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班課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7-24 04:46:04

導語:云班課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班課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運用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可移動的云班課教學平臺應運而生。以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為例,在討論使用藍墨云班課的必要性基礎上,對云班課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及教學效果。

關鍵詞:云班課;高等數學;課堂效率;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教學手段已然成為主流。基于移動設備的“藍墨云班課”(以下簡稱云班課)教學模式給課堂教學帶來變革。謝力進等發現,應用云班課教學,可增強師生之間互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課堂滿意度[1]。吳健通過具體數據研究認為,基于云班課移動學習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踐所取得的改善效果主要來自于中間分數段學生成績的提升[2]。葛夫夫認為,借助藍墨云班課課前、課中到課后,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隨時跟蹤,有效彌補了高職數學傳統教學中的不足[3]。繆啟軍用藍墨云班課中案例分析等工具對會計學進行課程設計改進,發現運用云班課,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課程知識點[4]。本文通過深入了解云班課的功能,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從課前、課上和課后三個方面總結運用云班課教學的優勢,以及結合學科考核方式對學生做出合理的考核評價,課堂效率明顯提升。

一、云班課的特點和作用

云班課是一款移動教學智能服務軟件,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的一個交流互動平臺。教師通過創建班課管理學生、發送通知、分享資源、布置批改作業、組織討論答疑、開展教學互動等,并配套藍墨智能立體化教材,可以實現對每位學生學習進度跟蹤和學習成效評價,學期末教師可以得到每位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學生可以通過云班課享受教材學習、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下載等服務。云班課的可移動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為深化高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一)實時互動,催生課堂結構變革。傳統課堂上,教學方式是“黑板+粉筆”,即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完成教授知識的任務目標,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大多被動接受知識,學習動機、積極性存在不足,學習興趣減弱。在課堂之外,僅通過做作業的方式完成知識內化應用,必然降低學習效果[5]。云班課的教學模式具有實時、高效、共享、交互等特點。教師通過創建云班課,課前按照教學設計推送課程通知,通過圖片、微視頻、word文檔、網址鏈接等形式上傳資源,學生登錄平臺,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并可在線進行提問。教師根據本節課所講授內容適時、有針對性地發起頭腦風暴、測試、答疑討論等一系列互動教學活動,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并進行反饋、點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既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又可在課外使用APP進行自主學習,催生了課堂結構的積極變革。(二)開放共享,促進課堂效率提升。運用云班課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把課上要做的題以圖片或word文檔形式上傳到班課中用來替代“粉筆”,通過實時共享,把節約下來的時間放在指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訓練上;另一方面,對云班課內開展班課活動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及時發現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并適當調整教學計劃,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知識,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更為均衡合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提升。

