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地區水利治理規劃
時間:2022-07-01 04:29:38
導語:淺談地區水利治理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本概況
1.氣象灌云縣處于暖溫帶南部邊緣,季風型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3.6℃,平均無霜期206d,年日照平均2417h。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38.4mm,年際間變化較大,季節間變化明顯,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6、7、8三個月,占全年降水的70%,年平均蒸發量1660mm,蒸降比1.73。2.水系西部崗嶺地區受其地形地貌特征的影響,水資源匱乏,境內的九條河流分別為東西流向的塘溝河、小青河、上嶺河、沂北小排河和千斤溝、友誼溝、龍下路溝、牛青溝、姚溝河,以及南北流向東護嶺河、西護嶺河、黃大澗、青年溝、婦聯河、客水河和叮當河,除叮當河為灌云縣居民飲用水水源,蓄水量較多外,其他河流正常水位在2.0m左右,和河岸高差較大,正常水深在1m左右,存水量極少。3.土壤植被灌云縣西部南崗、陡溝、龍苴三鄉的崗嶺地帶土壤主要為棕壤及砂姜黑土,其中棕壤面積為9.16萬畝,占總面積5.2%;砂姜黑土僅有0.435萬畝,分布在崗嶺四周平原湖田。受區域地形差異的影響,崗嶺地區植被分布呈現出多樣性,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山芋、花生、大豆、油菜、芝麻、綠豆等,嶺下蕩田栽種少量水稻,林木類主要有榆、槐、桑、楊及臘條等,各類雜草野花遍生,對保護水土起到重要作用。4.主要地質情況為巖層上覆蓋厚1m至4m的巖層風化而成的棕壤,緩坡地形由于受到黃泛影響,表面覆蓋著黃泛沖積物,土壤為中性。崗嶺地區地質條件屬兜漿土壤,地表土層土壤中含砂石成分較高,是典型的薄土,易澇易旱,以旱為主,地表土層在1m左右,不宜改成梯田,也無法大面積平整。5.鄉鎮人口及經濟狀況灌云縣崗嶺地區轄3個鄉鎮,總人口15.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10萬人,非農業人口3.96萬人。灌云縣崗嶺地區2010年實現國民經濟總收入12.34億元,糧食產量3.18億斤;人均收入6576元(按常住人口計算)。6.種植業情況灌云縣崗嶺地區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基本為一年兩熟制。小麥~水稻、油菜~水稻、小麥~玉米等是本區的主要輪作模式。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和發展,大棚蔬菜、瓜果、林木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日益擴大。灌云縣崗嶺地區耕地面積約18.86萬畝,水稻種植面積6.1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2.6%;雜糧種植面積11.92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63.2%。
規劃思路
由于西部嶺地、低山區,地勢起伏相對較大,引(提)水困難,當地水源少,往往需要多級提水灌溉的特點,因此,水源問題是該區農田水利的首要問題,必須優先解決。為進一步改善崗嶺地區農業水資源的利用狀況,提高除澇供水能力,保護生態環境,保障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安全,提高農業用水保證率,為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提供支撐與保障。以農村防洪除澇工程、灌區節水改造、灌區末級渠系、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農村河道疏浚、山丘區小流域治理、水管理、種植業布局調整等項目進行全面規劃。崗嶺地區規劃格局擬按“以塘壩為點、以溝河為線、以崗丘為片”展開,同時進行主要輸水線翻新改造,結合老塘壩擴建改造,同時對條件較好的石塘進行改造建設,為崗嶺地區增加應急灌溉水源,同時建設以小型水源工程(泵站、塘壩)新建改造為基礎、控制性灌排溝渠工程配套和改造為重點的崗嶺水利工程,并因地制宜地推進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
建設任務
灌云縣崗嶺地區綜合規劃的主要建設任務包括:小型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澇工程和田間工程。一是小型水源工程。新建和改建塘壩31座塘壩(新建塘壩4座),可新增庫容374.4萬m3,有效庫容達到499.4萬m3。拆、新建和改造小型灌溉(含灌排兩用)泵站154座(其中新建7座),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積9.83萬畝。二是灌溉工程。對灌溉渠系進行襯砌、對渠系建筑物進行更新改造。共襯砌各級渠道428.76km,新建改造建筑物5419座。三是排澇工程。疏浚鄉級河道土方831萬m3,村莊河塘446萬m3。對排水建筑物進行更新改造,排水溝整治494.2km,改造拆建排澇泵站17座,新建排澇站6座。到2020年,圩堤全部達到10年一遇以上排澇標準,改造圩堤工程量土方139萬m3。灌云縣崗嶺地區工程規劃總投資為2.68億元,其中水源工程投資0.78億元,灌排溝渠及其配套建筑物改造等1.3億元。通過以上規劃的實施,使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達到94.33%,節水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91.92%以上,田間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達到90%以上,灌溉保證率達到75%以上,水土流失整治面積9.495萬畝、治理率100%。
通過崗嶺地區修建塘壩、排灌站等措施,蓄住“天上水、引用溝河水”,實現“澇能排、旱能灌”,同時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將高程17m以上的耕地改造為林地、果園或茶園,為高效農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全面提升灌云縣崗嶺地區水利基礎設施水平,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推進灌云縣一條嶺地區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本文作者:黃海霞陳兵姜波朱蓮侍曉冬張富春孫達工作單位:灌云縣水利局
- 上一篇:地下水動態監測與規劃研究
- 下一篇:商務系統安全生產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