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運用
時間:2022-11-07 08:55:07
導語: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元智能理論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思維導圖法
運用思維導圖將思維外化為圖,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使數學概念和知識系統化,實現個性化的高效記憶.如理解不同象限角的三角函數值正負時可以借助“才”字決.思維導圖有利于迅速激活學生的空間智能,給學生予視覺沖擊,利用他們的好奇心,給充滿枯燥數字和公式的數學課多增添一些光彩,也可以讓一些空間智能稍強但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學會把知識、學習材料和概念圖像化,用另一種方式建構數學知識.我相信,如果可以經常運用這種思維導圖,即增進了學生的記憶力和圖像表征的能力,又提高了系統掌握數學知識的水平.
二、組織“做數學模型”和“數學實驗”的活動
高中生有一定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對于高中數學課程的某些模塊,教師可以結合做實驗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到真正能應用的數學.例如:《幾何概型》這一課時完全可以利用隨機摸地球儀的實驗證明海洋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必修二中空間點線面的關系則必須要經常借助現有的場景,如墻角、書本和紙筆等進行觀察;對于“等底等高的錐柱體積為一比三”的結論,可以讓學生制作相應的學習道具,進行試驗再得到;所有的函數圖像均可以借助幾何畫板軟件作出,那也是很好的數學實驗.組織“做數學模型”和“數學實驗”的活動可以很好地促進身體-動覺智能、自然觀察智能以及視覺-空間智能等智能的發展,是很好的教學方式.
三、鼓勵學生利用微信、博客或QQ群交流心得
如今,國內沿海的學生很幸福,基本上可以用手機上網,這讓他們實現網上交流學習心得成為可能.利用微信、QQ日志和QQ群可以讓學生記錄自己對某些數學問題的理解、解答,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改進的意見.網上心得交流可以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課堂上老師講授的數學定義、解答方法和推理過程的掌握程度的反饋;二是對教師的臨場發揮和教學過程進行簡單評價及褒揚,包含對交流活動、作業布置和測試等流程發表意見;三是無主題漫談,可自由表達自己的經驗、困惑或者尋求幫助等;四是建立一個屬于個人特色的錯題備忘錄,用最簡單的文字備份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較差的知識點.通過網上交流心得和記錄學生自己的學習日志,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不斷反思,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參考學習方法,解析自己且鞭策他人,增強自我認知智能,提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各種邏輯—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音樂智能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運用
大多數人認為:數理邏輯思維主要用左半腦,而音樂思維則屬形象思維,當然要用右半腦.因此,音樂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無關.但是事實說明這個觀點是有錯的.古往今來,有很多科學家都是頗具音樂修養的人,例如:愛因斯坦既會彈鋼琴,也會演奏小提琴;居里夫人的愛好是欣賞音樂;李四光善于拉小提琴;華羅庚諳熟音律,特別是他對琵琶弦上的音色最佳點頗有研究;錢學森喜歡彈鋼琴…….同樣的道理,在高中數學教學時,也可以適當引入音樂或者有節奏、韻律的片段.當學生因為某事而興奮時,不妨用愛爾蘭風笛曲《漫步神秘園》幫助學生平靜心情;當學生經歷狂轟濫炸的復習課后昏昏欲睡,在課間不妨播放莫扎特的《嬉游曲》,幫助學生解除疲倦.音樂或韻律除了可以幫助學生適當緩解疲勞和改善心境外,有時也可以用于幫助記憶,高中數學的很多公式可以用韻律感強的口訣來形容.例如:完美詮釋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口訣:“奇變偶不變,正負看象限”;在應用均值不等式時,可用“一正二定三相等”闡述其注意事項.通過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教學的實踐探究,我認為教師們應該以教學目標和實際的學情為參考依據,探求最適合的教學切入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利用學生的優勢智能帶動并促進滯后智能的改善.在實際教學中,還要特別關注那些在傳統教學中不受認可,學習成績暫時差的學生,讓他們發揮其智能強項,樹立自信心,努力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的目標.
作者:陳斌穎 陳建設 單位: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 上一篇:初中數學問題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高中數學劃歸思想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