊支流區間匯流的影響,應當統籌考慮城市排水、河道水系防洪及清漳西源防洪能力之間的關系,在治理過程中要蓄泄兼顧,不斷加強防洪體系和排水體系的統籌,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好的水安全保障。
3.2流域統籌、多管齊下,實現全域水質穩步提升
改善水環境應當抓住“污染在水里、源頭在岸上、核心在管網”的基本策略,確保各類污染源都能夠被有效收集。要針對農村污水治理存在的分散化、來水不穩定等特點,對村鎮生活和養殖污水、農田徑流面源污染等,逐步加強收集與處理;在技術可行的條件下,選取經濟節約的治理方案。同時還應注意城區排水管網的檢測與修復,特別是對于沿河截污箱涵,在大暴雨條件下可能存在的溢流風險,做好預判和應急部署。截止到2018年,左權縣對煤礦廢水、選礦廠廢水實現了零排放處理;縣城生活污水達到一級A類標準排放,應當逐步推動全域水質穩步提升。
3.3科學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清漳西源的石匣水庫至左權縣城區段,現狀河道尚未進行系統治理,兩岸為原始地貌,上游來流受石匣水庫控制。隨著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的發展,石匣水庫下游至城區段的生態治理勢在必行。水生態治理應當以科學為指導,開展系統的調查與充分的研究,對不同的區段進行功能定位,分別選取適宜的生態駁岸形式,避免采用傳統單一硬質駁岸。同時要對與河道相交的道路和管線進行整改,避免阻礙行洪。制定科學方法進行生態駁岸建設、水生動植物配置、生態基流調度。
3.4重視濱水空間的經濟、文化與生態建設
濱水空間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活動休閑場所,同時也是重要的文化宣傳窗口。如杭州西湖、京杭大運河揚州段與杭州段以及南京市秦淮河,均成為展示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載體。左權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全國頗負盛名的“歌舞之鄉”,素有“民歌的海洋”“小花戲之鄉”的美稱,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山西省民間藝術之鄉”,同時也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總部所在地。在治水過程中,應兼顧考慮濱水景觀帶對展示區域文化的重要作用,以現代化的景觀營造方式,展示左權縣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讓本地居民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讓外來游客對左權縣留下更加美好的印象,把清漳西源水系的濱水空間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水系作為帶狀綠色空間,能發揮紐帶作用,激活區域文旅資源,通過合理規劃和打造旅游線路,完善旅游產品,滿足各類消費群體需求。在水系整治過程中,要同時考濾周邊區域經濟價值的發掘,與城市建設項目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以提升周邊區域的價值。
3.5全面推進河長制
2018年以來,左權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完善了河長制信息報送制度和村級巡河制度,并編制了綜合整治“一河一策”方案,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河長制管理模式。隨著水系治理的推進,水系管理銜接了市政、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多個專業門類,河長制的職責和工作內容逐步擴充。為實現水系的高效管理,一定要實現河長制管理平臺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立管理機構與多專業領域專家的協作機制。
4結語
左權縣將開展一系列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這是提升濱水空間價值、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結合縣城發展規劃進行統籌考慮,細化水系功能定位,在保障防洪排澇安全、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的基礎上,科學謀劃水生態治理手段,充分發揮濱水空間的城市形象展示功能,優化濱水景觀帶打造,利用系列綠色空間鏈接縣域文旅資源,提升濱水空間及周邊區域的經濟價值,反哺水系治理的投入,實現可持續發展。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多種手段,構建河長制管理智慧平臺,為水系的綜合治理、建設和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建國,楊俊宴.歷史廊道地區總體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探索———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案例[J].城市規劃,2017,41(8):65-74.
[2]趙亮,汪園林,李林,等.那考河(植物園段)黑臭水體整治與全流域海綿化建設模式[J].中國給水排水,2019,35(22):1-9.
[3]周靜,姜鵬,張惠強.洱海生態治理的主要挑戰和村鎮市聯動的創新應對舉措研究[J].小城鎮建設,2016,323(5):84-89.
[4]李彬,勾朝偉,郭柱,等.武漢市北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探討[J].長江技術經濟,2020(2):35-40.
[5]IPCC.Specialreportonglobalwarmingof1.5℃[M].U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8.
作者:李斐 單位:晉中市水利局
- 上一篇: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現況與管理途徑
- 下一篇:新時期智慧水利建設效果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