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4-27 10:56:55

導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兼顧對學生知識和素質的培養而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因此,數學教師需要立足于當前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辦法,進而使這一教學模式不斷得到完善,促進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數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隨著合作學習等新興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初中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效并不明顯。

一、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來完成教材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的一種課堂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被動接受的方式相區別。這種課堂教學的模式著眼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且能有效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但是在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當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問題。首先,就在于小組之間學習能力的不均衡問題。在這種課堂模式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來完成自主學習。在這一過程中,雖然以學生為主體,但是需要教師整體把握課堂教學進度,完成相應的教學計劃,每一節的數學課堂都需要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但是在實際的合作課堂上,由于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所差異,在數學基礎知識和能力上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每一位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是不一樣的。而教師在分組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導致能力較弱的小組拖慢了整體的教學進度,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率和質量[1]。其次,學生普遍缺乏合作意識,使合作學習的優勢受到了影響。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來說,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過程超出了能力范圍,在沒有其他成員幫助的情況下很難跟上整體的自學進度;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如果不對完成小組自學任務進行合理的分配,那么配合其他學生的進度必然會導致自身的效率受到影響。所以合作學習的關鍵就在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交流溝通和分工合作。但是習慣于傳統數學教學課堂的學生往往并不能迅速地形成這樣的合作意識,以致合作學習名存實亡,在合作的形勢下仍然是每個小組成員單打獨斗的學習。最后,當前初中教學中的評價制度與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出現了明顯的沖突。而及時的教學評價對教學的完善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這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深入發展,影響了數學教學的進一步完善。針對當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實行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要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克服這些缺陷與不足,更好地為學生服務[2]。

二、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對策

(一)科學分配小組成員,實現小組學習力平均。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障礙之一就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的差異性。這樣的差異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課堂教學結果和進度的不均衡,從而對教師的教學造成影響,甚至阻礙并限制了其他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克服這一問題造成的不良影響,教師就需要重點關注合作小組的劃分,采用科學的方式和原則來進行成員的分配。總體來說,教師在劃分小組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學生能力差異對合作學習產生的影響,堅持分層的理念,使每一位小組成員在學習能力上盡可能實現平均。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之前,先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按照學生的數學成績、學習能力、數學思維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原則和標準來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而且還需要按照學生個人的性格特征等特點進行分層。這樣一來,班級內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基本情況就變得一目了然。然后,教師就可以按照分層的結果來劃分小組,在每一個小組中,教師都要秉持均衡和配合的原則。也就是說,小組中既要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在合作的過程中解決較為困難的問題,也需要有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來關注基礎性知識的學習;既要有學習態度比較積極的學生來負責調動小組內部的學習氛圍,保證小組成員能夠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也要有善于溝通合作、具有領導能力的學生來完成整個學習過程的統籌和安排,負責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小組能夠高效地學習。這樣一來,既保證了班級內每一個小組的成員的豐富性,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平衡各小組在學習能力上的差別,進而使合作學習的進度趨向于穩定。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在合作學習的數學課堂上兼顧教學的進度與學生的參與度,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合作學習、高效學習。(二)組織合作拓展活動,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對最終的教學效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初中學生來說都缺乏基礎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這一方面是由初中學生特殊的年齡特點造成的。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來說,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開始在日常的生活中意識到自己與他人存在差異,并且下意識地尋求在群體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因此,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本能地對合作與交流有排斥的心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由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和方式所造成的。一直以來,數學的學習都是以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然后做題的方式來進行的。學生理所當然地將學習歸結為個人的行為,對合作的概念較為陌生。而且一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以致引起了班級內學生過于強烈的競爭意識,將身邊的同學看作學習道路上的對手,而忽略了彼此合作和幫助的伙伴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然就無從談起。因此,要轉變這樣的現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的活動形式,以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完成合作意識的養成和合作能力的加強[3]。具體來說,就是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教師需要關注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設計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配合完成的教學活動形式,同時也要強調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在保證學生參與的前提下,教師可通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逐步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地發揮作用、產生效果。例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現實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在情境中,教師可以強制性要求學生分別完成各自的任務,最終合作得出結果,也可以用相關問題來引導學生產生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想法和趨勢。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都會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無論是負責數據收集的學生出了錯,還是數據收集與總結的交接和溝通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最終結果的誤差。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借助這樣的一個過程逐漸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在最終結果的激勵下,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意識和能力也能夠得到激發和培養。所以在初中的數學課堂上,教師組織適當的合作學習活動是養成學生合作意識,真正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關鍵,也只有這樣,小組合作才能逐步擺脫形式化,真正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起到幫助的作用。(三)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配合合作式課堂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對教師和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十分重要。但是,當前存在的評價標準和形式與合作式的教學課堂是相互沖突的。教師以習題的完成度以及知識的記憶為評價的核心標準,在合作式的課堂教學中,無法體現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也就無法對學生的合作交流過程產生指導作用。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完成評價不僅要及時,而且需要豐富評價的標準,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具體來說,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慮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程度;既要參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也要兼顧學生所在的小組的整體表現。例如,教師在進行“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章節的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在完成課堂講解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之后,組織相應的多元評價活動。在評價的內容上,需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知識內容的掌握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對于前者,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競賽、小組趣味知識回顧等形式來完成。對學生的表現這一方面進行評價時,教師既要通過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評等方式來對學生在小組自主學習、小組活動參與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同時也需要借助小組之間的互相評價來考核每一個小組對課堂任務的完成度、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形成小組一體的意識,才能夠重視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切實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在學生完成評價之后,教師需要總結和參考學生評價的內容,對自己的評價進行完善和改進,然后以一對一、一組對一組的方式給出評價和改進的建議,從而幫助學生個人和小組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及時改進。這樣的評價過程才能夠真正代表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實現對學生的全面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小組為活動主體開展學習的小組合作式課堂教學,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會合作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必須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黃文雅.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2]鐘成發.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4(77):62-63.

[3]李正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教育:綜合,2014(1Z):37.

作者:呂三喜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