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水利建設如何助推脫貧攻堅

時間:2022-02-21 09:37:55

導語:討論水利建設如何助推脫貧攻堅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討論水利建設如何助推脫貧攻堅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了某縣水利脫貧項目現狀,分析了水利扶貧中常見的重要問題,詳細提出應以建設民生水利為中心,進一步規范水利扶貧項目格局,保證定時做好水利脫貧攻堅的項目任務。

[關鍵詞]新時期;水利項目;脫貧攻堅

當前,該縣水利建設項目整體薄弱,由于水致貧情況依舊較為明顯,民生水利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重視民生水利,優先處理貧困民眾“飲水安全”情況,為得到穩定脫貧帶來大量水利保證。

1項目概況

縣域境內讓支黨河、嘉峪河和四郎河劃分成“思塬三川”,平均海拔約1.4km,年平均溫度9.6℃,年降雨量101.14cm,無霜期大概166天??h域總面積1319.6k㎡,耕地2.86萬h㎡。戶籍總人數24.56萬人,常住居民18.38萬人。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數量9699戶39007人,直到2018年末剩余貧困人數580戶2140人。當前,該縣建了泵站項目48座,小電井272個,機井311個,骨干灌渠長為39.3千米,合格堤防23.898千米,已處理河段長為31.09千米。

2常見問題與原因介紹

該縣水利建設項目取得了良好成績,但在起到推動脫貧攻堅作用方面依舊有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2.1水資源開發及應用率很低。縣域中包括支黨河、嘉峪河以及四郎河,水資源比較豐富,但這類水資源整體開發及應用率很低[1]。全縣依舊存在經濟長遠增長和資源型缺水、項目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共存的沖突及現狀,水資源供求矛盾仍然明顯,水利助貧瓶頸尚待處理。2.2抗汛抗旱救災情況。嚴峻水環境時空分布不勻,夏秋降雨多、冬春降雨少,地面徑流驟漲突落,有雨就澇、沒雨則旱,水旱災害經常交替出現,且災害頻率大、連續時間長、受災面積大、受損嚴重,抗汛抗旱救災情況依舊嚴峻,有些由于水旱問題致貧返貧情況依舊十分常見。2.3水利設備需水能力較弱。當前,縣域中只建了兩座水庫,全都是中小型水庫,水環境調蓄能力較弱,地區性、項目型缺水較重,很多耕地缺乏基礎的灌排條件,田間由于水影響產量情況相對明顯,民眾發展富民行業水資源無法獲得足夠保障,抵抗旱災能力很差,富民行業發展比較困難,較大限度上影響到全縣人口脫貧攻堅的腳步。2.4水利建設匹配資金稀少。該縣市傳統農業縣,第二、第三產業建設比較遲緩,經濟總量很小,財政收益來源窄小,水利建設活動缺少資金支持。就算是上級水利修建工程,通常均要地區配套經費[2]。該縣在水利修建工程資金配套方面,財政負擔很大,配套經費落實較難,極大影響到水利修建項目的開展,水利脫貧作用的突出受制較大。2.5專業科技人才較為稀少。水利部門屬于一個技術性很強的部門。近幾年,伴隨脫貧攻堅項目的始終推進,該縣縣委、縣政府創建了很多民生水利項目,但在項目實施過程,十分缺少專業技術人才,已經極大影響著水利項目的實施與開展。

3推進水利扶貧的途徑

3.1加速水利基建設施創建。針對緊張的財政負擔與重要的脫貧攻堅工作,要基于水利薄弱過程與貧困對象“飲水安全”情況,以采用新建、配套與改造等途徑,完善水資源時空分配。建議促進農村地區提效增容改建,建立大量綠色小水電站,且實行飲水安全加固提升項目,探究發展貧困鄉連片統一供水,強化鄉村供水項目水源維護、水站改造、配套延展、水質檢查與運行維護等,提升統一供水率、自來水推廣率、水質合格率與供水保障率,促使地區水服務平衡化。3.2加強節水維護力度。在制度安排方面,盡量頒布綱領性政策,水務部門要結合發改部門制定《全縣節水行動實施計劃》,該計劃要包含縣域中重要河流域的水量控制及配置規定,河流域的生態復原與治理方法等,如實施“河長制”。計劃要報送縣政府探討,在全縣推行實施。3.3開發水利生態養殖項。水庫修建是保證水源蓄水的重點。應全面處理庵里水庫,更好保證長遠供水,保證其不僅可以補充缺水源的問題,還可以為其他水利項目的修建帶來水源保證,并推進水利生態養殖項目的開發[3]。根據河域的地理條件優勢,把水利扶貧融合至現代生態養殖方面,全面開發生態養殖。研究發展充滿地區特征的水產物種,并配套建設水食品初加工扶貧工廠,推動縣域水食品品牌培養。而且,加速發展鄉村電商,營造有產不滯銷環境,使大量的貧困人口享受水利生態項目收益,擴大水利生態養殖項目,加速脫貧攻堅腳步。3.4穩定實行水利移民項目。有些地方地形環境繁瑣,對生活在水資源緊缺、生存環境嚴峻區域的人民,應遵循政府指引、民眾主動的原則,穩定實行水利移民項目,如“異地扶貧搬遷項目”,完全處理困難民眾的飲水安全現狀,盡量移民美麗家園,支持移民擴展增收途徑,保證移民脫貧。3.5加深水利核心領域變革。加深水利“放管服”變革,加強事中、事后監控,保證行政服務效果與水平明顯提高;推動農業水價整體變革,在農業水價、耗水補貼方針及節水獎補等層面探究形成新制度;組織水土保持“用獎代補”試點項目,不斷增強政府水土維持主體職責,集中社會力量與民眾參加水土流失處理活動。3.6強化水利產業能力發展。首先,強化法規制度制定,制定《水法》、《抗洪法》、《河域管理條例》、《農鄉飲水安全保證條例》以及《水庫大壩安全控制條例》等合理建議。其次,積極推動大型水利計劃編制、審核、引發實行工作,強化保證國家水安全頂層規劃,建立抗汛抗旱水利提高項目整體計劃。最后,實行新時期水利人才革新行動方案,注重貧困鄉村水利人才培育,組織進行全縣水利產業職業能力比賽,提高水利專業水平,為水利扶貧帶來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段瑛.淺談新時代水利建設如何助推脫貧攻堅工作——以甘肅省正寧縣為例[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8):92-93.

[2]“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專題報道[J].中國水土保持,2019(08):1-12+32.

[3]本刊編輯部.全力打好水利扶貧暨深度貧困地區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J].河北水利,2019(03):1.

作者:史開瑜 單位:畢節市水電安裝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