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討
時間:2022-01-21 11:06:51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對于以后各門學科的學習,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往往因為一些學生能力的差異,或者某些學生智力開發較晚等客觀原因,致使一些學生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進而導致一些學生數學成績較差.因此,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整體進步的問題,逐漸受到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視.于是,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漸漸被數學教育工作者所青睞.簡單地說,分層教學就是根據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情況,因地適宜,尋找有效的教學模式,其對于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共同進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充分地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加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該教學模式對于優等生有著保護的作用,對于中等生有著促進的作用,對于學困生有著補充的作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分層教學模式,可以使全體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獲得正面的教學體驗.最重要的是,分層教學的那種兼顧全體、分層優化、強調全體參與的精神,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而教師則成為聆聽者,促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活躍、高效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1.根據成績和能力差異,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
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獨立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但要注意這種分層并不是一直不變的,要定時對分層進行調整,這個調整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平時測試的情況來調整.劃分的標準可以為:將具有較強的數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劃分到A類學生中;將有一定的數學分析能力,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欠缺的學生劃分到B類學生中;將那些數學基礎較差、能力薄弱的學生劃分到C類學生中.
2.根據分層制定有層次的教學內容,把握好重難點的講解
課堂內容以課標規定為中心,教學中以課本為主,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技能上.教學內容兼顧到每一個學生,以中等生學會、學困生基本學會為目標.例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時,在預習指導階段,可以參考以下學習流程:(1)要求學生獨立地學習課本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識點;(2)通過對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知識點的預習,能夠驗證數據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實際意義.這樣的分層教學模式,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達到在交流中進步,在交流中成長的目的.
3.課堂按照問題難度梯度進行提問,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學課堂分為一定難度性、中等型、簡單型等.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分類抽答的方法,給中等生、學困生回答的機會,當他們回答的問題有錯誤時,要耐心地分析原因;當他們回答的問題正確時,要給予他們適度表揚,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按照難度梯度提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寬闊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感受到正確回答問題后的自豪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都能得到鼓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將課堂練習分難度梯度提問,使課堂教學高效化
在課堂練習中,可以嘗試讓學生獨立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習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練習,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在掌握好基礎知識后,要及時鼓勵學生提高練習習題的難度,向更高的水平進發.
5.課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課后作業
根據分層狀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課后作業.檢查作業時,要注意學生寫的課后作業是否符合該學生的水平狀況,對于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指正.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因材施教,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作者:徐京津 單位:江蘇如東縣岔河中學
- 上一篇:高中歷史教學反思10篇
- 下一篇:初中數學教學中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