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內容探討
時間:2022-04-29 09:05:26
導語: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內容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階段屬于學齡初期,學生對于新事物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目標也不夠明確。在邏輯思維方面也不能夠很好地連貫所學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教學,將小學教學課程目標內容進行有效實施,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認知角度與心理角度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個性充分發揮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學生對數學本身有本質上的認識,對課程目標內容進行有效的實施。
關鍵詞:數學;課程目標;探究
1引言
構建21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離不開高科技,而高科技的形成必然離不開數學這門學科。數學能夠很好地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這門課程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早已清醒地意識到,數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課程目標中不僅強調了數學與現實社會中的聯系性,還明確了數學在學科發展方向的要求。數學作為科技發展的重要工具,它被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應學會用數學思維、邏輯思維來解決問題。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收集相關的數字信息,分析判斷事情的本質所在。小學數學課程是義務階段的重要課程,作為一名教育者,應該深刻理解數學課程目標,并找出有效的實施途徑,做出相應的教學實施策略。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2小學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
在小學課程總體目標中,涉及到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強調了數學課程應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在課程教育中也應充分體現出數學課程的價值,能夠運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且對于圖形的形狀、大小等要能夠掌握它們之間的變換關系,還能夠通過這些關系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數學是一種符號,更是一種抽象思維的養成,通過學習數學,應該讓學生對于空間觀念有所了解。還能夠通過數學教學來進行一些學習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所帶來的求知欲。數學是一門要求嚴謹的學科,作為小學生他們的年齡特點具有強大的可塑性,要通過數學的學習,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讓他們學會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階段,由于這一時期兒童思維的主要特征是,能夠因循邏輯規則進行推理思維,但是推理思維能力往往局限于眼前的具體情境或熟悉的經驗,需要借助具體的形象進行。這樣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兼顧到學生這一特點,并且能夠運用具體的實物來幫助學生理解對于數字與圖形的概念。還能夠運用具體的圖形形象幫助學生來整理對于數字與圖形之間關系問題。
3小學數學課程目標內容有效實施
數學學習教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數學方面的訓練,可以改善人對于事物的判斷,提高頭腦的靈活性,并且可以讓心思更加細密。如,數學中加減法運算與速算的聯系,有助于大腦的發育,培養思考問題的能力。在傳統意義上數學往往被界定為公式類的運算,其實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不論是運算還是圖形都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讓學生在數字的海洋中去記憶,而幾何圖形的變幻,角度的幻化與運算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樣有著積極的意義。數學是一種對數字、圖形進行分析判斷、計算的結構形式。一個公式、一個答案會有好多種不同的解題方法。這種一題多種方法的解決形式,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應能力,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歸納與推理,讓他們能夠看到問題發生時的多種可能性。
3.1根據數學總體教學目標來組織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程總體目標中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其中包括識別數字,簡單的數字加減。第二部分是對于有關簡單的數學問題的掌握,對于生活中出現的有關數字的現象能夠提出疑問。第三部分就是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來進行表述。在實踐生活中可以運用現成的事物或圖形來表述。第四部分是通過數學的學習能夠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這其中包括學生對于實際生活中數學的存在感,以及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生活數學化,能用數字來聯系一些問題。例如平日里吃幾個蘋果,家中有幾口人,每人一個蘋果還剩幾個蘋果等簡單問題??梢赃M行討論,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2根據不同學段課程目標進行有效實施
3.2.1第一學段(1~3年級)
小學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他們的判斷力還沒有形成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剛剛從幼兒園中過渡過來,所以對于這時的學生要格外呵護,尊重學生的感受。其中包括學習數學的方法與內容,還有數學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在整個流程中要盡可能的讓他們保持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與興趣。通過平日里他們所喜歡的食物與事物來幫助他們認識數字,認識數學中所學的內容,尊重他們對于數字的疑惑感。此外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在了解調查學生的年齡特點后,根據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來安排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且還要考慮到由于孩子年齡小,他們會比較敏感。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數學能力的培養。
3.2.2第二學段(4~6年級)
4~6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夠較好地理解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并且能夠獨立進行判斷,哪些方法能夠算得更快,哪些是能夠整算的。在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很好地與老師進行溝通。使得老師能很好地控制教學秩序,并且還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這一時期特有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同時也參與了思考。數學是嚴謹的,它可以通過多個方法進行解答。有的速度上可能會快一些,有的可能會慢一些。不論是哪一種算法,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多多鼓勵學生,讓他們開動腦筋尋求不同的解題方法。
4實施的具體策略
4.1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喜歡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然而由于他們的年齡階段特點,他們對某一事物的興趣往往是短暫的,這就需要老師根絕學生對待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這一特點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例如可以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學習數學中的加減乘除,必須來學習“通分”的時候,老師可以預備兩塊等大的西瓜,讓兩位同學分別分走四分之三,而另一位同學分走了五分之六,那么究竟哪一位同學得到的會更多一些呢?通過這樣的問題設置來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是用身邊的可見的東西來吸引他們對于未知的猜測。
4.2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生活中離不開數字也離不開運算,或許學生對于枯燥的課本上的東西并沒有那么敏感,但如果將這些理論上的東西轉換為日常生活中的實踐過程,一切就變得簡單多了。例如老師可以通過溝通交流詢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就可以幫助他進入到數學思維。如:老師問學生平時的零花錢是多少,父母給多少,那么一星期的零花錢會有多少。做了什么事情,花費了多少,最后還能夠剩多少。這些都是生活上的思維,也是學生每天需要面對的。他們很熟悉,所以他們并不會從最初就開始排斥運用這樣的數學思維來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通過這樣的方法,老師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進入到數學的學習情境中,也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情況中來思考數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5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課程目標內容學習中要注意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分階段地、有條理地來編排課程中的學習內容。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教授者,同時也是學習興趣的引導者。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多聯系日常中的情境,用實踐的方法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
作者:牛雪萍 單位:大荔縣教學研究室
參考文獻:
[1]譚幫換.淺析施瓦布科學探究思想及科學教師培養方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
[2]范文貴,姚艷偉.數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4).
[3]寧連華.動態數學觀——數學探究學習的本體論基礎[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
[4]徐學福.探究學習的內涵辨析[J].教育科學,2002,(3).
- 上一篇:縣水利局普法工作計劃
- 下一篇:稅收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計劃