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09 04:14:02
導語: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家經濟發展實踐已經證明農業發展程度必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近年來國家將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目標,并極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田水利工程是保證農作物產量、農民基本生活的保障,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了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然而在風險管理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對新形勢下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進行分析,認為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是水利建設的核心,科學的管理措施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新形勢;政府;農田水利;項目;風險管理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對農業的關注度明顯增加,用于農村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也不斷的加大,然而由于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較為復雜,同時具有系統性、動態性等特征,導致項目建設時存在較大的風險,而這些風險管理卻比較薄弱,導致由于風險管理不善所導致的損失巨大,政府“公信力”降低,并且不利于農村水利建設事業的科學發展。
1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中的問題
1.1忽視風險管理,管理意識淡薄
政府在對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進行建設時,往往投入較大的資金與人力,然而卻經常忽視項目的風險管理。部分管理人員甚至對風險管理毫無概念,更不用說去真正的實施管理。部分水利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中,也缺乏項目風險控制與分析的具體內容。項目建設與實施過程中,尤其是當資金較為緊張時,大部分的項目建設與管理者不愿意將資金投入放在風險管理上,以至于水利建設出現各種問題。同時較多的農田水利管理者根本就不了解風險管理的后期效應,如通過風險管理能夠規避多少經濟損失、帶來多少經濟效益等。
1.2風險管理能力差,風險管理內容了解空白
人們普遍認為農田是水利建設尤其是近年來較大型水利建設的實施,具有風險高、投資周期長等特定。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政府管理者雖然知曉需要風險管理類,然而由于缺少相關知識的學習與了解,并不了解如何去辨別風險、評估風險與控制管理風險,部分管理者甚至在風險管理內容方面屬于空白,在具體的工作個過程中,僅是憑借以往的經驗,導致無法找到風險源,更好的規避和控制風險。
1.3動態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體系不健全
農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因此國家給予足夠的重視,近年來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新目標,因此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不斷增加,政府部門也更加重視水利建設的前期評審、中期檢查和后期的驗收工作以保證農田水利項目的順利實施[1]。然而由于缺乏可行的動態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管理者無法控制、預防風險的發生,一旦出現風險事件,項目的預期目標就難以完成。
2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的必要條件
2.1治理信息不對成是風險管理的前提
引起項目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F代化農田水利建設的步驟較多,從建設前的立項審批、工程預算、勘察設計、企業招標、簽訂合同到建設過程中的施工管理、工程監理、資金使用和最后的竣工驗收與工程決算,其中任何任何一個環節,每個牽涉單位與人員都可能會對項目目標的順利實現產生不利影響,這些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就成為了政府項目管理的風險點[2]。因此政府部門要實現農田水利項目的風險管理,就必須要準確掌握所有風險點上的信息,并對這些風險點進行識別、評估和監控,從而保證信息對稱。依照信息不對稱發生的時間可以分為事前不對稱和事后不對稱。其中事前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不公平競爭、劣貨代替好貨等問題,部分腐敗者在這層“隱身衣”的保護下貪污受賄,嚴重影響政府信用。時候信息不對稱會導致申報主體事后違約、水利投資效率低、行政監督難度大、評估難度大等問題。政府部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預防其危害,就需要對農田水利項目的評審制度進行完善,并建立完善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決策信息公示與聽證制度、項目的激勵、約束制度以及改進支持方式,提高公眾參與與監督,構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機制,以提高行政監督的有效性,減少政府損失。
2.2風險識別與評估是風險管理的基礎
在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客觀無法避免的風險因素,然而對于一些主觀因素所引起的風險則是有原因與條件可追溯的。依照風險的特性,大部分風險可以識別、評估與衡量。即使是少數客觀因素所引起的風險,也可以通過建立預警系統,從而減少預防和應對風險的盲目性,盡可能的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風險識別是風險評估與控制的基礎,常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樹分析法、核對表法、專家調查法等,通過識別風險時間的來源,來估計風險可能發生的時間、次數與可能帶來的損失、嚴重程度,從而根據主次順序,從整體出發,弄清風險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為風險管理技術的制定提供基礎。
