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8:46:00

導語: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數學學習方法研究論文

數學是什么?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更是一種藝術,是人類思維的自由創造。當下許多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感到學習高中數學非常吃力、很不適應。筆者結合自身實際,就如何學好高中數學談點幾點看法。

一、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不少學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確實,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后要學習到的行數語言、空間立體幾何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教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維非常靈活的平面幾何問題,也對線段相等、角相等分別確定了各自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從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最后還需逐步形成辯證型思維。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這就要求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課后的復習工作,記牢大量的知識;

(2)理解掌握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使新知識順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識結構之中;

(3)因知識教學多以零星積累的方式進行的,當知識信息量過大時,其記憶效果不會很好。因此要學會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板塊結構,實行“整體集裝”。如:表格化,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類別化,由一例到一類,由多類再到統一,使幾類問題同構于同一知識方法;

(4)多做總結、歸類,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絡。

4、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不一樣。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值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數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內容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若不采取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

二、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1、制訂計劃。這樣才能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穩打穩扎,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

2、課前自學。這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教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專心上課?!皩W然后知不足”,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課前自學過的學生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細聽,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盤抄錄,顧此失彼。

4、及時復習。這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較,邊復習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5、解決疑難。這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的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經常把容易錯的地方拿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從教師、同學處獲得的內容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從而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6、課外學習。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教師交流學習心得等。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學法與教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