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論文

時間:2022-12-07 11:18:15

導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對河流資源的管理和建設生態河流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現狀來加強對我國河流資源的保護。

關鍵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管理;生態水利建設

我國河流在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是管理體制不規范,管理意識薄弱,從而造成河流的污染問題。建設生態河流,要設計好生態河流,需要對河流的綜合因素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合理設計,保證其生態環保性。

1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的問題管理

1.1責任劃分不明確的問題。河流流經的區域較廣泛,管理過程中需要很多部門進行協調。由于管理部門對管理權限的理解存在差異,很多管理部門都從自身利益出發,造成在管理工作中出現很多相互依賴和推脫責任的現象,各部門進行配合管理時,就無法實現協調性,這樣開展河道的管理工作,將會影響到工作效率。[1]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在河流的污染中,主要是一些主城區的河道污水排放和一些支流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河流的污染指標超過標準,此外,還有生活垃圾排放問題,這種固體的生活垃圾再排放到河流里,會引起河流的堵塞問題。(2)對河岸的景觀造成污染,這種行為主要表現在對景觀的破壞,或者對河堤的破壞,這些都會導致相應的設施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1.2環保意識的缺失。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進行水利建設過程中要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在很多河流治理段中,出現了只針對河流工程的治理,主要表現在工程項目的投入中環保投入比較少。這種管理模式會造成很多生活垃圾倒入河流,造成嚴重污染,同時引發嚴重的飲水問題。該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在對河流進行管理時缺乏環保意識,沒有相應的保護措施,與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相違背,因此要有正確的河道治理意識。1.3河道改造中的不規范問題。在很多地區的河道改造工程中,相關部門在改造中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導致河道的基本功能缺失,主要表現在對生態功能的加強改造,這種不科學的改造方法使河流的生態調節功能減弱,這樣就會導致河流合理的自我恢復能力和生態抵抗能力下降。過度改造是一種不科學的表現,因此在對河流進行施工時,就必須進行好規劃工作。

2生態水利的應用

2.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構建水生植被。構建水生植被就是還原水域的原生態,所以在進行治理時就可以采用人工種植水生植物的方法,選取對象包括睡蓮、苦草、金魚藻、黑藻、范草等水生植物,它們都具有改變水質的功能,其主要表現在對水中的氮、磷、鉀的吸收,降低水中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此來凈化水質,達到保護水資源的效果。2.2生態河堤的建設。生態河堤的建設要使用人工護岸的方法來進行,河道和河岸在進行水分和空氣進行交互調節時,需要將河堤改造成生態河堤。在建設河堤時,就需要對河道進行科學布局,即要考慮好河道的中心線,再以這個為前提,綜合考慮河道的形態、水體勢能和河道周圍的環境等影響因素,再進行設計。比如在設計河道的形狀時,要考慮過流能力、河道寬度的控制線以及軸線等,進行精準測量和計算,考慮好各個要素的影響,預留河道配置可變空間。在河道的兩側設計中,需設計一些淺灘,其目的在于能夠增加眼見的寬度感,同時擴大河道淺水區域的空間,有利于提供水生植物的棲身地,以提高食物鏈的方法來改變生物鏈。2.3自然河流建設。2.3.1建設的原則。自然河流建設要采用自然化為主的原則,沒有絕對固定的建設原則。要盡量采取順應自然環境的建設方法,利用自然的動力來治理河道,使其能更加接近原生態環境。2.3.2自然河流建設方法。在分析河道組成時,可將它們分成2種:河道治理和河道護理。河道治理主要是對河道流路進行治理、河床進行治理,最終實現自然河流的狀況。在護岸治理中,選用生態水利方案來構造自然型生態護岸,并實現對河道及周邊環境的生態化建設,為河道的自然生態發展打下基礎。

3結束語

河道管理中的問題主要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意識的問題,解決好這2個方面就可以解決好河道的管理問題。建設生態河道主要是對河流進行有效保護,以此來實現生態河流建設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管理和生態水利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8(01):93-94.

作者:張玲 單位:東??h山左口鄉水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