二、云班課教學實踐

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應用普遍,但也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數學的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邏輯、數學素養及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借助云班課教學,課前推送教學資源,簽到;課上測試、頭腦風暴、答疑;課后開展小組作業、答疑討論、制定小組方案等教學方式,全方位掌握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問題。(一)課前預習,教學資源隨時推送。在每節課上課之前,按照授課計劃,將精心設計的各類形式的資源,包括圖片、文檔、網址鏈接等資源上傳到云班課,通過云班課通知進行必要的課前預習推送,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可依據難易程度及其重要性賦予不同的經驗值,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終端接收推送信息,開展預習活動。教師可在線上掌握學生預習瀏覽情況,軟件附帶的限時簽到功能也為教師組織線上課堂節省了時間。例如,在介紹第九章9.1行列式(一)時,課前上傳網址鏈接等相關參考資料,讓學生先了解行列式的創立及創立者簡介,進一步闡釋行列式的表達形式,讓學生在了解行列式產生的背景下,加深行列式知識點的學習,有助于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二)課上學習,師生雙邊實時互動。根據授課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將復習內容融入云班課活動,把云班課活動滲透到教學方案,學生有問題可隨時在線上與老師溝通互動,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更多思考問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例如,“行列式”一節中,結合教案和教學設計,介紹完行列式的概念及性質后,在云班課活動發起提問:行列式的性質有哪些,其用途是什么,結合學生作答,進一步引出運用行列式的性質進行計算。通過兩個例題進行計算簡單的行列式后,在云班課發起測試活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講練結合。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都能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在云班課中進行討論時,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測試答題環節,學生之間相互看不到,只有等到教師結束測試活動后方可見結果。這既便于形成良好的討論氛圍,也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通過平臺記錄數據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更正,體現了云班課教學的實時性、互動性和高效性。(三)課后答疑,相關問題輕松解決。在每節課結束后,教師通過云班課發起答疑討論,對本節課所講的內容或者是上節課的作業等尚有疑惑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也可以隨時通過云班課與教師或同學交流溝通,答疑解難。課后作業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驗。以往的課后作業都需要上交紙質版作業本,教師批注有一定局限性。使用云班課布置作業,教師可以設置小組方案,通過個人提交、小組提交等方式來上傳電子版作業。評價作業時,可以采用教師測評和組內測評等多種方式,隨時通過智能手機設備進行查看批注。其中,組間互評環節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四)期末總結,教學報告客觀公平。通過云班課教學,能有效、立體、實時地把學生參與的頭腦風暴、測試、答疑討論、投票問卷、查看教學資源,上傳作業等行為軌跡記錄下來,并可生成學習報表進行導出匯總,對本學期學生綜合表現作詳細總結。對于學生平時成績,按照期末考核要求,把平時成績所包含的簽到、提問、課堂表現、參與活動及課后作業每部分獲得的經驗值轉化為對應考核分數;以作業分組為依據,通過制定的《學習小組方案》,結合小組成員每次課的課前是否及時查看學習資源,課上是否及時簽到、完成活動,課后是否按時完成作業等表現記錄,對各小組進行獎勵激勵。綜合以上兩方面給出學生最終的平時成績,這可看作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依據,也是一種動態、立體、全方位的評價體系,既詳實客觀,又公平合理。

三、幾點思考

應用云班課教學強化了師生雙邊互動尤其是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但需要從客觀實際出發,靈活應用。(一)部分學科或知識點不能強推云班課。對于高等數學等學科而言,因本身涉及公式、字符等特殊符號較多,在PC端可用測試活動進行公式編輯,而在手機等一些智能設備上卻無法使用。實際的測試活動也只能以選擇題為主,如果是填空題或者是計算題,學生還要通過上傳圖片資料來完成,這是云班課的局限性之一。對于這類學科,需以傳統教學模式和云班課教學相結合,以云班課為媒介,發揮其主要優點,提高教學效果。(二)在線互動不能替代面對面交流。云班課為師生創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教師可以在線上通過答疑討論區為學生解答疑惑,也可以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師生交流的渠道。人與人之間必要的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是線上交流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比如說,教師對班級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只有通過面對面的觀察、了解和溝通,才能更清晰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問題所在。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如運用兩個重要極限求極限,線上解答只能是直接做出答案發給學生,而不能切實抓住學生模糊的知識點,快速且直接地解決問題。(三)學生濫用手機現象需審慎管理。云班課是基于移動設備的課堂輔助教學平臺,但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學生用其刷微博、抖音,微信聊天,玩游戲等非學習現象。對此,在正面引導和審慎管理的同時,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限制授課班型,即盡量避免合班授課,采取小班授課的方式,學生相對較少,便于有效監督和管理;線上活動限時開展,課上開展的討論、測試、頭腦風暴等活動,依據題型及難易程度,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作答,未在規定時間內作答則失去獲得經驗值的機會,以使學生集中精力無暇它顧。

四、結語

云班課教學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亦是新興的教學手段,已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它創新了教學過程,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高職院校傳統教育教學手段的補充,將諸多新興信息科技手段融入傳統課堂教學是職業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趨勢,值得進行積極地探索。

參考文獻:

[1]謝力進,謝力分.“互聯網+”云班課在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4(4):69-71.

[2]吳健.基于云班課移動學習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及效果分析——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J].職教通訊,2019(12):34-41.

[3]葛夫夫.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35(9):297.

[4]繆啟軍.“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實踐[J].財會月刊:會計版,2017(33):78-83.

[5]袁力.基于云班課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探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9(3):7-9.

作者:張進 單位:遼寧軌道交通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