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綜述
時間:2022-11-05 09:58:26
導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教育越來越重視,高中教育也逐漸普及,隨著入學人數的增加,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具有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在高中數學中這一學科上的體現極其明顯。所以,想要全面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就要采取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能夠極大程度地減小學生的成績差異,并且減小部分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高中數學學習質量得到提升,進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著重探究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教學原則與教習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原則;方法
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單一傳授知識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教學形勢,再加上數學是一門自身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能力,但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掌握較差原因也是自身不具備邏輯分析的能力,因而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懼怕的心理。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的計劃,單一的傳授知識是不恰當的。我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學習狀況進行數據分析,再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分析結果進行分層次教學。實行高中數學分層次式教學有利于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大幅度的減小高中生在數學學習上所存在的差距,進而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從整體上提高教學量。所以,針對于高中數學采用分層式教學勢在必行。
一分層教學的應用背景
尊重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是實施高中數學分層次式教學模式的前提。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的主要內容設置為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并且教師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制定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教學,使每個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高。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教師需要對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情況與能力來分別制定學習的計劃,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來縮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分化差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要求是教師要對學生和教學的內容都進行分層,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出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案,優化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應依據的原則
(一)個體差異原則——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習興趣、學習態度以及學生智商等是高中生存在差異的主要方面,這些差別源于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發展速度、思想水平以及學習進度的不同、源于高中生的家庭環境因素、源于學生的數學基礎的差別性,正是因為這些差異,使得高中生在學習數學的表現上存在著顯著差異。針對高中生學習程度的不同進行層次不同的教學設計和安排,即要堅持高中生個體差異的理念,學會通過恰當得教學方案,來做到實現不同高中生的自身學習狀況,讓所有高中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對學生分層的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指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計劃。留意在個人智商、知識基礎、學習狀態和個人能力的差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二)系統性原則——尊重分層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分層教學的特點就是每個層次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而且每一層的教學都會對整體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應該尊重期間的系統性和連貫性。系統性原則是從整體上開展分層次教學,對高中數學進行整體性規劃的過程。我們教師要依照學生的學習數學的實際情況來確保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有效實行,并且教師要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協調好學生與教師、教學資源的關系,為滿足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條件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我們教師也應該盡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數學基礎好的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的空間,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為基礎偏差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鼓勵他們對知識進行探討和學習,引導他們主動的思考。遇到學生不會的難題,我們要耐心引導他們進行探究,進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學習能力。(三)主體性原則——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所謂主體性原則就是以學生為課堂式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與潛力。因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學生,他的學習自主性與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教師要著重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鼓勵學生面對問題大膽質疑與探究,耐心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不應根據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來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而是要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數學學習基礎與能力來自主決定自己位于哪一層次。對于學生的層次調整中,應由學生在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后自己根據自身的學習與掌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調整,我們教師也應尊重學生的調整結果。在數學課堂式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在課堂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
三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策略
依據前文所總結出分層教學應依據的原則來分析,實施分層教學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依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來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將學生和教學進行分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給予尊重,還要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為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對于學生分層的這一方面,既要符合學生的自身學習情況,又不能打消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教師要先對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等數據進行分析,來初步確定每一層次學生的大概人數,然后教師在按照自主性的原則來耐心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確定自己所在的哪一個層次,為了適應學生的不定式發展,我們還需建設各個層次之間的流動規則。對于一些不適合自己確定層次的學生,我們要依據該學生的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其進行耐心說服,將其調整到合適的層次。對于學習狀況有所變動的同學,教師應在學生主動提出調整層次后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恰當的調整。對于不適合在該層次且教師動員后還是不想調整的同學,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決定,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給予關注。總而言之,我們教師要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將學生自愿調整與教書說服調整相結合,進而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這樣,按照高中數學分層次的教學方法,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而使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在許多高中生不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對數學的理解與掌握上也有著較大差別,這使高中的數學教育變得更有難度,高中數學教學在實現素質化教育目標的同時也要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力實施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優化課堂結構,為學生的發展構造有利條件,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提高,也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小萍.關于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的調查與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12).
[2]杜大全,吳謹.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1,(9):164-164.
[3]許瓊.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形式——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0,(19):17-17.
[4]楊紅艷.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應用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2):122-122.
作者:涂圣義 單位:襄陽五中
- 上一篇:云平臺助力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 下一篇:現代農業背景下職業農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