2.3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是建立風險管理的核心
信息論、行為科學、系統論和控制論等現代管理理論為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奠定了理論基礎,網絡計劃、信息技術、預測技術、排隊論等現代管理辦法為風險管理提供了方法,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快速發展能夠促使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進一步優化,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和動態的風險管理體系。政府部門要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對項目失敗的原因、發展規律等進行性分析,并及時的矯正,建立完善的預警流程、構建風險預警評價系統與模型,規避風險誘因因子,從而遏制風險事件的發生、遏制項目風險的發展。除了建立風險預警外,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應該對已經識別的風險進行跟蹤,監控殘留風險,識別新出現的風險,通過定期評估、審核檢查等方法,監視農田水利項目風險的起因、前兆和現象等,對水利項目的進展和項目環境進行監視,從而不斷優化決策,動態平評估風險并制定相應的措施。
3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控制的具體方法與對策
3.1加強項目風險管理規劃
風險管理體系要實現成功運作,在管理過程中就必須要完善風險的管理流程,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組織,并對項目管理初期的風險管理計劃進行分析與制定。
3.1.1項目評審。通過項目評審,相關部門要重視項目風險預測和應對方面的內容,對于一些風險過大、與投資標準不符的項目進行篩選并淘汰。對經過篩選并合格的投資項目,則需要識別項目風險,掌握風險對項目的影響,并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方法從而盡可能的分散或規避風險。為以后的規劃與設計工作提供反饋,使項目在規劃與設計階段就采取預防風險的措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并為項目施工、運營制定風險管理應急計劃提供依據。項目風險管理部門與人員可對風險的相關數據與資料進行整理,以便未來更好的進行項目管理。
3.1.2若沒有完善、健全和穩定的組織機構,風險管理活動就無法高效運行。因此,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還是項目施工單位都應該成立專門用于風險管理的機構和組織,并由專人來負責項目風險管理的權責。3.1.3現代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存儲和共享更加方便。因此次政府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可運用網絡技術來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共享社會資源,從而及時、準確的獲取在建設過程中項目風險的相關信息、知識等[3]。
3.1.4建立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預防風險發生是前提,然而當風險發生后,相關部門必須要依據風險的性質、危害等來采取相應的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來保證人民利益,減少人民損失,依法懲處違法行為。
3.2構建農田水利風險管理的保障機制
農田水利項目的建設涉及到多個部門與機構,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政出多門,業務職能重疊,因此要對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保證農田水利項目風險的有序展開。為了保證項目風險管理的順利完成,預防農田水利項目管理部門和執行者出現違背道德、規范行為的出現,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與問責機制;同時針對監督主體多、責任劃分不清的現象,紀檢監察部門可建立財政、水利、農業、審計、建設主管、稽查各司其職的監督管理體系。在對政府績效進行評估時,可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質,從而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并進行有效的調整。
3.3推進項目管理代建制
在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引進中,政府部門是主體,容易導致部門壟斷與腐敗現象的出現,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可引進市場競爭機制,推進項目代建制度,通過招標、委托的方式來實現項目管理與建設的外派。在政府主管部門建立專項風險管理機構、社會化風險管理機構的項目主體風險管理機構等,共同實現風險管理。政府風險管理機構只對建設單位提供服務而無資金聯系,從而保證農田水利項目的市場化運作。
4結語
水利建設是保證農業快速發展的基礎,因此政府部門要提高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水平,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和規避風險,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評估系統和防范系統,從而保證農民基本利益的保障,實現我國農業科學、健康的發展。
作者:張正向 單位:靖遠縣水務局
參考文獻
[1]肖俊奇.建立政府投資項目信息公開機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1,2(1):15-20.
[2]張新紅.新時期農田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6,(7):28-29.
[3]鄭家喜,王姣,聶磊.政府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2,(8):59-64.
- 上一篇:分層管理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 下一篇:水閘施工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