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建設在經濟發展的作用
時間:2022-01-27 03:16:06
導語:水利建設在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水利供水工程與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不單單知識滿足于溫飽,而是更加關注于生活質量,其中是否可以喝到讓人放心的安全生活用水,成為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城市居民的飲用水既包含水量的問題,也包含了水質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加強興建引水,城市年供水能力已經達到500億立方米,緩解了我國城市的供水問題,經濟效益總值已經達到了400億元。
二、水力發電建設加快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
水力發電作為無污染、見效快的一種能源形式,已經成為我國電力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我國無論是年發電總量還是水電撞擊總量,都處于世界的領先位置,一些農村利用自身優勢,修建的小水電建設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三峽樞紐工程、小浪底樞紐工程的完工,以及一大批在建或者待建的水力發電工程,都預示著我國水力發電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三、水利建設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水利工程設施保障了社會安全并促進了社會發展。如果防洪工程沒有做好,不僅僅是百姓的人身安全以及農田淹沒的直接威脅,還會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灌溉除澇工程的開展促進了我國農、林、牧、副、漁各個行業的全面發展,極大豐富了市場的農副產品供應,為繁榮市場經濟,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水利工程建設的環境效益主要體現在水利工程設對生態環境起到了改善和保護的作用,使整個大的生態環境向良性方向發展:改良土壤、美化環境、調節并改善地區的氣候,大大降低了災害的發生頻率,為百姓安居樂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四、水利建設對城市和工業發展的影晌
城市的發展以及現代工業的進程都依賴于水資源。城市的發展國模越大,人們對于水的要求和標準也就越高,城市不單單要保證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的供給,還要為城市的旅游業、商業活動以及娛樂活動提供充足的水源;在工業生產中,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洗滌、水冷卻、很多工藝流程都離不開水,因此水資源的供給量決定了城市和工業的發展規模。我國城市和工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在我國,仍有300多個城市有缺水的現象,在其中有100多個城市屬于嚴重缺水,有的城市日供水能力只能達到城市用水量的7成左右。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北荒漠地區以及東部的沿海地區,這些條件的束縛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發展,使其發展受到了制約。
五、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資源的變化與生態環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是處于一個系統中相互依賴又相互制約的關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水資源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水質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
泥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水中的泥沙可以使得肥田造地、以固堤防,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可以較好的增加土地資源。不利的是:當水中的泥沙超過一定的標準時,河流會使河道發生沖淤變化,使得周圍的生態環境發生改變。
(二)干早缺水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
在我國水資源分布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水資源華北、西北都是屬于比較缺乏的地區,這些地區生態系統是十分脆弱的,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人口幾局、經濟發展、使得這一地區的水資源進一步短缺,進而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面積不斷增大;一些內陸河、內陸湖以及一些小水庫的水體面積在不斷縮小,在一些干早、半干早的地區,湖泊、水庫及河流中下游的河道甚至出現了干涸、消亡而淪為荒漠;人們為了抗旱救災,對地下水過分開采,使得水源枯竭,并導致地表下沉。
(三)洪澇災害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水資源年度與季度內降水不均勻而發生了洪澇災害,我國原本就不太樂觀的生態環境更是雪上加霜。洪水可以沖毀堤防、城鎮和良田,洪水帶來大量的泥沙使得河道淤積并造成改道。洪澇災害還會導致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使土壤鹽漬化,對生態環境造成災害性影響。
本文作者:張洪工作單位:長春市新立城水庫管理局
- 上一篇:煤企思政工作對安全生產的意義
- 下一篇:煤礦自動化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