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法治建設途徑與效用

時間:2022-03-24 08:54:06

導語:水利法治建設途徑與效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利法治建設途徑與效用

近年來,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水利法治建設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對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加強水利法治的建設尤為重要,是引領及加快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

當下,水利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可從兩方面體現,其一是掀起了民生水利建設的熱潮,促使水利工程體系更加完善,例如防洪、供水等;其二是水利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使得水利法治建設和水利治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但目前人們對水利立法的認識處于“現行法律法規多,但好像不夠管用”階段;經調查發現,我國關于水利行政的法規共有21部,關于水利部門的規章共40余部,與其他領域的行政法規相比,數量較多。

對于“好像不夠管用”這一觀點可體現在節約用水、地下水管理、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領域中,一直沒有行政法規予以規范,繼而難以滿足水利立法、執法的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應結合水利改革發展實際情況,客觀修改行政法規,并且基于此,做好水利治法的執行工作。該書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為“水權改革”,主要介紹了我國水權之路,重點分析水權改革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水權制度建設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水權制度建設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為“水利執法”,基于“水資源法律制度現狀”、“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立法對策”、“南水北調工程運行管理的立法對策”等執法制度,系統地梳理了水資源法律制度現狀,分析近年來水利立法的進步及不足,再提出完善建議。第三部分為“水利改革”,基于特大地震、冰凍災害水利應急管理機制下,解析了現存問題,且提出了相應完善對策。此外,根據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試點,總結了其經驗。第四部分為案例評析,從案例入手,分析水政監察過程中典型案例的法律適用情況?!端畽喔母锱c水利法治之思》(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版)一書由陳金木、吳強編著,以保障和服務水利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全面加強水利法治建設,旨在于完善水利執法體系的建設。總覽全書,有兩大特色,概述如下:一、水權改革所面臨的問題經調查發現,水權改革進展之所以比較緩慢,其原因在于五方面,其一是水權基本概念多,例如憲法和法律中采用了水流、水資源、水資源所以權、取水權等,再如中央文件采用了水權、水流產權、水資源使用權及用水權等。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不同人對其理解大不相同,這樣一來,會給水權改革工作的研究和推進帶來不利影響;其二是受水資源特性的影響,開展水權改革十分困難,因為水資源具有流動性、隨機性、多功能性及利害雙重性等特征,實施水權改革時不僅需要統籌流域上下游的關系,還需協調好漁業、供水、發電等資產用途關系;其三是受水資源資產管理基礎薄弱的影響,可明顯增加水資源管理轉型難度,就目前而言,水資源是按照資源管理的思路設計制度,并不是按照資產管理理念設計,所以資產管理基礎相對薄弱,增加了轉型難度;其四是各個地區的水權改革需求大不相同,會進一步增加水權改革的復雜性;其五是水權的法律依據不夠充分,阻礙了水權改革的深入發展。以上五點充分表明了水權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具有階段性、區域性、復雜性等特點,所以在推進過程中應做到積極穩妥,且根據其階段性、區域性、復雜性等特點展開研究,繼而使得研究結果具備可操作性的同時,具有前瞻性。二、建設水利法治的建議和效用在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基礎上,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治水思路,即將傳統水利治理轉向現代水利。而實現水利的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及可持續發展前提在于“以人為本”、“水人和諧”、“建管并重”?;诖耍髡咴跁械谒牟糠?,重點介紹了案例評析,通過對案情的分析,力爭對水政執法有所裨益。

例如違法占用河道,隨意丟棄渣土等情況的發生,不僅會對河勢穩定造成不利影響,而且會妨礙河道的行洪安全,最終破壞水生態環境。該問題在《水法》、《防洪法》等法規中明確規定是一種禁止行為,所以水政監察大隊可依法對其進行相應行政處理,這樣一來,不僅保障了河道行洪的安全,還維護了法律的權威。總而言之,《水權改革與水利法治之思》一書緊緊圍繞著水權改革、水利治法、水利改革三方面展開論述,具有觀點新穎,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能為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劉妍 單位: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